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佛說千佛因緣經

No. 426
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陳如、尊者優樓頻蠡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栴延、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難等。皆大阿羅漢而眾所知識,如調象王,所作已辦,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菩薩摩訶薩八萬四千人,梵德菩薩,淨行菩薩,無邊行菩薩而為上首;跋陀波羅應與無邊俱為上首也,他方月音菩薩、月藏菩薩、妙音菩薩而為上首:如是等諸大菩薩,皆久修梵行,安隱清淨,住首楞嚴三昧,皆悉具足八萬四千諸波羅蜜,於娑婆世界及十方國示現作佛,轉妙法輪,現般涅槃,於耆闍崛山昇仙講堂,皆師子吼。是諸菩薩摩訶薩等,各各自說過去因緣,如是音聲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皆悉集會。
爾時,世尊從石室出,問阿難言:「今諸聲聞、諸菩薩等,皆何講論?」
阿難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眾各各自說宿世因緣。」
爾時,世尊安庠徐步如大龍象,披僧伽梨入大眾中,告諸菩薩言:「汝等今者各說何義?」其大音聲遍滿世界。
跋陀波羅菩薩即從坐起,自為世尊敷師子座,頭面禮足,請佛就坐,白佛言:「世尊!我於今日欲少諮問,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說是語時,八萬四千諸菩薩等,各脫瓔珞散佛供養。所散瓔珞住佛頂上,如須彌山嚴顯可觀,有千化佛坐山窟中。
時,諸菩薩頂禮佛足,異口同音白佛言:「世尊!世尊與賢劫千佛過去世時種何功德?修何道行?常生一處,同共一家,於一劫中,次第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化度濁惡諸眾生等,令其堅發三種清淨菩提之心。願為我等及未來世諸眾生故,當廣分別賢劫千菩薩過去世時諸波羅蜜本事果報!」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廣說。
「跋陀波羅!汝今當知,乃往過去無量,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復過是數,爾時,此娑婆世界名大莊嚴,劫名大寶。有佛世尊,名寶燈焰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彼佛世尊出現世時,亦以三乘教化眾生。佛壽半劫,正法化世住於一劫,像法化世住於二劫。於像法中有一大王,名曰光德,十善化民,國土安樂,如轉輪王。
「爾時,大王教諸人民誦毘陀論。時學堂中有千童子,年各十五,聰敏多知,聞諸比丘讚佛、法、僧。
「有一童子名蓮華德,白善稱比丘言:『云何名佛?云何名法?云何名僧?』
「比丘偈答言:
「『波羅蜜滿足,淨性覺智慧,
勝心得成就,故號名為佛;
無染性清淨,永離於世間,
不觀世五陰,常住名為法;
身心常無為,永離四種食,
為世良福田,故稱比丘僧。』
「時,千童子聞三寶名,各持香華隨從比丘行詣僧房,入塔禮拜,見佛色像,彼像身量高六十二那由他由旬,八萬四千諸相好門皆悉具足。
「時,千童子見佛像已,白比丘言:『如此勝人大無上士,過去世時修何功德,乃得如是無上勝相?』
「比丘答言:『善男子!汝今諦聽!佛世尊者,過去修行八萬四千諸波羅蜜,亦復修習三十七品助菩提法,故得如此端嚴之身。如來身者,不但有此八萬四千諸相好門,亦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大悲、三念處、三明、六通、八解脫等。』
「時,千童子聞於比丘讚歎佛已,五體投地,即於像前發弘誓願:『我等今者,各各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過算數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等無有異。』
