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徑山志 第十一卷

卷十一至十四目▆
外護
國王、宰官、居士共七十六位
殿宇
寺一
?、堂、樓、軒、亭、房等六十四所
靜室
一百三十二所
名勝
一百八十三處
下院
三十一處
古跡
四十六處
寺產
舊額庄田八處
傳衣新額
大?新舊額
觀音?新額
真寂院新額
地藏?新額
化城寺舊額
安樂寺舊額
寂照新額
(本山各房及各下院不開出者不載。)
紀事
古鼎圓鏡
惠洲業報
淨業見報
寶上座
西巖和尚
佛性不得道有無
神龍
喝石
神冶鐘
無尾螺
靈雞
白兎
南塔
卷十一至十四目錄終
徑山志卷之十一
汶上李燁然刪定
海陽徐文龍、鹿城陳?德訂
虞山宋奎光輯
外護
唐代宗
大曆三年,詔徑山法欽禪師入見,待以師禮,賜號「國一禪師」,勑一道。
宋高宗
紹興七年,詔宗杲禪師住徑山能仁禪寺。廿六年,詔師住明州育王廣利禪寺。二十八年,詔師再住徑山。
孝宗
改元隆興,遣內都監黃彥節至徑山,命杲禪師就山中舉揚般若,師說偈云:
大根大噐大力量荷擔大事不尋常
一毛頭上通消息徧界明明不覆藏
上嘉嘆之。及封建王,又遣內知賔至徑山,供五百羅漢,賜「玅喜菴」三字及真讃。九月,詔杲師問佛法大意,師臥疾,特賜「大慧」之號。淳熈七年,召雪竇寺住持寶印(即別峰印)入??德?,問語備〈別峰禪師本傳〉。
錢鏐
字具美,錢塘人。唐僖宗時,率鄉兵破走黃巢,昭宗拜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天復二年,封「越王」。梁太祖封「吳越王」,諡號「武肅王」。微時到徑山,神鼎諲禪師識之。後諲禪師入滅,武肅王自述讃四十句,又諡師為「建初興國大師」,墖曰「廣濟」。王將薨,謂文穆王曰:「吾昔自徑山法濟示吾覇業,自此發迹建國立功,他日汝等無廢吾志。」其後文穆、忠獻、忠懿王皆不忘武肅之遺旨。
張浚
字德遠,紹興中拜相,封「和國公」。孝宗朝,封「魏國公」。大慧禪師在泉州雲門菴,遂以臨安府徑山延之。公居長沙,其母秦國夫人問道於大慧。及夫人疾亟,曰:「妙喜老師此生無復見也,我有私恩未報。」公三走介師至,夫人捐館。公謂師曰:「先妣願供養和尚一年,為德之報。」遂舘于光孝寺之東堂,以盡誠敬。
張九成
字子韶,號無垢居士。登徑山,問道於大慧公。建無垢軒,與師談「格物」之旨。師曰:「公只知有格物,而不知有物格。」頓領深旨,投偈曰:
子韶格物曇晦物格欲識一貫兩個五百
子韶?曰:「九成每聞徑山老人所舉因緣,豁然四達如千門萬戶,不消一踏而開。九成了末後大事,實在徑山老人處,此一瓣香不敢孤負他也。」
呂本中
字居仁。紹興初,賜進士第,除中書舍人。平生因詩以窮,耽禪而病,清癯如不勝衣。作《江西傳衣詩派圖》,推黃山谷為詩祖,列陳無己等凡二十五人為法嗣。本中?致書,問大慧禪要,慧答書略曰:「千疑萬疑,只是一疑。話頭上疑破,則千疑萬疑一時破。若一向問人佛語又如何?祖語又如何?諸方老宿語又如何?永劫無有悟時也。」本中有省。
曾開
字天游,官至侍郎。致書大慧曰:「今年私家塵緣都畢,閒居無事,正在痛自鞭策,以償初志,第恨未得親炙教誨耳。一生敗闕已一一呈似,必能洞照此心,望委曲提警日用當如何做工夫,庶幾不涉他途徑,與本地相契也。至叩。」大慧答書曰:「時時於靜勝中,切不得忘了須彌山,放下著兩則語,但從脚下著寔做將去。已過者不須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但於諸佛前,發大誓願,願此心堅固,永不退失。伏惟諸佛加被,遇善知識,一言之下,頓忘生死,悟證無上正等菩提,續佛慧命,以報諸佛莫大之恩。如此久久,無有不悟之理。」
李光
字泰發,上虞人。致書大慧問禪要,慧答書曰:「大叅相公,平昔所學,已見行事。臨禍福之際,如精金入火,愈見明耀。又決定知華嚴重重法界,斷非虛語,則定不作他物想矣。其餘七顛八倒,或逆或順,或正或邪,亦非他物。願公常作是觀,妙喜亦在其中,異日相從於寂寞之濵,結當來世香火因緣,成就重重法界以實其事,豈小補哉?」
