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天童寺志 第四卷

天童寺志卷之四
盛典考(舊志缺)
賜額

肅宗皇帝乾元二年己亥,敕賜天童山額為「?瓏禪寺」。
懿宗皇帝咸通十年己丑,敕賜天童?瓏寺額為「天壽寺」。

真宗皇帝景德四年丁未,敕賜天童天壽寺額為「景德寺」。

成宗皇帝大德五年辛丑,敕賜天童景德寺千佛閣額曰「朝元寶閣」。
順帝至正二十年庚子,敕賜天童景德寺重建萬佛閣曰「朝元」。
國朝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六年己亥,敕賜天童景德寺額為「弘法寺」。
欽召
宋神宗皇帝召天童寺僧惟白,入禁中問道,三登高座。
宋孝宗皇帝召天童寺僧了朴,入禁內講道。
宋理宗皇帝召天童寺僧智謀,三入禁內問道。
明洪武五年壬子,太祖高皇帝詔兩浙高僧較讎內典,天童寺僧司聰應召。
明洪武十年丁巳,太祖高皇帝詔兩浙有道行僧入見內庭。天童寺僧智昌應召入見,親奉綸音,令制天下僧徒以「晝講夜禪」之規。
明宣德元年丙午,宣宗皇帝敕召天童僧淨觀至京,陛見稱旨,館於慶壽丈室,授左講經。
明宣德九年甲寅,宣宗皇帝敕召天童僧祖淵入京,命為左覺義,旋陞右善世。
國朝順治十六年閏三月,世祖章皇帝敕召天童寺禪僧道忞來京,皇帝勅諭:朕惟善政導民,期適蕩平之路;仁風扇物,統歸化育之中。仰千聖之徽猷,遡百王之遺軌;理無分於三教,道豈外於一心?故佛演法門,立闡揚之大旨;祖標禪理,示默契之真宗。皆所以迥脫疑情、頓開覺性。惟曹溪之一脈,儼雞足之上乘;暨臨濟之三玄,允象王之法乳。慧雨普施於一切,宗風常勝於五燈;緣衍法之獨隆,斯傳衣之最眾。朕撫臨寰宇,心切牖民,期與四海蒼生共臻覺路。必使明心而見性,方能易惡而至中。時覽經文,間嘗參究;續圜頓交融之旨,必行解相應之人。聞爾禪僧道忞,臨濟正傳,宗門法器。戒行清峻,不染六欲之塵;道眼圓明,能空四諦之妄。風規早著,解脫有年。憫結習之牽纏,揭單傳之要渺。是用特遣僧籙司右闡教淨行禪僧法璽,齎敕前往,欲闡玄風,竚聞高論。爾其洗鉢就道,持錫往征。無耽深隱之清,用慰遠延之切。嗚呼!弘宣大道,復淳古之休風;廣度迷情,躋含生於壽域。欽承朕命,式賁爾宗。欽哉!故諭。
賜號(并紀勅印)
宋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徽宗皇帝敕賜天童景德寺兼住法雲寺僧惟白,號曰「佛國禪師」。
元至順元年庚午,文宗皇帝敕賜天童景德寺僧懷信,號曰「廣慧妙悟智寶弘教禪師」。
元順帝至正二年壬午,帝師錫天童、育王兼領僧悟光,號曰「佛日圓明普濟禪師」。
元至正二十年庚子,順帝敕賜天童景德寺僧元良,號曰「善覺普光禪師」。
明洪武十五年壬戌,太祖高皇帝敕賜天童景德寺僧自性,號曰「佛朗禪師」。
明永樂十三年甲午,成祖皇帝敕賜天童景德寺僧淨觀,號曰「弘慈普應禪師」。
明宣德二年丁未,進封「定巖惠濟禪師」。
國朝順治十七年庚子四月,世祖章皇帝敕封天童弘法寺禪僧道忞,號曰「弘覺禪師」,并錫以印。
皇帝勅諭:朕惟佛會拈華,妙心傳於迦葉;禪行面壁,宗旨付於神光。六葉既敷,千華競秀。蔭法雲於真際,火宅晨凉;耀慧日於康衢,重昏夜曉。以至瞚目揚眉、擎拳舉指,類皆合宗門之妙諦,得教外之靈機。誠非它學可知,亦豈意生所度?眷言道行,冀覿高蹤;實悟真如,必先玄覺。咨爾禪僧道忞,嗣法天童,傳宗臨濟。克證無生之旨,機自玄明;允通向上之關,悟稱諦當。稽載稽籍,祈會性真。間覽玄文,深嘉妙義。故時於聽政之暇,詢爾以法道之微。乃名言之不緐,克隨機而得解。玄關幽鍵,感即能通。遙源濬波,酌之不竭。傳一燈於種智,了萬法於真空。廣量出於凡心,元明踰於宿學。引之於有,高謝四流;推之於無,俯弘六度。信乎,凡之可以證聖!洵哉,惟覺所以悟迷!非同測海窺天,固已登堂入室。堪主法門之席,允稱禪眾之尊。是用封爾為「弘覺禪師」,錫之勅印。於戲!慈周萬有,大身徧於十方;利濟四生,本覺超乎三世。俾舉代咸登仁壽之域,在隨方而啟般若之門。其益懋爾勤修,庶弘開夫正梵。式承嘉命,丕闡宗風。欽哉!故諭。