「第三童子名蓮華藏,復發誓願:『我等今者,因比丘故,聞三寶名,復得見於如來色像,於未來世成佛無疑;未成佛間,恒與比丘共生一處。』
「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時千童子聞三寶名,身心歡喜,隨壽長短後皆命終;臨命終時,以聞三寶善根因緣力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業;命終之後,得生梵世、諸天生法。生梵宮已,即得三念,自憶往世聞三寶名,以是因緣得生天上。時,千梵王各乘宮殿,與諸梵俱持七寶華,至故塔前供養佛像。時千梵王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慧日大名稱,久住善寂地,
聞名除諸惡,自然生梵世,
我今頭面禮,歸依大解脫。』
「說此偈已,各還梵世。
「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時彼國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毘婆尸如來是;善稱比丘,尸棄如來是;時千童子豈異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後樓至如來是。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我與賢劫千菩薩從彼佛所聞三寶名,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我念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國,名波羅㮈,王名梵德,常以善法化諸人民,彼時人壽八萬四千劫。時王梵德自見衰相,以國付子,出家學道,於仙人生地,憂曇鉢林中,晨朝出家。端坐思惟,經一食頃,逆順觀於十二因緣,往復觀察凡十八遍,應時即得辟支佛道,踊身虛空作十八變。優曇林中有五百梵志,見辟支佛足下有十二因緣文字: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五百梵志見此文字,有觀無明緣行、無所依起,有三百人應時即得辟支佛道;又二百人觀無明緣行及愛、取、有,應時即得成辟支佛;又觀無明乃至老死憂悲苦惱,因無常行成辟支佛。優曇鉢林一日之中,有五百一辟支佛出現於世。是時,大地六種震動,乃至梵世諸天宮殿。
「時,千梵王各以衣裓盛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至優曇林中供養辟支佛,頭面禮足,白言:『大德!為我說法。』時,辟支佛踊身虛空作十八變,舒手現足。時,千梵王見其足下十二因緣文字相現,見其掌中有十善文,於頂光中見五戒法,八支齋文。時千梵王身心歡喜,受持讀誦發弘誓願:『我等今者見諸快士結加趺坐,如入禪定,身分光明,有此文字令我讀誦。』
「時梵眾中,有一梵王,名曰慧見,告餘梵言:『我於今者見辟支佛,受持五戒,八支齋法,當行十善,觀諸緣起,以此善根,迴向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等作佛時,說法度人過於辟支佛百千萬倍。我成佛時,聞我名者、見我形者,速得除滅無量障礙,如我今者見辟支佛。』
「時千梵王供養畢已,各還所安,隨梵天壽後,各命終。命終之後,於娑婆世界千四天下為千轉輪王,十善教化,本善願故,不隨因緣,壽命八萬四千歲。
「臨欲終時,雪山之中有一婆羅門,聰明多智,壽命半劫。於先經中,聞過去有佛,號栴檀莊嚴如來,十號具足。彼佛世尊說甚深檀波羅蜜,不見施者及以受者,心行平等,而行布施。時大仙人聞此事已,從雪山出,詣千聖王,求索財寶,廣為諸王讚說甚深檀波羅蜜。翹於右足而舉右手,住立王前而說偈言:
「『施為妙善藥,服者常不死,
不見身與心,觀財物空寂。
受者如虛空,如是行布施,
無財及受者,乃應菩薩行。』