李邴
字漢老,官至叅政,醉心祖道。及見大慧舉趙州庭栢話有省後,以書咨決曰:「近叩籌室,伏蒙激發蒙滯,忽有省入。顧惟根識暗鈍,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取一捨,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繞。今一笑頓釋所疑,欣幸可量,非大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中,凡著衣喫飯,抱子弄孫,色色仍舊。既無拘執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其餘宿習舊障亦稍輕微。臨行叮嚀之語,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門,大法未明,應機接物,觸事未能無碍,更望有以提誨,使卒有所至,庶無玷於法席矣。」
馮楫
字濟川,蜀遂寧人,號不動居士。紹興丁巳,除給事中,會大慧就明慶開堂。慧下座,楫挽之曰:「此生不作這蟲豸,今因甚却納敗闕?」慧曰:「盡大地是個杲上座,你向甚處見他?」楫擬?,慧掌之。楫曰:「是我招得。」因坐夏徑山,榜其室曰「不動軒」。後知瀘州,所至于道無倦。?自詠曰:
公事之餘喜坐禪小曾將脅到床眠
雖然示現宰官相長老之名四海傳
紹興二十三年秋,乞休,致報親知,期以十月三日報終。至日,令後廳至高座,見客如平日。辰巳間,降階望闕肅拜,書偈曰: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服赤
書畢,拈柱杖按?而化。楫于建炎後,凡名山鉅剎藏經殘失,遂以己俸印施。補之足五千餘卷者,凡四十八藏,用祝君壽,以康兆民。門人蒲大聘?誌其事,有語錄、頌古行于世。
陸游
字務觀,號放翁,佃之孫,越之山陰人,仕至秘監。?問松源岳禪師云:「心傳之學,可得聞乎?」師云:「既是心傳,豈從聞得?」公領解,獻偈曰:
幾度驅車入帝城逢僧一例眼雙青
今朝始覺禪家別說有談空要眼聽
公居鏡湖,與塗毒策禪師往來寖厚。策住雙徑,受生祭七日,跏趺而逝,公哭以詩,別見。
李華
?謂:「聞道于徑山,猶樂正子春于大夫也。洗心瞻仰,天漢彌高。」見〈潤州玄素師銘〉。
張商英
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徽宗朝拜相,大慧為洪州凖公乞銘于公。公曰:「今有一問,問上人。若道得即做,若道不得,與錢五貫裹足歸,叅禪去。」曰:「請相公問。」公曰:「聞凖光眼睛不壞,是否?」曰:「是。」公曰:「我不問這個眼睛。」曰:「問甚麽眼睛?」公曰:「問金剛眼睛。」曰:「若是金剛眼睛,在相公筆頭上。」公曰:「老夫為他點出光明會,教照天照地去也。」一言而契,下榻朝夕言語。號大慧,曰「妙喜」,字之曰「曇晦」云。
蘓軾
字子瞻。徑山琳禪師問疾云:「學士生平踐履,至此更湏著力。」公應聲曰:「著力便差。」語絕而逝。《遊徑山》詩及與寶月、無畏諸師書,別見。
蔡襄
字君謨,游記別見。
孫覿
尚書,字仲益,無錫人,書別見。
吳潜
字毅夫,宣城人,正肅公柔勝之子。宋理宗朝拜相,序大慧《正法眼藏》。于法門得大自在後,為賈似道所排,謫循州。預知死日,語人曰:「吾將逝矣,夜必雷雨。」已而果然,作詩端坐而逝,封「許國公」。
元世祖
中綂元年,問法徑山住持雲峰妙高,?揚稱旨。帝常問師曰:「修寺建塔有何功德?」師曰:「福蔭大千。」由是建仁王寺,仍詔天下,寺院、田產二稅盡復之,以弘教為己任。國語曰「薛禪皇帝」。
太祖高皇帝
御製〈徑山宗泐免官說〉。洪武二十七年,勅禮部條例一欵:「常住田地雖有,稅糧仍免,雜派僧人不許克當差役。」
