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625 [No. 624]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祇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眾所知識,皆從十方世界來集,得陀羅尼無礙辯才,進入念慧慚愧具足,其志堅固猶如金剛,善修成就一切佛法,志意清淨成就具足,自不忘失菩提之心,亦能令他而不忘失;善調柔施攝伏諸根,善能知捨所愛之物;以清淨戒善自莊嚴,於諸眾生其心平等;以柔和忍力而自莊嚴;於無量那由他阿僧祇劫勤修進力;於諸禪定解脫三昧,遊戲神通自在無礙;善以智慧分別一切諸法句義;其心不動如大山王,於諸眾生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善離愛恚;常行慈心恒遣慈光;遍照眾生安住大悲;常勤觀察一切眾生,住於大喜樂法具足;住於大捨得無二智;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皆以超過如是世法;慧光善伏自眾他眾,降伏眾魔;世所難遇如優曇華,為諸眾生中大師子吼,究竟涅槃悕樂甚深四無所畏,為如來印之所印之;所記無錯如說而行,於深法藏義味相應;蔽諸日月,名稱流聞遍十方界;若為諸佛之所護持,守護法藏常不斷絕三寶種性;善能遊過無邊佛剎;善解了知,隨宜給侍諸佛世尊、聽聞受法;常勤精進教化眾生,得到方便智慧彼岸;善隨一切諸眾生根如應說法;善知一切諸眾生等意之行相;其心淨妙善巧言說,為大醫王善療眾病;已於無量阿僧祇佛所種諸善根;善集相好福德莊嚴;善能解了空、無相、願;善解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鏡像,解一切法如虛空相;善能解了一切眾生音聲言說;善分別法樂說無盡;善能觀察出世之慧,成就大力近佛十力,得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善度莊嚴助道法分;善解超度一切諸道,明了菩薩法藏所攝;善能轉於不退法輪,得三昧印相;善能知到金剛場三昧,一切諸法自在三昧,常現在前,持大寶炬,其心謙下於諸眾生,常觀一切諸眾生心,亦常觀諸眾生智慧,近佛智慧,令諸眾生施作佛事;所作事辦皆已聚集,一切功德盡未來劫,說其功德不可窮盡。
其名曰:寶住菩薩、寶有菩薩、寶手菩薩、寶花菩薩、寶王菩薩、喜見菩薩、愛意菩薩、愛眼見菩薩、持地菩薩、作喜菩薩、大勢菩薩、大德菩薩、降魔菩薩、摩鳩提菩薩、儒天菩薩、曼陀羅香菩薩、實菩薩、等觀菩薩、無高下菩薩、善御菩薩、一切眾生不請友菩薩、彌勒菩薩、雲音菩薩、持山嚴菩薩、山積菩薩、上友菩薩、勇友菩薩、光明菩薩、光德菩薩、燈王菩薩、觀志菩薩、光莊嚴菩薩、雜綵冠菩薩、天冠菩薩、天王菩薩、天眼觀菩薩、觀世音菩薩、善臂菩薩、思志等菩薩、善住志菩薩、善住業菩薩、不動足集菩薩、金剛足進菩薩、越三界足菩薩、疾辯菩薩、速辯菩薩、無斷辯菩薩、住辯菩薩、妙音菩薩、梵音菩薩、喜一切眾生音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上首七萬二千人。於此三千大千世界,釋、梵、護世,并餘大威德諸天、龍、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來集會為欲聽法。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大眾,恭敬圍遶而演說法。爾時天冠菩薩即從座起正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超世為世作燈明,智慧利益於世間;
令結闇者得光明,我今稽首離世間。
十方行施最殊勝,善自調心到彼岸;
人天龍神所供養,稽首敬禮燒結仁。
勝相多利益世間,金色圓光普周遍;
持淨妙戒大美音,稽首三界最無比。
度諸眾生到彼岸,調伏諸論無能動;
善了知諸眾生心,稽首敬禮勝大悲。
斷諸結使不生著,以力降怨善住戒;
天中之天淨結垢,我稽首禮降諸怨。
眾寶中最無瑕穢,常樂智慧為先首;
除斷貪瞋愚癡垢,稽首心等如虛空。
演說四諦度四流,說甘露法施淨眼;
遊行三界為利眾,我稽首禮持輪相。
常為人天所供養,常化眾生令度脫;
虛空人天所供養,我稽首禮人中勝。
常樂集於正善法,常以慈心等世間;
人尊調御住正道,稽首攝持一切德。
淨音所說勝妙善,適意柔軟梵音聲;
善解眾音到彼岸,稽首美妙如實說。
趣空無相及無作,能最甚深難見法;
善能進趣入解脫,稽首善知解脫道。
世尊善解知因緣,常能斷離二邊見;
實說因緣業果報,我稽首禮見世間。
無有來者亦去者,無慢善能觀諸法;
如幻如焰水中像,稽首敬禮善法眼。
生若無生都無生,若生及滅亦無滅;
其所止處如法住,調御善住如是處。
所有言說便真實,善住如如叵傾動;