「時,千聖王各以國土付其太子,告下諸國:『我等今者,欲修一切施,諸有貧窮須財寶者,可詣我所,當隨意施。』爾時,諸國一切人民皆悉來集千聖王所,白言聖王:『我等今者,唯乏二事,餘無所須。何等二事?一者、天樂;二者、天女。』
「時,千聖王持摩尼珠置高幢上,發大誓願:『我等福德,受善果報,真實不虛,令如意珠普雨天樂,供給一切。』應念即雨種種樂器。時,諸樂器住虛空中不鼓自鳴,復更生念:『若我福善真實不虛,令如意珠普雨天女。』應念即雨種種天女,容儀庠序如魔天后,一一天女,各有五百眷屬以為侍者。
「時,千聖王滿眾願已,即捨國土出家學道。時王千子及諸臣民,皆悉號咷,隨從王後,奉送大王至於雪山。時,千聖王告諸臣民:『諸行無常,我身無主,性相皆空,有者歸滅。我於今者,信解此義,是以棄國,無所戀著。』即隨婆羅門入於雪山,王子臣民辭退還國。
「時,千聖王於雪山中各立草菴,端坐思惟,發弘誓願當度一切,求無上道思大施義。聖王宿世十善報故,雪山千神各獻仙果,日日供給更不求食,應時即得獲五神通,飛騰虛空,壽命一劫。
「時雪山中,有大夜叉身長四千里,狗牙上出高八十里,面十二眼,眼出迸血,光如融銅,左手持劍,右手持叉,住聖王前,高聲唱言:『我今飢渴,無所飯食,唯願聖王慈悲矜愍,施我少食。』
「時千聖王告夜叉言:『我等誓願,一切施與。』各各以水澡夜叉手,授以仙果而令食之。
「夜叉得果,怒棄置地,告聖王言:『我父夜叉噉人精氣,我母羅剎恒噉人心,飲人熱血;我今飢急,唯須人心、血,何用果為?』
「時,千聖王告夜叉言:『一切難捨,無過己身。我等今日不能捨心持用相與。』
「是時,夜叉即說偈言:
「『觀心無心相,四大色所成,
一切悉能捨,乃應菩薩行。』
「時,雪山中有婆羅門,名牢度跋提,白夜叉言:『唯願大師為我說法,我今不惜心之與血。』即脫單衣,敷為高座,即請夜叉令就此座。
「時,大夜叉即說偈言:
「『欲求無為道,不惜身心分,
割截受眾苦,能忍猶如地;
亦不見受者,求法心不悔,
一切無悋惜,猶如救頭然,
普濟眾飢渴,乃應菩薩行。』
「時,牢度跋提聞此偈已,身心歡喜,即持利劍刺胸出心。是時,地神從地踊出,白牢度跋提:『唯願大仙愍憐我等及山樹神,莫為一鬼捨於身命。』
「時,牢度跋提告諸神言:
「『此身如幻炎,隨現即變滅,
猶如呼聲響,呼已更不應,
四大五陰力,其勢不久停。
於千萬億歲,未曾為法死,
我今為法故,以心血布施,
慎勿固遮我,障我無上慧。
以此布施報,誓願成佛道,
若後成佛時,要先度汝等。』
「說此偈已,臥夜叉前,以劍刺頸施夜叉血,即復破胸出心與之。
「是時,天地大動,日無精光,無雲而雷。有五夜叉從四方來,爭取分裂,競共食之。食已大叫,躍立空中,告千聖王:『誰能行施如牢度跋提?如此行施乃可成佛。』
「時千聖王驚怖退沒,不欲菩提,生變悔心,各欲還國。
「時,五夜叉即說偈言:
「『不殺是佛種,慈心為良藥,
大悲常安隱,終無老死異。
一切受身者,畏殺毒害人,
是故諸菩薩,教行不殺戒。
汝今若畏死,當行不殺事,
云何欲還國?捨靜求憒閙。』
「時,千聖王聞此語已,皆默然住。」
佛告跋陀波羅:「汝今當知,第一婆羅門,讚檀波羅蜜者,過去定光明王佛是;牢度跋提者,過去然燈佛是。時千聖王出家學道,見然燈佛修諸苦行,心生悔恨,於一劫中墮大地獄;雖墮地獄,菩提願力莊嚴心故,火不能燒。從是已後,復得值遇燈明王菩薩為其說法,從地獄出,廣為讚歎過去千佛——解脫稱莊嚴佛乃至最後妙自在王佛。時,千聖王聞千佛名,歡喜敬禮,以是因緣,超越九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時千聖王豈異人乎?我等賢劫千佛是也。」
佛說是時,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八十人發無上道心;二百五十人,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復次,跋陀波羅!乃往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須闍提,國名勝幡。其王生時,七寶承足,天降瑞應三十有四,墮地即行,七寶自至,四方諸山各有一億神仙,五通具足飛集殿前;復有百萬億恒河沙七寶大山,踊出殿前列住空中,以應神仙。須闍提王漸漸長大,王四天下,威德自在,十善化人;王德力故,一切人民,皆受快樂如忉利天。