欽賜銀印一顆,計重四十兩,方廣三寸許。左滿書,右漢篆,其文曰「弘覺禪師之印」。邊旁鐫滿文一行,頂鐫漢文。順治十七年造。覆斗鈕,貫以黃絲縧;朱盝韞之。盝,徧飾以鍮。
賜衣
唐咸通元年庚辰,懿宗皇帝賜天童?瓏寺僧咸啟紫衣一襲。
宋開寶二年己巳二月,詔十方禪院長春節上表,賜紫衣、號(時住持僧失稽)。
宋元豐八年乙丑,神宗皇帝賜天童景德寺僧惟白金襴紫衣一襲。
元至順元年庚午,文宗皇帝賜天童景德寺僧懷信金襴法衣一襲。
明永樂年,成祖皇帝賜天童景德寺僧淨觀紫衣一襲。
明崇禎十四年辛巳,懷宗皇帝命戚畹田弘遇進香補陀,齎紫衣一襲,賜天童寺僧圓悟。
國朝順治十六年己亥十月,世祖章皇帝賜應召天童寺禪僧道忞,三衣一襲,黃衣一襲,綠雲段道袍一襲。
順治十七年庚子春,賜七衣一襲,沉香色道袍一襲,白短衣一領,鞋襪一副。
是夏賜三衣一襲,宮䌧道袍一襲。
是冬差官齎送千針衲衣一襲,五衣、七衣各一襲,黃祖衣一襲,夾衣一領。
是歲,又特賜隨召天童侍僧本皙紫僧伽黎一襲,開法都中隆安寺。
又賜母絲布衣三襲,黃雲段衣一襲,段直身二襲。
御製
宋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八月十五日,徽宗皇帝御製天童景德寺僧惟白《續燈錄》序,其文曰:釋迦如來之出世也,受然燈之記,生淨飯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其機也已露;遊門觀於老死,而幻緣也頓寂。及乎唱道雞園、騰芳鷲嶺,無邊剎境,遂現於一毫之端;大千經卷,畢出於微塵之表。西被竺土,東流震旦。編葉而書,則一時聖法雖傳於慶喜;拈花而笑,則正法眼藏獨付乎飲光。自達磨而來,實為初祖。其傳四七,二三而至於曹溪,於是雙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寖廣。自南嶽青原而下,分為五宗,各擅門風,應機酬對。雖建立不同,而會歸於一。莫不箭鋒相拄,鞭影齊施;接物利生,啟悟多矣。源派廣迤,枝葉扶疎,而雲門、臨濟二宗,遂獨盛於天下。朕膺天寶命,紹國大統,恭惟藝祖闢度門於綿㝢、太宗闡祕義於敷天,章聖傳燈於景德、永昭廣燈於天聖,皆宏畼真風、協助神化,以成無為之治者也。於皇神考,尤嚮空宗,元豐五年,詔于大相國寺,刱二大禪剎:闢惠林于東序,建智海于西廡。壬戌之歲,以越國大長公主,及集慶軍節度觀察留後.駙馬都尉張敦禮之請,復建法雲禪寺于國內之南。於是祖席光輝、叢林鼎盛,天下襲方袍、慕禪悅者,雲集于上都矣。今敦禮以其寺住持僧佛國禪師惟白所集《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來上,且以序文為請。惟白探最上乘,了第一義;屢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揚妙旨,良愜至懷。昔能仁說《法華經》,放眉閒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而彌勒發問,文殊決疑,以謂「日月燈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經者,妙光法師;得其證者,普明如來。今「續燈」之名,蓋燈燈相續,光光相入,義有在於是矣。噫!圓澄覺海,本含裹于十方;生滅空漚,遂沉淪于三有。因明立所,繇塵發知;識妄相仍,轉入諸趣,良可悲也。若廻光內照、發真歸元,則是錄也直指性宗、單傳心印,可得于眉睫,可薦于言前。舉手而擎妙喜世界,彈指而現莊嚴樓閣。神通妙用,真不可思議者也。嘉於有眾,締此勝緣;俱離迷津,偕之覺路,斯朕之志也。
