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武林理安寺志 第三卷

武林理安寺志卷之三
山水
沿西湖之濱,由柳洲達於浴鵠灣,為赤山埠;自赤山埠之西,歷石屋、烟霞,踰楊梅嶺而下,為九溪十八澗。南通徐村,北達龍井,匯南山諸水,西南流注於江。窈然以深,瀏然以清;懸流灇射、鬱撓谿谷。環溪澗之側者,有螺髻、大人、獅子、八覺諸峰,皆幽邃深靚、藤竹蔓絡,為屐齒之所不到。故自有唐以來,湖山之題咏殆徧,而茲地閴然無聞焉。向非伏虎剏寺於前、法雨結廬於後,則亦委棄於荒榛密箐中,為獵火之所焜耀、樵唱之所響答而已!涌泉院建於吳越,自時厥後亦不甚著。好事如坡公,僅至龍井、水樂洞而止。一時名僧如參寥輩,入山唯恐不深,未聞有安禪於此者。南宋人始見之品題,蓋在留都臨幸之後也。元明之際,勝境漸開,法雨師與吳朗士交,結澹社為無言之會;黃貞父、胡休復、卓去病、仲昌諸君子聞而赴之,馮太史開之實來主社。由是名流勝賞無不知有理安寺者。澗中覽眺之處,記錄靡遺,則法雨之力居多焉。造寺歲久,中稍陵夷。因迦陵音禪師以達於世宗憲皇帝發帑而新作之,崇樓傑閣、妙相莊嚴,與溪山相輝映,皆呈態騁奇於几席之下。則夫山川清淑之氣,盤礴鬱積之既久,而後洩其菁英、歊其靈異、沐浴聖澤、肸蠁皇靈,以馴致乎今日之極盛也。豈山靈亦有遇不遇哉?蓋有時數存乎其間矣!赤山埠舊有下院,久就頹廢。石屋嶺、梅林菴,理安寺所修葺也;烟霞嶺、點石菴,法雨師弟子鹿崖所建。菴後即水樂洞,勝遊久著,茲不具書。自楊梅嶺而下,撮其勝概以著於篇。
楊梅嶺
在水樂洞西,旁通楊梅塢。嶺西為十八澗,澗連九溪;東為滿覺壠,多桂。
郭祥正:楊梅塢詩
紅實綴青枝爛熳照前塢不及杏繁時林間有仙虎
張振孫:晚入楊梅塢途中詩
一徑逶迤探乳竇遠公精舍隱山坳晚烟故白層峰腳秋葉先黃老樹梢
隔嶺清鐘行漸近引泉枯竹臥相交禪宮知在長松外指點雲中見鶴巢
朱彝尊:楊梅塢詩
我行楊梅塢惜是孟夏初
是時果未熟但見柯葉舒思包綠荷飯五月來精廬
金志章:自楊梅塢循九溪、十八澗至理安寺詩二首
青松影裏尋山寺黃葉堆中踏澗泉行過亂峰溪又轉一聲疎磬到門前
欲覓心安未得安講鐘初動白雲寒
樓頭大好青山色不厭搘頤盡日看
九溪
在烟霞嶺西。南通徐村,出大江;北達龍井。
周文璞:九溪十八澗詩
九溪十八澗冷見帝青苔洗足僧書石臨流客放杯案頭松葉響身畔野花開百六辭歌吹清游始一回
又:再遊九溪詩
昔遊九溪十八澗今度見之逾清真靜依落落石路晚閑繞寂寂山家春可憐潺湲似留客更覺曲折能隨人
得得杖藜來盡日野棠山杏亦精神
張昱:九溪詩
春山縹緲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
欲溯落花尋曲徑桃源無路草萋萋
朱彝尊:九溪詩
尋徧十五寺九溪鳴淙淙下無一寸魚上有百尺松
緣流思濯足奈此菖蒲茸