「時諸仙人各持仙經,授王令讀,王讀經已,聞過去有佛,號寶華琉璃功德光照如來,十號具足。王聞佛名身心歡喜,即脫寶冠向四方禮,發大誓願:『我於今日捨四天下一切所珍,出家學道,坐於光明菩提樹下,身心不動。若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終不起。』
「是時六欲天王,名金剛摩尼珠,與諸魔眾八萬億千,一一鬼兵作百億變狀甚可怖畏,競集道樹。時,須闍提王端坐樹下,入智印慈心王三昧,三昧力故,時魔兵眾同時碎壞,經七七日,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神仙,俱來勸請轉妙法輪。仙人眾中有一大仙,名曰光果,說偈請曰:
「『大德須闍提,金輪王四域,
今捨此七寶,如鳥去一毛。
坐於光明樹,降伏萬億魔,
甘露法已聞,學道已成就。
相好特無比,威光照十方,
當號大善寂,願必度我等,
我今頭面禮,勸請轉法輪。』
「第二仙人名曰光藏,復說偈言:
「『大聖愍眾生,誓願坐樹下,
摧伏諸魔軍,結使海已竭,
願為眾生故,廣說甘露法。』
「爾時世尊,默然受於諸仙人請,於光明菩提樹下轉妙法輪,舉身放光照十方界,皆如金色,廣說四諦及十二因緣,凡百億偈。初會聞法四山諸仙,皆得無生法忍,百千人發無上道心出家學道,無數四部得須陀洹道,有發菩提心數不可知。佛壽二十五萬劫,正法住世二百萬劫,像法住世四百萬劫。
「彼佛世尊法欲滅時,有諸比丘遊行教化。時有一國,名曰電光,有一長者名牢度跋提,修行外道,事梵天法。電光大王遣千童子,供給彼人灑掃天廟。時千童子,各持天華欲往天寺,於其中路,見諸比丘持佛像行,童子問言:『此是何神,端正威光,巍巍乃爾?』
「諸比丘言:『此大善寂像。』
「童子問言:『大善寂者!生何種姓?有何等義?』
「比丘答言:『汝不知乎?過去久遠,須闍提王棄國出家,成無上道,號大善寂,於淨光林入般涅槃。我等今者是其弟子,今我所持是善寂像。』時千童子聞佛因緣,各持蓮華以供養像,頂禮像足。
「跋陀波羅!汝今當知,以是供養佛像因緣,時諸童子隨壽長短,各自命終,命終之後,即得值遇六十億那由他諸佛,親覲供養,於無上道得不退轉。跋陀波羅!汝今當知,彼佛世中,四山仙人數不可知者,今十方面各得成佛。時千童子華供養者,豈異人乎?我等賢劫千佛是也。跋陀波羅!汝今當知,佛滅度後,若諸四眾,若持一華供養佛像,得二種福。何等為二?一者、常得化生;二者、形色端正。復得二果:一者、恒得值遇諸佛;二者、多生天上。」時諸比丘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佛告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我念過去無量,無數千萬億劫,彼時有佛,號寶蓋照空如來、應供,十號具足。
「彼佛出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如金剛佛剎等無有異。寶蓋照空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有一長者,名曰月集,遊行聚落教化眾生,以偈讚歎寶蓋照空如來名號:
「『寶蓋照空正遍知,無上調御天人師,
久離生死釋師子,無染清淨應真慧。
能為世間良福田,普濟一切如醫王,
聞名必得大解脫,我今頂禮無上勝。』
「時,彼長者說此偈已,以種種華香供養寶蓋照空佛像。華供養已,有千比丘來入講堂,見大長者華香供養,誦讚佛偈。
「第一比丘名曰日藏,問長者言:『汝今日日香華供養,讚歎佛名,欲求何等?』
「長者白言:『大德比丘!應一心聽。今我供養,欲求無上平等大道。』
「比丘問言:『云何名為無上大道?』
「長者答言:
「『無著無所依,無累心寂滅,
本性如虛空,是名無上道。
大人心所行,慈悲為最勝,
三十七滅意,覺道力莊嚴。
乘於六度船,永度生死流,
彼處心無著,故名無上道。
佛慧如須彌,亦若蓮華敷,
久達解性空,故名無上道。
調御知心如,實際性亦然,
三界一切有,皆入如寂中,
不調無生相,同入法界性,
如此無所有,故稱無上道。』
「是時,長者說此偈已,白比丘言:『唯願大德行無上道!』
「日藏比丘復說偈言:
「『如仁所說義,無行無所依,
本性相空寂,我當行何法?