御書御畫
宋淳熙五年戊戌,孝宗皇帝御書「太白名山」四大字,賜天童景德寺;又御題住持僧清簡遺像贊。
明宣德元年丙午,宣宗皇帝御書題僧伽像,賜左講經.天童僧淨觀。有玉璽刻石北京金剛寺。
國朝順治十七年庚子,世祖章皇帝賜天童應召僧道忞,御書唐詩一幅。詩曰: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後識:庚子冬日書。
又御書「敬佛」二大字,末識為「木陳老人書」。
御章曰「體元齋」,又曰「太和主人」。
御畫白綾山水一軸,題云「順治丙申夏日」。
御筆倣小米筆意,引章曰「體元齋」;又章曰「萬機餘暇」,御璽「廣運之寶」。
又御筆「水墨葡萄」一幅。
又「密雲圓悟禪師像」一軸,因門人道忞進閩人曾鯨所繪像,即命供奉王國材臨摹二幀。其一沉香龍座,備極莊嚴。聖駕親送至萬善方丈,指所畫衣摺曰:「此皆朕手自著墨也。」賜藏天童。
又賜弘覺禪師道忞立像一軸,云:「中有御筆所增處。」
又賜隨召天童寺僧本皙,御書「敬佛」二字;又《梵網經》;「春城乞食還」唐詩;十種唐詩手卷。
又唐詩五幅,額二:(一曰)堯天舜日;(二曰)松風水月。聯五:(一曰)無法向人說,將心與汝安;(二曰)孤雲臥此中,萬山拜其下;(三曰)大護法不見僧過,善知識能調物情;(四曰)一池荷葉衣無盡,數畝松花食有餘;(五曰)千里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明君(蓋問師生緣而書也)。
又賜《楞嚴會解》、《六祖壇經》、《講筵恭紀》、《客問評註》、《廟堂碑帖》、《九成宮帖》、《多寶塔帖》。
今上康熈三十五年丙子,賜御書石刻《金剛經》一卷。四十二年癸未,賜御書「名香清梵」額。
賜佛、神寶像
國朝順治十七年庚子,世祖章皇帝出內殿所供鎏金藥師如來一尊,關帝乘馬像一座,關小侯周將軍像二座,備極珠寶金銀裝飾,賜天童弘法寺供奉。
賜錄入藏
宋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徽宗皇帝賜法雲僧.前住天童佛國惟白禪師《續燈錄》三十卷、御製序文入大藏。
國朝順治十七年庚子,世祖章皇帝賜故住持天童寺僧圓悟密雲禪師語錄一十二卷入大藏。其門人道忞所疏請也。
進天童密雲悟禪師語錄奏章
浙江寧波府鄞縣天童禪師(臣)僧(道忞)謹奏:為恭懇天恩,賜將先師語錄入藏,以光祖道,以茂皇猷事。皇上統承精一,道契真宗,性命之學,尤深致意。至於古聖語言,有關世道人心者,尤必廣布頒行,使若見若聞,各達本性,方愜御衷。真覺皇之慈心,振古希有者矣。(道忞)幸逢盛化,身叨寵遇;又每承天眷,追念先師,賜邈頂相,復刻遺編。感恩已渥,復敢何求?唯是?念天童先師圜悟,生當末運,興振禪宗;六坐名山,忘軀荷法。一時提唱機語,皆開鑿人天,單明直指。日雖刻布人間,但未經入藏,恐慚湮沒。(道忞)伏見宋景德年中,僧道原所著《傳燈錄》三十卷,頒降入藏;元祐閒,明教禪師契嵩所著《輔教編》三卷,及《傳法正宗記》一十二卷,亦賜入藏;乾道七年,僧蘊聞所進大慧禪師宗杲語錄三十卷,亦賜入藏;元元統二年,僧善達密的理所進其師普應國師明本語錄三十卷,皆賜入藏。此四者,人雖異代,咸遇清時。道法耿光,於今維烈。况忞生值昌期之運,躬逢佛心天子重法之秋,誠千載一時奇遇。謹扳前件事例,將先師圜悟語錄壹拾貳卷,與忞所編年譜陸拾貳帙,先經繕寫進呈外,伏乞俯鑒微忱,下頒鈞旨,賜收入大藏,永使流通。則正法眼千古長新,而願力恩普天均戴者矣。為此冒昧具奏,懇賜下部施行。(忞)不勝翹禱待命之至,謹具奏聞。
