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雜阿含經 第四十八卷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八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二六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白佛言:「世尊!比丘!比丘度駛流耶?」
佛言:「如是,天子!」
天子復問:「無所攀緣,亦無所住,度駛流耶?」
佛言:「如是,天子!」
天子復問:「無所攀緣,亦無所住而度駛流,其義云何?」
佛言:「天子!我如是如是抱,如是如是直進,則不為水之所㵱。如是如是不抱。如是如是不直進,則為水所㵱。如是,天子!名為無所攀緣,亦無所住而度駛流。」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白佛言:「比丘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耶?」
佛告天子:「我悉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天子白佛:「比丘云何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
佛告天子:「愛喜滅盡,我心解脫;心解脫已,故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六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誰度於諸流?晝夜勤精進,
不攀亦不住,何染而不著?」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
內思惟繫念,度難度諸流。
不樂於欲想,超越於色結,
不繫亦不住,於染亦不著。」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七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山谷精舍。
時,有拘迦尼,是光明天女,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山谷。
時,拘迦尼天女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佛告天女:「如是,如是。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時,拘迦那娑天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於僧中,敷尼師壇,於大眾前坐,告諸比丘:「昨日夜後,有拘迦那天女,容色絕妙,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我即答言:「如是,天女!如是,天女!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說是語時,拘迦尼天女聞我所說,歡喜隨喜,稽首我足,即沒不現。」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七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山谷精舍。
爾時,尊者阿難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句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句法經。」
爾時,尊者阿難即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諸比丘!是名四句法經。」
爾時,有一異婆羅門,去尊者阿難不遠,為諸年少婆羅門受誦經。時,彼婆羅門作是念:「若沙門阿難所說偈,於我所說經,便是非人所說。」
時,彼婆羅門即往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沙門阿難所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如是等所說,則是非人語,非為人語。」
佛告婆羅門:「如是,如是,婆羅門!是非人語,非為人語也。時,有拘迦尼天女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我時答言:『如是,如是,如天女所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是故,婆羅門!當知此所說偈,是非人所說,非是人所說也。」
佛說此經已,彼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足而去。
(一二七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山谷精舍。
時,有拘迦那娑天女,是光明天女,起大電光熾然,歸佛、歸法、歸比丘僧,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普照山谷,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爾時,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天女!如汝所說: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爾時,拘迦那娑天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僧中,敷尼師壇,於大眾前坐,告諸比丘:「於昨後夜,拘迦那娑天女,光明之天女,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我時答言:『如是,天女!如是,天女!如汝所說: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拘迦那天女,電光炎熾然,
敬禮佛法僧,說偈義饒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山谷精舍。
時,有拘迦那娑天女,光明之天女,放電光明,炎照熾然,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普照山谷,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能廣分別,如來正法律,
今且但略說,足以表其心。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佛告天女:「如是,天女!如是,天女!如汝所說: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時,拘迦那娑天女聞佛所說,歡喜稽首,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於僧前,於大眾中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後夜時,拘迦那娑天女來詣我所,恭敬作禮,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我能廣分別,如來正法律,
今且但略說,足以表我心。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我時答言:『如是,天女!如汝所說: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時,彼天女聞我所說,歡喜隨喜,稽首我足,即沒不現。」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七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時,有拘迦那娑天女、朱盧陀天女,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一切獼猴池側。
時,朱盧陀天女說偈白佛:
「大師等正覺,住毘舍離國,
拘迦那朱盧,稽首恭敬禮。
我昔未曾聞,牟尼正法律,
今乃得親見,現前說正法。
若於聖法律,惡慧生厭惡,
必當墮惡道,長夜受諸苦。
若於聖法律,正念律儀備,
彼則生天上,長夜受安樂。」
拘迦娑天女復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佛告天女:「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時,彼天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僧中,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後夜時,有二天女,容色絕妙,來詣我所,為我作禮,退坐一面。朱盧陀天女而說偈言:
「『大師等正覺,住毘舍離國,
我拘迦那娑,及以朱盧陀。
如是二天女,稽首禮佛足,
我昔未曾聞,牟尼正法律。
今乃見正覺,演說微妙法,
若於正法律,厭惡住惡慧。
必墮於惡道,長夜受大苦,
若於正法律,正念律儀備。
生善趣天上,長夜受安樂。』
「拘迦那天女復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我時答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其心不為惡,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非義和合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七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無觸不報觸,觸則以觸報,
以觸報觸故,不瞋不招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有於不瞋人,而加之以瞋,
清淨之正士,離諸煩惱結。
於彼起惡心,惡心還自中,
如逆風揚塵,還自坌其身。」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七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愚癡人所行,不合於黠慧,
自所行惡行,為自惡知識。
所造眾惡行,終獲苦果報。」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既作不善業,終則受諸惱,
造業雖歡喜,啼泣受其報。
造諸善業者,終則不熱惱,
歡喜而造業,安樂受其報。」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七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不可常言說,亦不一向聽,
而得於道跡,堅固正超度。
思惟善寂滅,解脫諸魔縛,
能行說之可,不行不應說。
不行而說者,智者則知非,
不行己所應,不作而言作。
是則同賊非。」
爾時,世尊告天子言:「汝今有所嫌責耶?」
天子白佛:「悔過,世尊!悔過,善逝!」
爾時,世尊熙怡微笑。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我今悔其過,世尊不納受,
內懷於惡心,抱怨而不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言說悔過辭,內不息其心,
云何得息怨?何名為修善?」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誰不有其過?何人無有罪?
