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的原則是性空,解脫的目的是無我,至於要真正地實際證驗解脫的境界,那絕不是單憑紙上談兵,說說道理就能辦到的。 因為理論是一回事,實證又是一回事,正像一部歷史,雖然記載著古代的事物狀況,但這歷史記載的本身,絕不等於古代的事物狀況; 又比如“美國”這個名詞,是指美國那個國家,但是“美國”這個名詞,絕不就是美國那個國家。 所以,講說解脫是不太難的,要實證解脫就很困難了。 因此,儘管多數的人把大道理講得滔滔如流,若他們的身心行為只是另外的一副面目,這就只是販賣知識的理論,而沒有得到實際的證驗,和由實踐而來的心得或功效。
那麼,佛教的解脫方法應該怎樣證驗呢?
佛教把實踐解脫道的方法稱為“修持”,也絕對重視修持。 如果不做修持的工夫,便不能實證解脫的境界; 若不實證解脫的境界,終究淪在生死境界而不能自主於生死; 不能自主於生死的人,縱然學佛,縱然出家,縱然自以為是行了菩薩道,那也僅是種些解脫的種子,等待未來的成熟,現前的身分畢竟還是凡夫。 既是凡夫,就不是真正的菩薩,雖行菩薩道,也屬人天業。
所以,太虛大師說:「不登祖位,不能真正的弘揚大乘。」 所謂祖位,就是六根清淨位,是即將入初地菩薩聖位的候補者。 由此可見,我們學佛的人,如果不重修持、不求解脫,光在言語文句上拾一些古聖先賢的牙慧,作為賣弄的本錢,那是沒有太大意思的。
說到修持解脫道的方法則不勝枚舉。 比如在《華嚴經》中,許許多多的菩薩,各有各的解脫門。 文殊及普賢兩位大菩薩,更是各有無量無數的解脫門。
不過,解脫道的修持,有一個最大的原則,那就是“戒、定、慧”的三大門徑,從這三大門徑,就可以進入不受生死束縛的解脫境界,所以稱為“三無漏學”。 漏是煩惱生死,是解脫大船的漏水之洞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