順治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奉旨禮部議奏
本月二十九日禮部覆奏
本日奉旨依議
賜牒
唐貞觀二十二年戊申,太宗皇帝詔度僧五人。
宋寶祐六年戊午,理宗皇帝賜天童景德寺度牒五十道。
賜碑
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順帝勅中書參知政事危素撰天童景德寺〈朝元閣碑銘〉。
賜帑金
國朝順治十七年庚子,天童弘法寺弘覺禪師道忞應召還山,世祖章皇帝賜帑金千兩,命修佛殿。是歲又發帑金五百兩,命道忞修理雲門雪嶠大師圓信藏塔,頒有御札,其略曰:「朕每念法門,輒景先哲。知雪嶠大師藏塔卓立雲門,後學諸方應共瞻仰。比聞山界雖分,基址漸圮。恐年深人遠,凌毁堪虞。今特捐五百金,重為修治。雖未必足窣波之費,然經朕一為整葺,人必改觀起敬,自不敢復行侵侮矣。禪師重念儀型,久懷崇飾,當勉為經理,承朕敬禮尊宿之義,以副夙心」。
賜諡塔
唐咸通七年丙戌,懿宗皇帝敕賜前住天童栖心寺僧藏奐,諡曰「心鏡禪師」,塔曰「壽相之塔」。
宋紹興二十八年戊寅,高宗皇帝敕賜天童景德寺僧正覺,諡曰「宏智禪師」,塔曰「妙光之塔」。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乙酉,賜天童密雲禪師,諡曰「慧定禪師」。
賜賻致奠、特恩送葬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丁酉,明太祖時為吳國公,督師江陰,還金陵。聞前住天童大天界寺僧懷信之訃,詔出內府幣帛,以助葬事。且命堪輿家賀齊叔卜藏地。舉龕之夕,親臨致奠,駕送都門之外。
明正統十四年己巳,英宗皇帝遣太監吳弼,齎金鈔香幣,賻弔前住持天童寺僧(任右善世)祖淵。又遣禮部主事林璧致奠。
親藩雅賚
國朝順治庚子歲,鎮國公霓菴,贈山翁和尚手畫山水一幅,題云:「庚子之歲元宵前一日,五夜朝罷歸來,晨光猶未大散。素知天童和尚(號山翁者)深悟三昧無上菩提,久隱西巖而弗出。今蒙帝恩詔入萬善殿,時講暮談,大為聖悅。余雖久聞,尚未面晤,似覺歉然于懷也。隨至蓮寓,瞻覩慈顏,果法品而非凡。其談柄辯鋒,令人聞見生歡。至于禪之餘者,又無所不極矣。偶爾言及書畫,向余索之。余於筆墨况素不善,致辭別來,迄今已十餘日矣。南窗無事,勉强塗鴉,戲法雲林,幸禪師勿軒渠也。」
識曰「東來堂物外主人」,引章曰「東來堂」。又章曰「敬一」,曰「物外主人」。又手鐫品章二方:「禪深三昧動天恩詔古今無多圖書永贈」,識曰「敬一主人」。
丁未歲,寄弘覺禪師手畫山水二幅。
其一題曰:「迂老變宋元諸名家畫,而出以疎澹。如陳正字淘洗六朝鉛華都盡,其天韻自不可及。」款云「時丁未秋日,為弘覺禪師寫。霓菴」;引章曰「華萼居圖書」,又章曰「國則」,曰「輔國公章」。
其一題云:「摩詰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迂老得之。」識云「時丁未秋日,霓菴畫并題」;章曰「敬一主人」,曰「國則」。
又贈詩一律書扇,詩云:
聖朝存象法古寺復聞鐘花引山門路雲開野殿松
高齋談靜理遠嶼見秋容日暮還攜杖月明林外峰
又寄贈黃玉玦一枚、水晶方印池一座,皆祕府上珍也。前後皆有手札,別載〈表貽考〉。
又贈山曉禪師(本皙),山水一幅、圖章一方。
上一卷: 天童寺志 第三卷
下一卷: 天童寺志 第五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