誰復無愚癡?孰能常堅固?」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七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瞿迦梨比丘,是提婆達多伴黨,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瞿迦梨比丘:「瞿迦梨!汝何故於舍利弗、目揵連清淨梵行所,起不清淨心?長夜當得不饒益苦。」
瞿迦梨比丘白佛言:「世尊!我今信世尊語,所說無異,但舍利弗、大目揵連心有惡欲。」如是第二、第三說,瞿迦梨比丘——提婆達多伴黨於世尊所再三說中,違反不受,從座起去。去已,其身周遍生諸疱瘡,皆如栗,漸漸增長,皆如桃李。
時,瞿迦梨比丘患苦痛,口說是言:「極燒!極燒!」膿血流出,身壞命終,生大鉢曇摩地獄。
時,有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時,一天子白佛言:「瞿迦梨比丘——提婆達多伴黨今已命終。」時,第二天子作是言:「諸尊當知,瞿迦梨比丘命終墮地獄中。」第三天子即說偈言:
「士夫生世間,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應譽而便毀,
其罪生於口,死墮惡道中。
博弈亡失財,是非為大咎,
毀佛及聲聞,是則為大過。」
彼三天子說是偈已,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來入僧中,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後夜時,有三天子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第一天子語我言:『世尊!瞿迦梨比丘——提婆達多伴黨今已命終。』第二天子語餘天子言:『瞿迦梨比丘命終墮地獄中。』第三天子即說偈言:
「『士夫生世間,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應譽而便毀,
其罪口中生,死則墮惡道。』
「說是偈已,即沒不現。諸比丘!汝等欲聞生阿浮陀地獄眾生其壽齊限不?」
諸比丘白佛:「今正是時,唯願世尊為諸大眾說阿浮陀地獄眾生壽命齊限。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譬如拘薩羅國,四斗為一阿羅,四阿羅為一獨籠那,十六獨籠那為一闍摩那,十六闍摩那為一摩尼,二十摩尼為一佉梨,二十佉梨為一倉,滿中芥子。若使有人百年百年取一芥子。如是乃至滿倉芥子都盡,阿浮陀地獄眾生壽命猶故不盡。如是二十阿浮陀地獄眾生壽等一尼羅浮陀地獄眾生壽,二十尼羅浮陀地獄眾生壽等一阿吒吒地獄眾生壽,二十阿吒吒地獄眾生壽等一阿波波地獄眾生壽,二十阿波波地獄眾生壽等一阿休休地獄眾生壽,二十阿休休地獄眾生壽等一優鉢羅地獄眾生壽,二十優鉢羅地獄眾生壽等一鉢曇摩地獄眾生壽,二十鉢曇摩地獄眾生壽等一摩訶鉢曇摩地獄眾生壽。
「比丘!彼瞿迦梨比丘命終墮摩訶鉢曇摩地獄中,以彼於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比丘生惡心、誹謗故。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於彼燒燋炷所,尚不欲毀壞,況毀壞有識眾生?』」佛告諸比丘:「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七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退落墮負處,云何而得知?
