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學佛若終生不悟怎麼辦?

一念能够擺下萬緣,此一念就在悟中

禪宗所說的悟,是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亦無可舍。 一念能够擺下萬緣,此一念就在悟中。 頓證頓悟是沒有漸次、不假階梯的,所以也沒有必要顧慮到臨終時悟與不悟的問題。
禪的修持,切忌將心求悟、以心待悟。 求悟不得悟,待悟即是迷; 因為企求和等待都是妄念、執著、攀緣、放不下。 所以,真正的禪者,知道有悟這樣東西,但並不以悟境的貪求為修行的目標。 悟境是在修行之前的一種觀念,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將此觀念擺下,才能真正得力。 所以,禪者修行,重視過程不重視目的。 在修行過程中依照明師的指導,用正確的方法,精進不懈,勇往直前。 所謂一摑一掌血,一步一脚印,貼切著每一念,不容瞻前顧後,念念不斷、絲絲入扣、綿綿不絕,功夫自然得力。 得力之後,始知悟與不悟、生死與涅盤,和修行了不相關。

但是一般初學佛者,雖已知道生死是苦海、涅盤是彼岸,但卻不知生死和涅盤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 所以要畏生死而求涅盤,認為未悟之前是為煩惱所縛,為生死所苦,受眾苦煎熬,但若一旦開悟,就能了生脫死,得大自在。 殊不知這是方便說,是為迷人說,不為悟者說,以此誘導迷人來修學佛法。 一旦進入佛門,生信起修,就要告訴他們,修行不為目的,悟境也是執著,除執著才能開悟,才能離開生死的煩惱。 如能有此認識,即不會再有求悟、待悟之心

倘若一生修行,都不得力,也就是自始至終,無法體驗舍執、離執的功夫。 經常都在畏生死、求菩提的心態下,努力修行,那更不必擔心死後下墮三途了。 因為心向涅盤,總比心向地獄來得好。 佛法重視願力和業力,依願力為前途的導向,但因修行時業力的障礙,此生雖然可能無法得到解脫,但也不會離開三寶。 此生若不成,來生可再繼續,在願力的引導下,努力於戒、定、慧三學的修持。 也就是持戒的福業及定業、慧業,三者相加,必能使之上生天國、往生淨土,乃至成就菩提,至少也還能够轉為人身,繼續學佛修行。

所以,修行的禪者,第一:不必為死後的去向而擔心。 第二:如果自己功力淺薄,沒有把握,沒有自信,不知自己的願力有多强、修行的功夫有多深。 唯恐由於願心不强,戒、定、慧三業的功力不够,臨命終時會受到惡業的影響,魔冤的牽引,而離開三寶,墮至三途,於此出沒生死,再也無法回頭,那就最好一方面依彌陀的本誓願力,以求往生西方淨土; 一方面以禪修等一切的修行功德,增長往生淨土的資糧,這樣是最可靠的。

所以,中國在宋朝以後,禪淨交流且宣導禪淨雙修,是以禪的方法和求生淨土的願力兩者並重。 倘使禪修的功夫得力,則自可不愁悟或不悟; 不然的話,也能以殊勝的淨土為其暫時的歸宿。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