金剛山身無動搖,我稽首禮叵傾動。
其身口意等無異,名聞無量遍三界;
我今欲問勝丈夫,願尊勿慮為演說。」
爾時天冠菩薩偈讚佛已,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於如來、應供、正遍覺勝妙法中少有所問,若佛聽許乃敢諮請。」
爾時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恣汝所問,隨汝所疑,如來當說悅可汝心。」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得成雜種莊嚴之辯?世尊!云何菩薩得增勝智,善知分別甚深之法?世尊!云何菩薩善知諸根?世尊!云何菩薩善能解知如應說法?世尊!云何菩薩善知一切眾生心行?世尊!云何菩薩知一切因行果報,亦知出過所行無失?世尊!云何菩薩莊嚴布施?世尊!云何菩薩莊嚴戒、忍、精進、禪、智?世尊!云何菩薩善能解知莊嚴梵道?世尊!云何菩薩不失神通?世尊!云何菩薩斷諸結使?世尊!云何菩薩度到彼岸?世尊!云何菩薩能現一切聲聞、緣覺及諸眾生形色威儀無有別異?世尊!云何菩薩觀於生死不住涅槃?世尊!云何菩薩觀眾生界不動法界?世尊!云何菩薩不退失利觀現失利?世尊!云何菩薩有大財寶封邑無盡,以方便力現為貧窮?世尊!云何菩薩行於諸行,令有作門入無作門?世尊!云何菩薩善觀諸法?世尊!云何菩薩決定分別一切諸法?世尊!云何菩薩行諸世法不為所污?世尊!云何菩薩於諸自在不觀望他?世尊!云何菩薩不離見佛?世尊!云何菩薩善自調伏無諸惡法?世尊!云何菩薩善為師導而不悋法?世尊!云何菩薩為諸眾生作實依止?世尊!云何菩薩能轉一切諸佛法輪?世尊!云何菩薩於一切法得灌頂位?」
爾時世尊讚天冠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所問多所利益安樂世間利安人天,攝取未來諸菩薩等。善男子!汝常曾於恒河沙等佛世尊所諮請問難,今復當大利益安樂未來菩薩,令此大乘得久住世。善男子!汝之所問,善心諦聽,吾當演說。」
天冠菩薩白言:「世尊!受教而聽。」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得於雜種莊嚴之辯。何等為四?是菩薩於一切眾生無侵害心,捨諸一切所愛之物心無悔悋。有說法者不斷其說,起隨喜心歡喜踊躍,讚言善哉!勸請說法。若於晝夜、若在僧中、若在佛塔,以菩提心常為先道,起志欲心喜樂諸法。而是菩薩專心志欲,以法等施不期利養。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成雜種莊嚴之辯。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得增勝智,善知分別甚深之法。何等四?順因緣法知我實性。知入一切眾生實性。知生死行,無有來者無有去者。知一切法虛空印相。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知諸根。何等四?善知法界門。觀諸法門無有障礙。知諸神通。善調伏心,無有二行。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能解知如應說法。何等四?辯智。度眾生智。分別法智。自淨其心亦淨一切眾生之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知一切眾生心行。何等四?智慧超出智無有礙。入於方便。諸有所作終不中悔。能自覺了。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知造因所得業報,亦知出過所行無失。何等四?不說斷滅亦不說常因。於業報如實而知,如法而現諸法示相。是中無我無我所。知於所作不失果報。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布施。何等四?莊嚴於相。莊嚴於好。無比喻色。無盡封邑及以寶手。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持戒。何等四?作轉輪王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作釋提桓因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作大梵王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不墮惡道生人天善處,而善莊嚴菩提之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忍辱。何等四?出梵音聲、迦陵頻迦聲。多人所愛心意悅樂。堅修善法。得金色膚。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精進得不可壞。