唯願世尊說,云何負處門?」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勝處易得知,負處知亦易,
樂法為勝處,毀法為負處。
愛樂惡知識,不愛善知識,
善友生怨結,是名墮負門。
愛樂不善人,善人反憎惡,
欲惡不欲善,是名負處門。
斗秤以欺人,是名墮負門。
博弈耽嗜酒,遊輕著女色,
費喪於財物,是名墮負門,
女人不自守,捨主隨他行,
男子心放蕩,捨妻隨外色,
如是為家者,斯皆墮負門。
老婦得少夫,心常懷嫉姤,
懷嫉臥不安,是則墮負門。
老夫得少婦,墮負處亦然。
常樂著睡眠,知識同遊戲,
怠墮好瞋恨,斯皆墮負門。
多財結朋友,酒食奢不節,
多費喪財物,斯皆墮負門。
小財多貪愛,生於剎利心,
常求為王者,是則墮負門。
求珠璫瓔珞,革屣履傘蓋,
莊嚴自慳惜,是則墮負門。
受他豐美食,自慳惜其財,
食他不反報,是則墮負門。
沙門婆羅門,屈請入其舍,
慳惜不時施,是則墮負門。
沙門婆羅門,次第行乞食,
呵責不欲施,是則墮負門。
若父母年老,不及時奉養,
有財而不施,是則墮負門。
於父母兄弟,搥打而罵辱,
無有尊卑序,是則墮負門。
佛及弟子眾,在家與出家,
毀呰不恭敬,是則墮負門。
實非阿羅漢,羅漢過自稱,
是則世間賊,墮於負處門。
此世間負處,我知見故說,
猶如嶮怖道,慧者當遠避。」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誰屈下而屈下?誰高舉而隨舉?
云何童子戲,如童塊相擲?」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愛下則隨下,愛舉則隨舉,
愛戲於愚夫,如童塊相擲。」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決定以遮遮,意妄想而來,
若人遮一切,不令其逼迫。」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決定以遮遮,意妄想而來,
不必一切遮,但遮其惡業。
遮彼彼惡已,不令其逼迫。」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云何得名稱?云何得大財?
云何德流聞?云何得善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持戒得名稱,布施得大財,
真實德流聞,恩惠得善友。」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云何人所作,智慧以求財,
等攝受於財,若勝若復劣?」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
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
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
營生之業者,田種行商賈,
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
方便修眾具,安樂以存世,
如是善修業,黠慧以求財,
財寶隨順生,如眾流歸海。
如是財饒益,如蜂集眾味,
晝夜財增長,猶如蟻積堆。
不付老子財,不寄邊境民,
不信姦狡人,及諸慳悋者,
親附成事者,遠離不成事,
能成事士夫,猶如火熾然。
善友貴重人,敏密修良者,
同氣親兄弟,善能相攝受。
居親眷屬中,摽顯若牛王,
各隨其所應,分財施飲食。
壽盡而命終,當生天受樂。」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拘薩羅國有彈琴人,名曰麁牛,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止息野中。時,有六廣大天宮天女,來至憍薩羅國麁牛彈琴人所,語麁牛彈琴人言:『阿舅!阿舅!為我彈琴,我當歌舞。』麁牛彈琴者言:『如是,姊妹!我當為汝彈琴,汝當語我汝是何人?何由生此?』天女答言:『阿舅!且彈琴,我當歌舞,於歌頌中,自說所以生此因緣。』彼拘薩羅國麁牛彈琴人即便彈琴,彼六天女即便歌舞。
「第一天女說偈歌言:
「『若男子女人,勝妙衣惠施,
施衣因緣故,所生得殊勝。
施所愛念物,生天隨所欲,
見我居宮殿,乘空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迴向中之最。』
「第二天女復說偈言:
「『若男子女人,勝妙香惠施,
愛念可意施,生天隨所欲。
見我處宮殿,乘空而遊行,
天身若金聚,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迴向中之最。』
「第三天女復說偈言:
「『若男子女人,以食而惠施,
可意愛念施,生天隨所欲。
見我居宮殿,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迴向中之最。』
「第四天女復說偈言:
「『憶念餘生時,曾為人婢使,
不盜不貪嗜,勤修不懈怠。
量腹自節身,分飡救貧人,
今見居宮殿,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供養中為最。』
「第五天女復說偈言:
「『憶念餘生時,為人作子婦,
嫜姑性狂暴,常加麁澁言。
執節修婦禮,卑遜而奉順,
今見處宮殿,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供養中為最。』
「第六天女復說偈言:
「『昔曾見行跡,比丘比丘尼,
從其聞正法,一宿受齋戒。
今見處天宮,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迴向中之最。』
「爾時,拘薩羅國麁牛彈琴人而說偈言:
「『我今善來此,拘薩羅林中,
得見此天女,具足妙天身。
既見又聞說,當增修善業,
緣今修功德,亦當生天上。』
「說是語已,此諸天女即沒不現。」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八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何法起應滅?何生應防護?