許承祖:九溪詩
謖謖松風步步苔清流淅瀝繞香臺落花何與幽溪事也學愁腸日九廻
九溪橋
在寺門外,橫亘溪上。其南建御碑亭。
徐?翓:九溪橋詩
小橋得得聽洄瀾松帶溪風灑面寒應接好山誰共笑瘦藤隨我一枝安
徐?翀:九溪橋詩
澗中流水三三曲上有石梁度幽谷客來長嘯入烟蘿時見遠公?寒玉
陳秘書監褚玠墓
褚氏家譜云:「玠字良璧,陳時官祕書監,卒葬九溪。」
十八澗
在龍井山西,東出錢塘江。
譚元春:遊十八澗,贈佛石僧詩
雨已離三日亂流溪若何
僧閒有詩積路誤得幽多柴少虎相送花殘猿未過不攜餘興返留半與山阿
張祖望:十八澗詩
十八澗邊木葉稀清泉坐啜已忘歸褰蘿更上南峰望江色東來倚翠微
卓爾昌:十八澗詩
至此遊屐盡橋廻雨外深
山童方拾薺野老未歸林絕澗重三曲懸崖可十尋秋窗清夜坐松月擁寒衾
楊文驄:十八澗詩二首
雙眼去無主秋溪半是春葉爭花富貴泉敵士清貧氣肅山容古沙明鹿跡新前途松影裏斜日上閑身
亂接前林翠微峰送小寒蟲鳴山色淡鼠竄葉聲乾望寺思靈鷲逢僧說懶殘欲從修竹底終日借雲看
王道焜:遊十八澗,贈佛石師詩
古澗無人草正芳到來塵慮淡俱忘六時啼鳥和清梵滿地幽光出戒香
茅舍松燈閑自得石泉槐火晝初長高賢十八如相見不羨匡山舊講堂
僧戒如:澗中早行詩
雞唱曙光分溪行見鹿羣草寒棲玉露衣溼帶朝雲殘月林間落疎鐘嶺外聞山家少人事晨起亦紛紛
聞啟祥:雲棲晚歸,原擬取道十八澗,以多虎有戒心不果詩
禪林歸路晚逐伴且兼程殘雪消還在寒潮落更生
望烟知郭近畏虎避山行忽忽辜清景還家意未平
嚴繩孫:十八澗詩
羣山西來如走馬天風吹人?焉下
匼帀中分一徑深卷起羣山向身瀉忽疑身在屏風牒山勢交關徑廻接有時筑罷幽琴閑碧流環轉白石間
誰將荊浩圖中瀑掛向礬頭百尺山此中亦有招提子怪我看山意無已
劃然指點匹練開連蜷翦入錢塘水錢塘之水奈爾何郫筒酒盈金叵羅僧寮煮筍截肪白林中卻立如人多
山門碧樹樵未盡此地何時再當過
朱彝尊:十八澗詩
暮經南山南曲徑一十八山橋往而復山路坱兮圠
夕曛漸催人延首望香剎
許承祖:十八澗詩
苔徑彎環擁帝青澗中流水碧泠泠四山清響因風急遠送林鐘空外聽
法雨泉
在寺中,有亭。泉從巖下,滴瀝如雨。下為清池,可鑑毛髮。
翁汝進:法雨泉銘
法不生滅雨無分別吾師寂然萬象敷說
周雯:法雨泉銘
仗佛說法傳法藉僧
僧之所聚山靈式憑宋建古剎名曰理安香積無水負汲實難有茲甘泉空巖滴乳傾倒匏尊斟量瓦釡
取之不禁用之無竭洒洒洋洋唯然法力大珠小珠不涸不枯供佛陀耶酌之以觚泠泠寒玉清而不濁
浣滌法器塵纓可濯飛空若雨不霑下土給彼僧伽獻之龍女法雨名泉人天永護
馮夢禎:法雨泉詩
曉為雲氣夕為嵐石上泉飛松下菴欹枕欲眠驚未得恍疑秋雨落澄潭
吳之鯨:法雨泉詩
虛壑瀉清沁涼飇上客衣
響疑秋雨細波入野烟微坐與冰心合流將石齒飛深山已共老相賞在知希
戴澳:法雨泉詩
法雲凝作石法雨澍為泉日白雲根溼天青雨腳懸寒聲疎梵唄澹味醉詩禪願借松巔閣晴霄聽雨眠