成祖文皇帝
永樂十五年十月十五日,頒御製〈徑山赴會僧勅諭〉,別見。
神宗顯皇帝
萬曆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欽差司禮監太監孫隆頒施大藏一部,勅諭別見。
虞集
字伯生,宋丞相允文五世孫。其先蜀人,汲宋黃崗尉,宋亾僑居臨川之崇仁。大德初,始至京師,以大臣薦授大都儒學教授。除國子助教,自將仕郎十二轉為通奉大夫,封「仁壽郡公」,諡「文靖」。?闢右室,書邵堯夫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接方外士必扣擊其說,以為聖人之教不明,為學者無所底止。苟于吾道異端疑似之間不能深知,而欲竊究夫性命之原,死生之故,其不折而歸之者否矣。?曰:「佛以因果二法,制服得天下人心。無智愚賢不肖,總出不得這兩個字。」
?〈北磵簡公塔銘〉,有曰:「自昔奇偉之士,或曠世一遇,其不恒見于天下者,何也?蓋?聞之,豈無其人哉?自夫世務之沉[宴-女+六],俗學之纏糾,有不足以縶而留之者,於是脫然自拔於浮沉起滅之表,以求其本物之極至者,皆其人也。」
作〈徑山晦機熈公塔銘〉曰:「聞佛氏之宗,禪者其度人也,以悟為則,必使自致于思慮之所不及,時至機應則決而啟之。是以言發意解,解泯言忘,謂之不立文字,豈欺我哉?」
〈水陸緣起賛〉略曰:「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如摩尼珠五色隨應,如何累劫業識相應無明,展轉生死根塵?我佛慈悲施方便力,如大醫王救彼痼疾,餓者與飽,渴者與漿,幽暗與明,?腦與涼。况你六道諸苦隨業,不藉佛恩何由自潔?」
〈杭州報恩寺銘〉曰:「我以慈悲大願力,運大音聲作佛事,充滿虛空體無碍,有間即覺成解脫,人天龍海無盡際。過去未來現在者,一音所攝悉平等,同我報國如報佛,永住堅固宣佛法。」
吳偉明
提刑,久叅真歇了禪師,得自受用三昧。後訪大慧,遂留咨叅。一日慧謂曰:「不湏呈伎倆,直湏啐地折、曝地斷,方敵得生死。若祗呈伎倆,有甚了期?」後辤去。道次延平,倏然契悟。
林希逸
字肅翁,福清人。紹定間進士,號鬳齋,?稱大慧杲禪師為元勳,大老敬重。
宋濂
字景濂。學士?云:「人知大慧說法,如雨如雲,覺悟羣迷,而不知其忠義耿耿,注意于家國者甚篤。縱有知其忠義,而又不知其游戲翰墨,循蹈矩彠,亦自可傳不朽。嗚呼!若師之應物無方,是謂如神然變化不測者矣。」國初法禪師序銘,多出公手,別見。
沈季文
大中丞,號太素,吳江人。于萬曆三十六年,捐資建大雄寶?。
陸光祖
大冢宰,號五臺,平湖人。創刻方冊藏板于清凉,後移至徑山。復以燒山多害物命,捐資買凌霄峰下山一叚,護養生類。
馮夢禎
國子祭酒,字開之,嘉禾人。議刻方冊藏板移至寂照,再議移化城。緣起別見。
王肻堂
憲副,號宇泰,金壇人。偕刺史陳良謨、憲副吳長庚諸公,書請廓菴觀公住持大?。書別見。
于玉立
吏部,字中甫,金壇人。偕陸、馮諸公議刻方冊藏板,為紫柏尊者建塔于文殊臺。
瞿汝稷
運使,字元立,常熟人。議刻方冊大藏,為幻予?塔銘,別見。
陳瓉
少司?,號雨亭,常熟人。議刻方冊大藏,緣起序文別見。
王世貞
大司?,字元美,太倉人。同新安司馬汪道昆諸公,?〈刻藏緣起〉,別見。
繆希雍
字仲淳,常熟人。以紫柏先瘞黃沙,灘下有流泉,倡金壇于賀諸公改塔文殊臺。同金壇于賀諸公,捐資二百餘金買山,寂照供養僧眾。
朱國禎
內閣大學士,號平涵,湖州人。?問法瓶匋,為?〈真寂院記〉,別見。
朱國祚
內閣大學士,號養淳,嘉禾人。同子孝廉大猷于徑山大?、下院真寂,莊嚴護持,檀施最久。
吳用先
大中丞,號本如,桐城人。恢復下院化城,歲施刻藏銀一百兩,緣起別見。
陳懿典
翰林學士,號如崗,嘉禾人。刻藏緣起別見。
竇子偁
原任淛江廉憲,號淮南,合肥人。督同司理孫公榖、餘杭令戴公日强,清復化城。
王在晉
