問:社會環境意見紛亂,我們常常‘心隨境轉’,局勢亂,人心也亂了。 如何在亂世裏保持清明安穩,做到‘境隨心轉’呢?
答:‘心隨境轉’、‘境隨心轉’這兩句話,我經常拿來勉勵自己,也用來為信眾、弟子打氣。 通常,我們凡夫都是會心隨境轉的。
舉例說,大多數的人不喜歡下雨。 比如法鼓山正在整地興建學校,只要看到天空烏雲密佈,包商和工人就愁眉苦臉,因為一下雨,再等地幹,至少兩天不能工作,工期就會延宕,成本也提高了。 所以,因為個人的利害和所處狀況,人的心情就會隨著這些條件而變化,這就是心隨境轉。
但是,同樣是下雨天,作家琦君女士在一篇散文裏,卻說她喜歡下雨天呢! 因為她會想起小時候,下雨天躲在母親懷裡聽故事的情景。 她一樣一樣地把下雨天的溫馨回憶舉出來,她的內心也因為下雨天而出現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下雨天對她來說,真是太好了。 這也是心隨境轉,心隨著外面的環境,轉到好的方向去了。
生活裏充滿這樣的例子。 有的人明明知道沒有辦法跟別人競爭,試一下卻幸運得勝,敗部復活,讓他非常高興; 有人明明實力很强,但競爭結果沒被錄取,內心非常痛苦。 這都是心隨境轉。
‘境’包括人、事、物,都可能影響我們的心情起伏。 受外界因素影響心情變化,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真能做到‘境隨心轉’嗎? 事實上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人、事、物都是外在環境,天有不測風雲,個人力量很難完全掌控。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態度,收伏起落不定的心情,也就能轉劣為優,轉敗為勝。
我有個信眾在海邊用有機方法種稻,但去年連連發生問題。 先是出現福壽螺,接著又有蟲害,當他以為收成無望時,害蟲的天敵出現,兩、三天就把問題解决了,後來稻子收成不錯。 他學到經驗:任何事都要往好處想,往壞處準備; 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有一位瓜農,木瓜還未收成前就被焚風破壞了。 我跟他說,靠天吃飯的人,天給飯吃要感謝; 天不給,也不用恨,因為這不是人可以掌控的事,但心情卻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聖嚴法師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