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人在臨終的一刻,關係著未來能否順利往生,是上升下墮的關鍵時刻

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 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因此,如何使病人在臨終時獲得良好的身心照顧與關懷,這是死亡的尊嚴,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課題。

根據佛經記載,人在臨終的一刻,關係著未來能否順利往生,是上升下墮的關鍵時刻,至為重要。 但是,一般人遇到家中有人臨命終時,全家人莫不手忙腳亂,驚慌失措,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病人本身更是害怕、恐懼,根本談不上什麼臨終關懷。 頂多只在病人病重時,隨順他想吃什麼就買給他吃,想要什麼就儘量滿足他;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病人往往是什麼也吃不下、什麼也不想要了。

直到近年來由於醫學及人文思想發達,儘管先進的醫療科技已能延緩許多過去所謂的「絕症」,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卻也囙此讓許多人面對「老、病」之痛的時間增長。 尤其現代的醫學即使再發達,仍然有他的終極限度,最後還是免不了「死亡」的結果,於是現代人終於意識到,對生命的關懷應該從出生到死亡,從身體到心靈,因此有「安寧病房」的興起,並且將「臨終關懷」當成一項生命的課題來研究、討論與推廣。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醫院都設有安寧病房,對臨終者提供最後的服務。 其實佛教很早就有臨終關懷的機构,是設在印度只洹精舍的「無常院」,目的在使病患能興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想,這是根據彌陀淨土法門的思想而來。 中國的禪林更設有「安樂堂」或「涅盤堂」、「喜樂塔院」、「安養中心」等,內設堂主,職司看護病僧的工作; 現在的寺院則設有「如意寮」或「安寧病房」,專為病患服務。 可以說,佛教是最早提出「臨終關懷」的創始者。

佛教從古到今,對於人生的生、老、病、死,一直是從教義上指導人們正確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實相、生命的意義、生命的輪回; 希望從認識生死,進而坦然面對生死。 另外,在實務應用方面,佛教除了有內容詳實的醫學經典,有醫術造詣精深的醫僧,佛教徒更辦有各種醫療服務的慈善事業,為現實人生提供實質的幫助,達到從生到死、從身到心的究竟、積極之關懷,這些都足供今日從事「臨終關懷」者之參攷。

 

——星雲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