楊師孔:法雨泉詩
晴空片雨懸處處散蒼烟玉濺雲容碎珠穿松葉圓聽深如有法味淨了無禪
泛出天花片隨風落講筵
蔣如奇:法雨泉詩
幽響流清聽偏宜靜際看當秋韻自遠迸石意逾寒雪蕊寧沾翠晴巖放作瀾
于焉識禪味竟日共盤桓
蔣全昌:法雨泉詩
客到觀空坐枯崖法雨零澆胸勝酒德含象給茶星
魚現金身色龍沈寶劍形箕瓢分一勺楊柳洒餘馨
周正儒:法雨泉詩二首
懸崖忽飛雨俯注何涓涓
石眼吐列星點點墜鳴瑄啜之冽以甘迥眸清且漣中有挂瓢客卓錫?南泉空鉢贮神龍一勺石壁穿
澄然悟性海枕流可長眠
尋壑品諸泉多向地中出茲泉有奇脉偏為石所暱不逐沙眼生不隨洪流溢
如珠篩不歇又如髮可櫛應是悟法石懷寶現其七香冽沁青蓮凡水胡能匹
王道焜:法雨泉詩
寒雲入空翠點點散蒼烟湛遠成無漏秋深別有天雨恒週藏海法已離言詮獨對心逾寂悠然象帝先
徐時泰:法雨泉詩
點破雲根滴暗泉半規碧甃浸瑤天秋聲是處堪留聽又幻簷鳴到耳邊
黃允交:法雨泉詩
丹壁洒飛泉散落天花影一滴是醍醐法王曾灌頂
張遂辰:過理安澗中石泉池上詩并序
理安寺在十八澗,嶺岫廻複,野竹蜿蜒,荒翳殆甚。佛石上人初結草閣其間,左厓右畔,窪水漸滴成池。沙寒蒲綠,微漣動搖,日影漾壁;每坐對幽清,惝怳無際。
崖仄吐細泉滴瀝日無已何年成窪潭綠蒲臥為底
其中多龜魚蜥蜴復十許寄託一以閑但覺情如水向夕漣漪生蕭蕭竹風起寒色上人衣驟點洒飛雨
歸寢松際菴幽香吹夢裏空山如有逢忽逝不得語
周雯:法雨巖詩
最愛招提畔孤危石一拳
洒空飛法雨劃地滴清泉餘澤分香積靈源接梵天涓涓長不息流出已無邊
周宣猷:遊理安寺且住閣、尋法雨池詩
九溪路盤盤一澗一回抱言尋泉響處更涉雲封道薜蘿手自捫招提境倏造紫閣聳層霄丹梯恣幽討
遠色駢諸峰目力窮所到樹杪出烟青海門蒸氣皜陂凹日沈沈巖吞江灝灝森森萬木屯如建千夫纛
我遊及麥秋一杖開晴昊半生世網攖擺脫苦不早且住聊復佳縋險從所好法界雨長飛講壇風細掃
窅矣鬱神庥爛然輝天寶名山富標題禪悅耽枯槁循階俯清池德水澄寸潦
深黯隱鱗甲微漪橫荇藻用遣塵?滌頓息炎雲燠茶瓜況供客相對破煩惱願宿贊公房邀月上瓊島
但結靜者緣漫言憂用老
涌泉
在法雨泉側。寺舊名涌泉禪院,以此著稱。歲久淤塞,今方事疏?。
徐堂:重濬涌泉記
理安寺舊名涌泉院,一名法雨寺,以寺有二泉也。今法雨之名著而涌泉反晦,詢之老僧,莫究其處。去秋法雨偶竭,主僧朗公經行巖畔,見巖根石隙間,泉眼涌起,纍纍如珠,始悟向所謂涌泉者,殆以是夫!遂亟加濬治,導其秀脈,舊觀頓還,法雨亦涓流不絕矣。于是軍持灌佛、應器滌僧,寺中千餘指,飲食、庖湢之需,利用恒足;蔬畦、稻田之豐注,抑無論矣。今年春,予游寺中,飯罷,至泉上,乳泉緣巖而下,涓涓泠泠若逗秋雨。其下青蒲、白沙,靜鑑眉髮;瀐涌細流,迸洩靈澤。二泉交匯,源異而功同。爾雅云:「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然則法雨,其縣出者耶?涌泉,其正出者耶?乃歎斯泉晦迹數十百年之久,一旦知見于時,與夫藴貞儲異、湮鬱勿彰,知之者徒高其名而莫指其地;不知者并沒其實而莫舉其名,幸不幸又何如耶?予故記以慶斯泉之遭,而亦以見長老宏慈願力、度越流輩,視環公之異虎晝跑、曇師之神龍撫掌,有以異耶?無以異耶?因并書之以告後之飲斯泉者。
