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龍井見聞錄 第五卷

龍井見聞錄卷五
(臣)汪孟鋗恭纂
物產
泉品二
龍井水
見《咸淳臨安志》,詳卷一。
又煙霞嶺下水樂洞,四望林巒聳秀,巖石蟠峙。有洞虛窈,渟涵如淵,泉味清甘與龍井埒。
老龍井水
見《西湖遊覽志》,詳卷一。
聶心湯《錢塘縣志》:田子藝品泉,以龍泓、武林第一。田藝蘅《煮泉小品》:武林諸泉,惟龍泓入品,而茶亦惟龍泓山為最。其上為老龍泓,寒碧倍之。其地產茶,為南北山絕品。
(謹案:陸羽《茶經》論水,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湧湍潄勿食。」歐陽修謂羽論水,惡渟漫而喜泉源,則龍井之水是已。)
竹品一
風篁嶺竹
楊維楨等《西湖竹枝詞.別里沙詞》:
風篁嶺下月色涼無數竹枝官道旁東家為愛青青節截得參差吹鳳凰
《西湖遊覽志》:地多蒼筤篠簜,風韻淒清。
(謹案:《咸淳臨安志》:竹有八種,曰碧玉間黃金竹、筀竹、淡竹、紫竹、斑竹、金竹、鶴膝竹、苦竹。惟鶴膝竹,據元「時息齋道人」李衎《竹譜詳錄》,謂生杭州西湖靈隱山中,節密而內實,略如天壇籐,間有突起如鶴膝,人取為拄杖;又引葉世程《閩中記》,謂古田縣亦有之,不言出風篁嶺也。)
花品二
風篁嶺梅
《東坡集.探梅詩》:問訊風篁嶺下梅。
魏㟲《錢塘縣志》:雞籠山在嶺下,舊多梅花,土人稱梅花嶺。
老龍井素蘭
魏㟲《錢塘縣志》:老龍井產素蘭,品絕一郡。
(謹案:《咸淳臨安志.蕙蘭》引蘇軾題楊傑蕙蘭二詩:「南山深處,宜其品絕也。」)
茶品一
老龍井茶
《西湖志》劉瑛詩〈謝龍井僧寄茶〉:
春茗初收穀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顧渚無雙品煩試吳山第一泉
竹裏細烹清睡思風前小啜悟談禪相酬擬作長歌贈淺薄何能繼玉川
王寅《十岳山人集.龍井試茶》:
昔嘗顧渚茗鑿得金沙泉舊遊懷莫置幽事復依然綠染龍波上香搴穀雨前
況於山寺裏藉此可談禪
于若瀛《弗告堂集.龍井茶歌》:
西湖之西開龍井煙霞近接南山嶺飛流密汨寫幽壑石磴紆曲片雲冷
拄杖尋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靜銅缾試取烹新茶濤起龍團沸穀芽
中頂無須憂獸迹湖山豈懼涸金沙漫道白芽雙井嫩未必紅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嘗見但說天池與陽羨
豈知新茗煮新泉團黃分列浮甌面二槍浪自附三篇一串應輸錢五萬
《西湖遊覽志》:「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郡志》稱寶雲、香林、白雲諸茶,乃在靈竺、葛嶺之間,未若龍井之清馥雋永也。
《浙江通志》:錢塘龍井、富陽及餘杭徑山多產之。
魏㟲《錢塘縣志》:此地產茶,歲不過數斤,在寶雲、香林、白雲諸品之上。
(附)茶真贋優劣
谷應泰《博物要覽》:浙江省杭州有龍井茶、垂雲茶、天目茶、徑山茶、昌化茶,凡六品。
《快雪堂集.漫錄》:昨同徐茂吳至老龍井買茶,小民十數家各出茶,茂吳以次點試,皆以為贋,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為諸山贋品。」得一二兩以為真物,試之果甘香若蘭;而山人及寺僧反以茂吳為非。吾亦不能置辨,偽物亂真如此。子晉云:本山茶微帶黑,不甚清翠。點之色白如玉而作寒豆香,宋人呼為白雲茶。稍綠便為天池物。天池龍井為茶中臣種。
(謹案:唐宋尚建茶,《元和郡縣志》、樂史《太平寰宇記》,杭之土貢俱不及茶。至《咸淳臨安志》而茶滋詳矣。據志云:臨安歲貢茶,錢塘寶雲產者名「寶雲茶」;下天竺香林洞產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峯產者名「白雲茶」。又寶嚴院垂雲亭亦產茶,白雲、垂雲並見東坡詩。又東坡〈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云:「且盡盧仝七椀茶」。蓋南北兩山及七邑大抵皆產茶,近日徑山寺僧採穀雨前者,以小缶貯送,而獨未聞龍井茶之名。以趙抃〈龍泓亭詩敘〉「老僧烹小龍團迓余」考之,山之未有茶可知。龍井茶始見《西湖遊覽志》,自後品鬬遂多。據志,蓋老龍井側,特未詳何年著稱。然讀虞集〈次鄧文原遊龍井詩〉,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句,度龍井茶,元時已有之矣。今寺內外徧植茶樹,要以近老龍井者為佳。)
又柴老餉龍井茶一斤,試茶,安樂山香勝,龍泉味勝。豈炒製不如法、損其香耶?