大司馬,號岵雲,太倉人。分守杭嚴時,親歷化城,清復故址。游記別見。
虞淳熈
吏部,號德園,杭州人。護持瓶匋,及本山常住。
翁汝進
憲副,號周野,杭州人。護持常住,及諸靜室。
黃汝亨
學憲,字貞甫,杭州人。本山常住,下院化城驅魔安眾,具有大力。諸文別見。
洪瞻祖
尚寶卿,號清遠,杭州人。護持常住,及諸靜室。
沈珫
憲副,號?所,吳江人。偕其弟僉憲瓉侍御珣,及司空沈公正宗,書請廓庵觀公住持本山,歲輸刻藏銀若干。
李事道
運同,號行可,杭州人。護持常住,及真寂等剎。
朱大啟
吏部,號廣原,嘉禾人。本山常住及各靜室,歲有供養。
周宗建
侍御,字季侯,吳江人。本山常住,歲有供養。
賀烺
民部,字闇伯,金壇人。以父中書公虛谷皈依紫柏,歲輸刻藏銀若干。同學憲王吏部于,書請自光杲公主持寂照。
姚思仁
尚書,號羅浮,嘉禾人。歲施常供。
王志堅
僉憲,字弱生,太倉人。任本省水利道時,以本山靜主貝林師精于密部,時為送供下院真寂寺。改路南湖地藏?,開田臨勘,行縣給照。
周祗
字子介,吳江人。捐貲置下院太平寺刻藏,田四十二畒。
周延光
本省方伯,號斗垣,蘄水人。清查化城虛稅,行縣審豁。
吳伯與
本省兵巡道,號師每,宣城人。?游天目及徑山,手書〈戒暈酒〉,示勒于石曰:「慾海橫流,?熖轉熾,故味為嗜性之首,而齋乃斷愛之根。僧家返清涼絕貪求,即粒米莖菜尚無虚用。至其覈因果,明罪福,凡戒殺放生無非善緣,若常人食肉,猶比之曰「人搏人」也。况僧不持齋,不甚于食他肉而補穢身乎!惟戒足以護法,惟齋足以居心。至人守若嚴城,禦若堅兵,誠謂醍醐豈貯穢噐,齋疏即為甘露耳!倘寺僧酒肉破戒,即不名為清淨僧,便當驅除還俗。倘游人必㩦酒肉入寺,何取以腥燥濁體,枉向佛門叅禮耶?凡我四輩,永堅一心,無種地獄之深因,甘受來生之惡報。」游紀及詩別見。
王在公
郡丞,號芥菴,崑山人。棄官禮峨?,歸徑山倡導孝廉。徐仲容公洌捐資購良材,易大?柱,及葺龍王?。復葺般若軒,同朱公鷺檢閱大藏。
方應祥
禮部郎,字孟旋,西安人。?問法瓶匋有省,偶謁當道,以西湖放生池應否拆毁問公。公曰:「西湖固杭州之睂目也,欲去目中翳而并剔除瞳神可乎?」當道笑而從之。
吳之鯨
上饒令,字伯霖,仁和人。?游徑山,叅瓶匋,謂不見聞谷師幾虚此游,詩文別見。
鄭圭平
樂令,字孔肩,錢唐人。初歸雲栖,後叅瓶匋,弘護諸山。
馬用錫
餘杭令,號命荷,晉江人。清理化城虛稅。
王宇春
字季和,常熟人。倡其兄別駕宇熈、叅軍宇新,刻徑山大慧禪師《正法眼藏》,助建真寂禪院及安樂寺。
顧大章
字伯欽,刑部主政,常熟人。助建真寂禪院,及安樂寺。
顧大韶
字仲㳟,常熟人。助建真寂禪院,及安樂寺。
錢謙益
諭德,字受之,常熟人。?〈聞谷大師種樹碑文〉,重興下院安樂寺。緣起別見。
李縠
字孟芳,常熟人。皈依瓶匋,舉揚雙徑。詩文別見。
瞿式耜
進士,字起田,常熟人。真寂禪院及安樂寺皆有供養。
王蒙亨
縣令,號中泉,餘杭人。首捐田四十餘畒,倡復化城寺。
沈煥然
字無文,貢士,餘杭人。初歸雲栖,再叅瓶匋。護持下院安樂寺,及南湖地藏?。
聞啟祥
字子將,孝廉,錢塘人。徑山大?,及諸下院靜室,皆其護持。
時載杲
字旭如,常熟人。皈依瓶匋,緣及安樂。
嚴調御
字印持,餘杭人。助復下院安樂古剎,及常住各靜室,具力護持。
嚴武順
字忍公,餘杭人。為薦母捨田八畒,入真寂院。
王祺
字祉叔,餘杭人。偕其侄福貞,供養常住各靜室。
鄒之嶧
字孟陽,仁和人。常住及真寂院,歲有供養。
許國[王*助]
字鎮之,蘭溪人。歸依瓶匋,檀施傳衣諸所。
徐楩
號龍南,餘杭藉蘓州人。護持下院安樂寺。
許應?
字青錢,餘杭人。護持下院安樂寺。
嚴敕
字無敕,餘杭人。護持常住及諸靜室。
吳江接待寺僧興勤助刻
徑山志卷之十一終
上一卷: 徑山志 第十卷
下一卷: 徑山志 第十二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