何法應當離?等觀何得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瞋恚起應滅,貪生逆防護,
無明應捨離,等觀真諦樂。
欲生諸煩惱,欲為生苦本,
調伏煩惱者,眾苦則調伏。
調伏眾苦者,煩惱亦調伏。」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於是,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若人行放逸,愚癡離惡慧,
禪思不放逸,疾得盡諸漏。」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非世間眾事,是則之為欲,
心法馳覺想,是名士夫欲。
世間種種事,常在於世間,
智慧修禪思,愛欲永潛伏。
信為士夫伴,不信則不度,
信增其名稱,命終得生天。
於身虛空想,名色不堅固,
不著名色者,遠離於積聚。
觀此真實義,如解脫哀愍,
由斯智慧故,世稱歎供養。
能斷眾雜相,超絕生死流,
超度諸流已,是名為比丘。」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於是,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與何人同處,復與誰共事,
知何等人法,名為勝非惡?」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與正士同遊,正士同其事,
解知正士法,是則勝非惡。」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慳悋生於心,不能行布施,
明智求福者,乃能行其惠。」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怖畏不行施,常得不施怖,
怖畏於飢渴,慳惜從怖生。
此世及他世,常癡飢渴畏,
死則不隨死,獨往無資粮。
少財能施者,多財難亦捨,
難捨而能捨,是則為難施。
無知者不覺,慧者知難知,
以法養妻子,少財淨心施。
百千耶盛會,所獲其福利,
比前如法施,十六不及一。
打縛惱眾生,所得諸財物,
惠施安國土,是名有罪施。
方之平等施,稱量所不及,
如法不行非,所得財物施。
難施而行施,是應賢聖施,
所往常獲福,壽終上生天。」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八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婆羅山金婆羅鬼神住處石室中。
爾時,世尊金鎗刺足,未經幾時,起身苦痛;能得捨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無退減想。
彼有山神天子八人,作是念:「今日世尊住王舍城金婆羅山金婆羅鬼神住處石室中,金鎗刺足,起身苦痛而能捨心,正念正智,堪忍自安,無所退減,我等當往面前讚嘆。」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第一天神說偈嘆言:
「沙門瞿曇,人中師子,身遭苦痛,
堪忍自安,正智正念,無所退減。」
第二天子復讚嘆言:
「大士之大龍,大士之牛王,
大士夫勇力,大士夫良馬,
大士夫上首,大士夫之勝。」
第三天子復讚嘆言:
「此沙門瞿曇,士夫分陀利,
身生諸苦痛,而能行捨心,
正智正念住,堪忍以自安,
而無所退減。」
第四天子復讚嘆言:「若有於沙門瞿曇士夫分陀利所說違反嫌責,當知斯等長夜當得不饒益苦,唯除不知真實者。」
第五天子復說偈言:
「觀彼三昧定,善住於正受,
解脫離諸塵,不踊亦不沒,
其心安隱住,而得心解脫。」
第六天子復說偈言:
「經歷五百歲,誦婆羅門典,
精勤修苦行,不解脫離塵,
是則卑下類,不得度彼岸。」
第七天子復說偈言:
「為欲之所迫,持戒之所縛,
勇捍行苦行,經歷於百年,
其心不解脫,不離於塵垢,
是則卑下類,不度於彼岸。」
第八天子復說偈言:
「心居憍慢欲,不能自調伏,
不得三昧定,牟尼之正受,
獨一居山林,其心常放逸,
於彼死魔軍,不得度彼岸。」
時,彼山神天子八人各各讚嘆已,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九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廣無過於地,深無踰於海,
高無過須彌,大士無毘紐。」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廣無過於愛,深無踰於腹,
高莫過憍慢,大士無勝佛。」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於是,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九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何物火不燒?何風不能吹?
水災壞大地,何物不流散?
惡王及盜賊,強劫人財物,
何男子女人,不為其所奪?
云何珍寶藏,終竟不亡失?」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福火所不燒,福風不能吹,
水災壞大地,福水不流散。
惡王及盜賊,強奪人財寶,
若男子女人,福不被劫奪。
樂報之寶藏,終竟不亡失。」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於是,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一二九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誰當持資粮?何物賊不劫?
何人劫而遮?何人劫不遮?
何人常來詣,智慧者喜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信者持資粮,福德劫不奪,
賊劫奪則遮,沙門奪歡喜,
沙門常來詣,智慧者欣樂。」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於是,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二九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一切相映障,知一切世間,
樂安慰一切,唯願世尊說,
云何是世間,最為難得者?」
是時,世尊說偈答言:
「為主而行忍,無財而欲施,
遭難而行法,富貴修遠離,
如是四法者,是則為最難。」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於是,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八
上一卷: 雜阿含經 第四十七卷
下一卷: 雜阿含經 第四十九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