我所問大道,欲知佛覺智,
今說法界相,無知如虛空。
於此無知中,無欲無所求,
如是性相滅,我當何所行?』
「是時長者,復說偈言:
「『日光住空中,普照於一切,
彼亦無心相,欲破諸闇暝。
光明力照耀,超過諸黑闇,
黑闇與光明,二俱無心意。
本性無住闇,闇性不暫停,
佛慧亦如是,無滅無所生。
智力道莊嚴,從於五眼起,
六通如蓮華,不染著世間。
戒定慧莊嚴,超度世間相,
是故應歸依,無上平等道。』
「是時,長者說此偈已,白比丘言:『大德!汝今欲求無上道不?』
「日藏比丘聞長者言,深解義趣,頂禮佛足,而說偈言:
「『頂禮佛足大解脫,久住涅槃滅諸有,
無漏智力所莊嚴,如長者說寂滅慧。
我今欲求無染累,超過世間諸空相,
我今求於寂滅道,不縛不解不住色;
亦復不入縛解中,無有生死解脫相,
此處名為甘露道,如我所願得成果。
修行六度無礙累,必定得住首楞嚴,
具佛職位威儀行,滿足佛智如先佛。
金剛不壞性空慧,是一切智大人事,
摩尼寶珠如意王,我亦當得一合相,
平等度意無上性。』
「是時,比丘說此偈已,告長者言:『汝今當知,我已解汝所說偈義,我已堪任為菩提器。我等千比丘,從今日乃至成佛,常修大慈,普愛一切,於諸眾生不生毀呰,何況殺害?
「『我從今日乃至菩提,常起大悲普攝一切,而於大悲不起悲相,不生戀著。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見他得樂心生欣悅,猶如比丘得三禪樂,不起樂觸,及樂覺相。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不見眾生及眾生相,亦不住喜,不入捨中。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終不造作九十五種諸惡律儀。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終不為己畜養八種不淨之物;若有畜積,必為饒益諸眾生故。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終不毀謗菩薩法藏;若有辯才智慧無極,說邪見論滿百千歲,我寧碎身猶如微塵,終不信受。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設有眾生,不造善業作五逆罪,必當教化令得饒益。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誓願當度五濁惡世沒苦眾生。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常當修行諸波羅蜜,盡其邊際到大智岸。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終不放捨一切眾生,必當安慰以義饒益。
「『我從今日乃至成佛,願普莊嚴一切佛事,修諸淨行,十種珍寶以為脚足,無願解脫以為眼目,遊於大空畢竟涅槃。』
「時,千比丘發此誓已,五體投地遍禮諸佛,而說偈言:
「『佛智不可動,從於解脫生,
本性相自空,遊戲金剛心;
已摧煩惱魔,陰蓋永已除,
清淨大慧者,我今頭面禮。』
「說此偈已,遍禮十方一切諸佛。
「是時,空中無雲而雷,諸天龍神普雨天華以為供養,而說偈言:
「『善哉勝大士!出家修梵行,
淨命乞自活,常離四種食,
染衣執應器,大數滿一千。
今復發最上,微妙菩提心,
福田中最勝,無過比丘僧,
我今頭面禮,修行大乘者。』
「時千比丘聞偈歎德,倍加精進,即得甚深觀佛三昧,告長者言:『善哉!長者!我因汝故發菩提心,汝亦應於佛法海中出家學道。』
「爾時,長者受比丘教,於正法中出家學道,常修頭陀,備諸苦行,經七七日,得無生忍。
「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時大長者,教化多人發菩提心者,久已成佛,殊勝月王佛是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佛名,恒得值佛,於菩提心得不退轉,即得超越十二億劫極重惡業。時千比丘發誓願者,我等賢劫千佛是也。