又石城山產茶,品在天池、龍井之上。
《廣羣芳譜》引《茶箋》:龍井茶不過數十畝,外此有茶皆不及天目,為天池、龍井之次。
又《西吳枝乘》:湖人於茗不數顧渚而數羅岕;然顧渚之佳者,其風味已遠出龍井下。岕稍清雋,然葉麤而作草氣。丁長孺嘗以半角見餉,且教余烹煎之法。迨試之,殊類羊公鶴。此余有解、有未解也。余嘗品茗,以武夷、虎邱第一,淡而遠也;松羅、龍井次之,香而豔也;天池又次之,常而不厭也。餘子瑣瑣,勿置齒喙。
《石公集.天目山記》: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
《浙江通志》: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第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
文震亨《長物志》:龍井天目山中早寒,冬來多雪,故茶之萌芽較晚;採焙得法,亦可與天池並。
魏㟲《錢塘縣志》: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名龍井茶,色青味甘。又翁家山亦產茶,最下者法華山石人塢茶。而龍井法相僧收以語人曰「本山」。
果品一
龍井楊梅
《咸淳臨安志》:舊載楊梅石塢,今在煙霞嶺瑞峯寺側。東墓嶺、十八澗亦盛;臯亭山產者尤甜。
又楊梅塢在南山,近瑞峯;石塢內有一老嫗,姓金,其家楊梅甚盛,俗稱「楊梅塢」,所謂「金婆楊梅」是也。《西湖遊覽志》:宋時有金嫗者,所栽楊梅甚美,因以起名。蘇子瞻〈答參寥惠楊梅詩〉:
新居未換一根椽只有楊梅不值錢
莫共金家鬬甘苦參寥不是老婆禪
蓋謂此也。至今其地楊梅異於他產。
施元之《蘇詩註》:杭州圖經,楊梅塢在山南,近瑞峯;楊梅尤盛,有紅白二種。今杭人呼白者為「聖僧梅」。魏㟲《錢塘縣志》:龍井法華山產者為天下冠。
(謹案:杭產楊梅不一,蘇軾詩自註:「杭州梵天寺有月廊數百間,寺中多白楊梅、盧橘。」而陳善《杭州府志》又有徐村、楊梅兩山。楊梅有早色、晚色、燻色、喫色數種。北山多早,南山多晚,故近龍井,楊梅塢、法華山俱以此著。「楊梅塢」詳卷一。《咸淳臨安志》:法華塢在西谿。《西湖遊覽志》:青芝塢又北為法華山,去靈隱山後可里許。過北十里為西谿。吳本泰《西谿梵隱志》:西湖北山一支,其陽為竺國靈鷲,其陰為法華。有晉法華僧靈蹟,因以名山。亦近龍井,故依魏㟲《錢塘縣志》存之。又案魏㟲《錢塘縣志》,蘭花紫白者名蓀,出法華山。又法華山筍最盛,有烏哺雞、白哺雞之名,附識於此。)
藥品二
龍井貫眾
《咸淳臨安志》:生龍井口。
龍井益母草
《咸淳臨安志》:生龍井山谷,亦名草天麻。
(謹案:《浙江通志》引此文,誤增「最佳」二字。)
鱗屬一
龍井魚
見《武林舊事》,詳卷一。
張京元《西湖小記》:過風篁嶺是為龍井,即蘇端明、米南宮與辯才往來處。寺北向門內外,修竹琅琅;井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圓池,下復為方池承之。池中各有巨魚,而水無腥氣。池淙淙下瀉,繞寺門而出。小坐「與偕亭」,翫「一片雲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容亦枯寂,視諸山迥異。
物產題後
龍井為南山總名,杭郡邑志,物產凡近龍井者,率冠以龍井,不必以嶺以寺限也;矧乃泉甘茶香、品絕諸山者乎?
龍井見聞錄卷五
上一卷: 龍井見聞錄 第四卷
下一卷: 龍井見聞錄 第六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