螺髻峰
亦名碧螺峰。自龍井達烟霞可三里許,兩旁悉皆奇石森峭。其崒者為碧螺峰,端好如佛頂螺髻。正東面西,春秋二分日月剛從峰頂出,如佛髻放光。理安寺面峰而建。
法雨大師:螺髻峰題詞
覿面一峰儼然螺髻春分秋分風清朗際日出峰尖月亦如是
日往月來照天照地劫盡劫初無同無異稽首空王出無佛世
楊式玉:螺髻峰詩
維摩宛對天女螺髻一峰靜閑
何似雙眉翠掃那須十二烟鬟
(按《錢塘縣志》,碧螺峰在風篁嶺側,獅子峰在天門山,月輪峰在五雲山。法雨師略紀形勝,不言其去寺之遠近。要皆層巒複岫、瞻眺所及者。今依舊志錄詩數首。)
廻象峰
在寺東澗邊,如象王廻顧,耳鼻宛然。
法雨大師:廻象峰詩二首
六牙白象高崔嵬瓔珞莊嚴七寶臺
靈山一會未曾散願王座向東方來
青獅出入娑羅林香象廻觀烟水深
誰識游行廻顧處芳草落花無限春
獅子峰
在寺東,勢若蹲獅,高出羣岫,可瞰江滸。北望天竺諸峰,疊秀如畫。堪輿家目為「嘯天獅子」。
楊傑:獅子峰詩
巖風壯威猛晴雷隱哮吼
無心露爪牙百獸自奔走
楊維楨:獅子峰觀潮詩二首
海國梅青瘴雨收繩牀高踞碧獅頭
三韓水接天無際百越山窮地欲浮樓閣剛風吹碧蜃旌旗落日照紅鰍行人莫問驅潮事潮落山西淺十洲
獅子挐雲涌翠巒我來親拂頂花看隨潮月上樓臺溼度海雲生鐘磬寒蓬島未應三萬隔桑田今有幾回乾
大千不究恒沙界細問彌天釋道安
法雨大師:獅子峰詩
踞地盤空久昂頭獨嘯天羣狐不敢過花落碧巖前
白鶴峰
在獅子峰左,怪石林立,嘗有白鶴巢其上。
法雨大師:白鶴峰題詞
白鶴棲山山依白鶴短樹蒙茸巉石磊落林逋豈能收放丁令來看城郭霜天雪後月明誰道揚州快活
八覺峰
峰居寺東南,臨澗,上有盤石平臺,大數十丈,昔有仙人對奕於此。
法雨大師:八覺峰題詞
人誰無知山何有覺山既有覺無物不覺春日花開秋風葉落
依報正報塵塵剎剎通玄滿目心外無法山色溪聲是廣長舌臺高入雲八楞壁立昔有二仙曾坐對奕
樵夫至今到此歎息
摩碧峰
在寺西北,孤立最高,下有暉落塢。
法雨大師:摩碧峰詩
羣岫列青螺一峰摩碧漢
晴將落日低夏與奇雲亂強猿難到尖高鳥未及半淡墨塗遠天宛然畫中看
月輪峰
在寺東南,上有天然井。長江三折正當其前。梁普覺禪師立道場於此。峰後即六和塔。
錢思復:月輪峰詩
普覺遺衣久不傳五雲山色尚蒼然
斷崖蘿薜三千丈喬木風霜四百年龍井雨深泉獨響漁村潮滿月初圓寶坊金碧紅塵聚何似茲山更絕緣
法雨大師:月輪峰詩
東南好峰如月盈開窗相見若有情松聲謖謖晚烟澹澗水琤琤秋月明
五雲峰