「說是語時,百千梵王發菩提心,思佛千優婆塞等得無生法忍,欝多羅母善賢比丘尼等五百比丘尼,不受諸漏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說是語時,時會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佛告跋陀波羅:「汝今當知,我念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彼時有佛,號淨音如來,十號具足。彼佛出時,此三千世界七寶莊嚴,如寶莊嚴國等無有異。佛壽二十大劫,正法住世四十劫,像法倍壽八十劫,亦以三乘教化眾生。
「於像法中,有一比丘,名一切忍,持菩薩藏行菩薩法,遊巡村落,常說此偈:
「『佛住平等空,法性相亦然,
僧依無為會,三寶義無異。
了本性相空,歸依處寂滅,
常行真如道,乃應菩薩行。』
「忍辱進大比丘,常說此偈。時,華光林中有千梵志,修四梵,行慈、悲、喜、捨,聞此比丘讚三寶義名,身心歡喜,即白比丘:『於何經中有如此義?』
「比丘白言:『大調御師!於大方等真實經中,說佛、法、僧平等空慧,住一相中。』
「時千梵志,聞佛、法、僧平等空慧,即思甚深大空智義。八千歲中端坐正受,於空法中而不決了,復更思惟一切法空,於如實際亦不決了,然不生疑,亦不誹謗,作此思惟。
「時,有一比丘名曰智藏,告諸梵志:『汝等知不?過去有佛,名三昧尊豐如來,十號具足,如是同字百千億佛,皆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其經中說:「不住諸法,法性皆空。」如是,梵志於空法中心不明了,但當一心歸於空義。』
「時千梵志,聞此語已,心大歡喜,白比丘言:『般若波羅蜜是大空智,我等今者無明所覆,於空義中無由解了,但於大德所說法中身心隨喜。』」
佛告跋陀波羅:「彼二比丘善說法者,第一比丘今已成佛於妙樂國,歡喜莊嚴珠王佛是;若有四眾聞彼佛名,五體投地,歸依頂禮,即得超越五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第二比丘久已成佛,號帝寶幢摩尼勝光如來,十號具足;若有四眾聞彼佛名,五體投地,歸依頂禮,即得超越七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時千梵志,以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身心歡喜,不生驚疑、怖畏、誹謗,即得超越五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即得值遇十六億佛,於諸佛所得念佛三昧。以莊嚴心,念佛三昧莊嚴心故,漸漸於空法中心得開解。
「跋陀波羅!時千梵志,豈異人乎?我等賢劫千佛是,以得聞空法心無疑故,於娑婆世界次第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一切眾生,應於空義心無疑惑。」
佛說此語時,時會大眾聞佛所說,有得初果,有發無上正真道意,數甚眾多不可具說。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頂禮佛足。
佛告跋陀波羅:「我念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彼世有佛,名海慧如來,十號具足。國名淨樂,七寶莊嚴地生寶華,如須彌山七寶合成,嚴顯可愛。
「彼佛世尊常入禪定,默然不言終不說法,但放白毫大人相光,施作佛事。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十善印,說十善義;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五戒印,說五戒義及五戒緣;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八戒印,說八戒義及八戒緣;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波羅提木叉印,說波羅提木叉義,及波羅提木叉緣;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六波羅蜜印,說八萬四千諸度義;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四諦印,說四諦義,及三十七助菩提分法;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獨覺印,說十二因緣義;或有眾生見白毫光如智相印,演說菩薩初地境界乃至十地,說首楞嚴光印三昧,說金剛定不壞境界。
