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生活禪語二

少欲知足是法寶,一切隨緣是妙方

1.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們的人際關係、社會關係才能充滿喜悅、充滿幸福、充滿團結與和睦。
2.念佛不是數位念得越多越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反聞自性。
3.什麼是生活禪? 從物質到精神,就是生活禪; 從迷失到覺悟,就是生活禪; 從染污到淨化,就是生活禪; 從凡夫到聖者,就是生活禪。
4.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緣聚則有,緣散則無。 能得失隨緣,則心地泰然
5.不要把我們現在所做的看的太小,只要我們有這個心量,小能變大,少能變多
6.佛告訴我們在家信徒要通達世事、如法求財,做一個誠實的勞動者就可以自强自立。 這是學佛成佛的基礎。
7.無所求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不求將來是否會有好的成果。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就是無所求。
8.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法,我們生在世間,只有隨順姻緣而有所作為。 如果我們的作為違犯了姻緣的規律,認為我們可以做得了主,我們可以不顧一切條件,要怎麼做就怎麼做,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會行不通。
9.在生活的鏈條上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
10.我們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後,不是把這種受用來顯异惑眾,而是用來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們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情。
11.要調心,少欲知足是法寶,一切隨緣是妙方。 少欲知足,心就安泰; 一切隨緣,心就自在。 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氣和。
12.一切隨緣–隨緣消舊業,隨緣度眾生,隨緣了生死。
13.是非入耳不起分別,是為無過之人; 善惡入目不生欣大厭,是為淨土中人。
14.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 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
15.修行,就是轉化業力為願力。
16.禪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氣不住涅盤的究竟自由。
17.人生的精彩在於經歷。 經歷是一種思想的提高,是一種生活的提煉,更是一種堅強的成長。 人生需要越經歷才能越美麗。 經歷了嚴寒才知道春天的溫暖,經歷了失去才懂得珍惜的可貴,經歷了痛苦才知道幸福的難得。 經歷了,它,就是你一生的擁有與財富。
18.有一些不會處理煩惱的人,到處自找煩惱,總覺得生活在一種大家都對他有意見的氣氛當中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的作用,他不知道怎樣要求自己和怎樣諒解他人。
19.今日脫下鞋與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20.般若要用、要關照,才有自在; 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見五蘊緣生無自性的空理。 般若要深觀、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導下度一切苦厄。
21.所謂遠方,並非指路程的長短、距離的遠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22.內心失去了與道的聯系,才會不停地追趕潮流,這正說明了心靈的空虛。 惟有充滿自信,忠於自己的人生,才能與內在的道溝通。
23.堅持正行:以三學為修學的總綱,以四攝為利他的方便,以六度為修學的正行,以老實做人為修學的起點,以輕安明淨為修學的驗證。
24.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25.所謂的禪在當下,就是用禪的精神、禪的方法、禪的見地、禪的功夫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當下、生活的當下。
身體是寺院,心靈是佛像,兩耳鐘鼓產鳴,呼吸梵音嘹亮。
27.世出世間、有為無為,全在於自己的精進努力。 沒有自然的釋迦,也沒有天生的彌勒。
28.瞭解真理,但不去實踐真理,真理對你而言也毫無意義。 自己不曾體驗過的事,說出來也沒有底氣。 口頭禪終究無法讓人感同身受。
29.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培養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財物來,只要有這種心態,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30.所謂禪在當下,就是用禪的精神、禪的方法、禪的見地、禪的功夫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當生活的當下。
31.悟道之人如何待事? 時時刻刻保持內在的覺知,對事物清楚明了,又不加以分別。 事物就是事它沒有内容,一旦你給它下了定義,就有了好壞、善惡、是非…….而我們普通人則相反,物,
32.過分地追求外在的一切,心靈才會變得渾沌、污濁、空虛、彷徨。 大自然是心靈真正的淨化劑,萬物的靈魂就是大自然。 我們應該崇尚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33.心空者,不是不要這顆心,而是空去自己當下這一念的情識分別、妄想執著。 在空掉妄想執著
的同時,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顯現。

34.生命在片刻間,成功在片刻間,失敗同樣也在片刻間。 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當下一念不放
35.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36.多行動,少言語。 話多的人不可信,他的心都用在表達上。 要學會無言的表達,無聲的行動。
37.我們念佛、參佛,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門頭,使眼不貪美色、耳不貪美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染一切劉塵緣影之法。
38.妄想並不是心之外的某種實在的東西,它如同覺照一樣,同是心的一種作用,只不過覺照是清淨的,妄想是染濁的而已。
39.通過五戒十善來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殺生心、貪欲心、嗔恨心和愚癡心,相應地就增長我們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40.經常有大願力,我們就不會懈怠; 有大慈悲,我們就不會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