在寺西南,即五雲山、天門山之支阜也。岡阜秀絕,林巒蔚起。沿江盤曲而上凡六里、七十二灣,石磴千餘級。嘗有五色雲籠罩其上。南望三浙,羣峰可數。東觀龕、赭兩山,大海可掬;與月輪峰對峙,西北即雲棲塢。
法雨大師:五雲峰詩
峰在寺西南巉絕映江浙常凝五色雲相對一輪月落日海門潮萬里峨眉雪有時快登臨俯仰盡吳越
大人峰
亦名大鵬峰,寺之主峰也。如大鵬鳥翔佛光中,堪輿家目為「飛鳳沖天」。望之不甚高峻,及登其巔,則西湖如杯、三江如帶,諸峰皆在其下矣。
法雨大師:大人峰題詞
九峰之中此峰獨秀
不奇而大不險而厚登巔一望別開宇宙碧澗清溪環抱左右眾山攢列如長若幼千花異種萬松鬱茂
潭有馴龍林無猛獸象王廻顧獅子哮吼如金翅鳥翔集佛後是何覺場竺乾靈鷲
應菴華禪師:銘大人峰詩
螺髻生雲雨鎮踞何舂容具此大人相題為大人峰偉哉天地間萬象同擴充
僧越澗:咏大人峰詩
不偏不倚屹晴空南北諸山列下風忽爾有雲飛一片膏霖三尺落塵中
月巖峰禪師:大人峰詩
百千峰裏一高峰勢不凌人貌自恭坐斷古今無向背晴雲芳樹繞重重
吼獅巖
在溪路邊,張口露爪如獅子吼。
佛石大師:吼獅巖詩
從來不肻吼一吼萬象剖
野干絕無踪羣魔皆遠走誰駕白雲來文殊一老叟溪清草色新春風動楊柳
佛石巖
寺右,石壁上有「佛」字,縱橫丈許,苔蘚欲沒。蓋唐宋人舊蹟。
法雨大師:佛石巖詩二首
牛頭昔日嘗趺坐四祖無端為書破豎起空山千萬年猿鳥獻花不敢過
不作模棱呈醜怪兀搖不動無遮蓋徑山欲喝不敢喝何用米顛袍笏拜
黃毓礽:佛石巖詩
巖頭一片石石上有佛字
欲識山僧名記取此巖是
問虎洞
有客問「此處有虎否?」聲未絕,有虎出焉。
法雨大師:問虎洞偈
李廣射虎虎原是石
此念一動虎從崖出
合掌巖
呼之聲應,亦名響巖,在廻象峰下。
法雨大師:合掌巖偈
兩石排雲人呼答響
剎塵皆佛豈不合掌
黃毓礽:合掌巖詩
問此合掌巖胡然而合也恰如佛弟子胡跪白佛者
鹿臥崖
在松芝隴上,峭壁數十丈,中空可坐。五雲、三浙在揮麈間。
法雨大師:鹿臥崖題詞
山半層巖欲墮一洞僅容人坐崖前三尺雪深白鹿玄雲共臥
羅漢石
法雨大師:羅漢石詩
一塊粗沙呆石頭空山冷落幾春秋明霞已足三時飯密蘚猶當五月裘樵去牧來常作伴猿啼虎嘯莫知愁
隨他呼喚不肯應只是與人無所求
先照臺
法雨大師:先照臺詩
登臺望海微茫裏日月初升先照臺一條紅縷貫山海下方城郭猶烟霾
懸鼓巖
法雨大師:懸鼓巖詩
西峰落照駕天鼓東海涌出白玉盤朝作暮息人自老去去來來雙彈丸
鶴澗亭(即今御碑亭)
許承祖:鶴澗亭詩
夾路林巒一徑通孤亭靜俯水淙淙鹿馴虎伏獅停吼時有霜禽下碧松
楊式玉:鶴澗亭詩
君復孤山寂寂太初荒渚迢迢舞罷澗邊顧影七峰任意逍遙
猪頭塢
楊式玉:猪頭塢詩
祭虎本由八蜡逢師伏物無爭得食於菟自止至今滿塢春生
武林理安寺志卷之三
上一卷: 武林理安寺志 第二卷
下一卷: 武林理安寺志 第四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