「跋陀波羅!如是白毫大人相中,現無量無數恒河沙印,或有印中演法無畏;或有印中說九十五種外道邪術;或有印中說諸天眾上妙報應;或有印中說於劫成及與劫壞;或有印中說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災異變怪一切世事;或有印中說諸神仙及鬼神道:此白毫印,普照十方化度眾生,隨有緣者顯現佛事。彼佛壽命十二大劫,正法住世亦十二劫,像法住世二十四劫。於像法中有千婆羅門,第一婆羅門名檀那世寄,其最後名分若世羅。千婆羅門聰明博智,各皆通達四毘陀論。
「海慧如來像法之中,有一比丘名曰淨龍豐莊嚴,與諸婆羅門共相難詰。婆羅門說毘陀論經神我之法,沙門復以十二部經甚深空義,演說無相破其貪著。
「千婆羅門聞無相義,白比丘言:『汝於何處得此無我空寂之法?』
「比丘答言:『三世諸佛,十號具足,所共宣說。海慧如來白毫印中,常說此偈:
「『本性義不生,無受無取者,
四大性如幻,五陰如炎電。
一切諸世間,猶如旋火輪,
皆隨無明轉,業力莊嚴生。
觀性相無常,無我無有生,
智者應諦觀,本末因緣義。
本性實際空,縛著橫見有,
若能達解空,無願無作處。
無相無所依,必得道如佛,
降伏眾魔怨,度脫諸天人。
亦入大解脫,知空是本報,
是名佛所說,無我及空義。』
「說此偈已,千婆羅門心大歡喜,禮比丘足,各自還歸,端坐林野,思無我、空。經八千萬歲,於大空義心不決了,以思空義功德力故,即於空中得見百千佛,於諸佛所得念佛三昧,即於三昧中見海慧佛白毫印中說甘露偈:
「『若欲發道心,修持菩薩戒,
欲求真實空,隨學菩薩道。
常當行慈心,除去恚害想,
悲愍於一切,觀彼身空寂。
我身無性相,假於四大生,
隨順諸佛法,不殺不起瞋。
悉堪受諸法,其心猶如地,
常行無所著,一心住一意。
悉觀法平等,無彼亦無此,
正心思此義,乃應菩薩行。』
「時,千婆羅門聞此偈已,身心歡喜,倍加精進,即得諸佛現前三昧,於三昧中堅固正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跋陀波羅!爾時龍豐莊嚴比丘者,久已成佛,華光國土龍自在王佛是;千婆羅門,豈異人乎?我等賢劫千佛是。
「跋陀波羅!我與賢劫千佛,於海慧如來遺法之中聞大空偈,端坐思惟心不決了,猶得超越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是故,汝等應於空義思惟取證。」
是時,眾會聞佛所說,有得初果,有發無上正真之道,有種辟支佛道因緣者。時會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跋陀波羅!我念過去無量億世,彼時有佛號自在勝如來,十號具足。彼佛世尊出現世時,此娑婆世界其地金色,金華金光充遍世界。自在勝如來壽五十大劫,正法住世三十大劫,像法住世百二十大劫。於像法中有千居士,多饒財寶各儲一億,雖獲俗利不以喜悅,常修苦、空、無常之相。
「彼時世中有一優婆塞,聰明多智,名摩訶那伽,至居士所,高聲說偈:
「『財為無主物,王賊所侵劫,
水火風吹盡,不安不久居。
此身屬無常,恒為老病使,
怱怱營眾務,不覺死賊苦。
無常風力解,財如大毒蛇,
毒害猛於龍,亦為世怨俱。
諸佛及賢聖,視財如瘡疣,
捐之於大地,如人棄涕唾。
善士修布施,恒觀於無我,
財物及受者,三法俱空寂,
以此莊嚴心,乃應菩薩行。』
「時千居士,聞優婆塞所說偈義,深心歡喜得未曾有,即共相隨到於僧房。到僧房已,白諸比丘:『此大眾中,誰有智者?唯願為我說甘露法!』
「爾時,眾中有一比丘,名曰淨音,為諸居士廣讚菩薩檀波羅蜜,即說此偈:
「『過去有佛,號自在勝,彼佛世尊,
常說此法。施為妙聚,受報無窮,
諸天世人,因施得立。是故智者,
應行修施,施為寶蓋,覆護窮者,
今世後世,生處安樂。若能廣意,
修空慧心,不住諸有,而行布施,
如此施者,必成佛道。古昔諸佛,
所說檀法,長者應念,宜時修行。』
「時千居士,復聞比丘讚於布施,身心歡喜。即詣王所,啟大王言:『我等今日,聞諸比丘讚說檀波羅蜜。唯願大王為我宣,令一切國內貧苦眾生普使聞知!』」
佛說千佛因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