何等四?得一切眾生無能壞者,為諸眾生作不請友。有所為作專志不懈心無疲厭。樂集多聞。堅智莊嚴。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無厭成就四法,莊嚴於禪,何等四?無諸閙亂。無有放逸。無有慳慢。不捨調伏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智慧。何等四?不說我、人、眾生、壽命。得無礙辯。善能分別一切句義。於一切法無有疑惑。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梵道。何等四?在空淨處生起慈心。為化眾生起於悲心。守護正法起於喜心。生如來智起於捨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失神通。何等四?入於四禪而不退失。入四空定知於方便。心得自在知一切法。神通遊至無量佛剎。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斷諸結使。何等四?內自寂靜亦寂靜外。善觀諸法知如幻化。有大智力。非憍慢力。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度到彼岸。何等四?知於欲流不證離欲。知於有流隨意往生。知於見流不捨諸見。知無明流不逆緣法。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能現一切聲聞、緣覺及諸眾生形色威儀無有別異。何等四?善起如幻三昧。如實而知一切法相。善觀五通。自觀己身知如幻化。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觀於生死不住涅槃。何等四?諸佛護持。自大悲心。善巧方便。不捨本願。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觀眾生界不動法界。何等四?觀自實性。解於法性。觀眾生性不疑智性。觀諸眾生同涅槃性。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退失利觀現失利。何等四?善男子!以專志心趣向涅槃。修入生死。專志欲於一切佛法。現為聲聞、緣覺調伏。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有大財寶封邑無盡,以方便力現為貧窮無諸財賄。何等四?或現作於轉輪大王、釋、梵天王,為化尊勝諸眾生故。現作貧窮,為化貧窮諸眾生故。見來求者,盡捨一切所有財物。見大富者,現無盡寶有自在力。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令有作門入無作門。何等四?說一切行無常。淨於智行。得於覺知一切行無我。離於諸見得涅槃法寂智進行。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觀察諸法。何等四?善淨慧眼。得明法眼。佛眼現前。於一切法得灌頂位。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決定分別一切諸法。何等四?辯智。無滯解了諦智。住四依智。不捨陀羅尼智。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於世法不為所污。何等四?觀知世法。超出過於世間眾生。斷除愛恚無所染污。畢竟明淨。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於法自在不觀望他。何等四?定得自在。智得自在。慧得自在。方便得自在。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離見佛。何等四?自往見佛亦勸眾生。自往聽法亦勸眾生。自發菩提心亦勸眾生發菩提心。常不捨離念佛三昧。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自調伏無諸惡法。何等四?出世明慧觀察智見。顯示解脫。善集法忍。斷離一切不善法習。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為師導而不悋法。何等四?專心利益一切眾生,志意堅固無所慊恨。常行教化一切眾生。自捨己樂修集智慧。常為一切眾生作利成於己利。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為諸眾生作實依止。何等四?捨於己利常求利他。自捨諸樂為諸眾生求於法樂。如所聞法為人廣說無有疲倦。以法養命不以衣食。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能轉一切諸佛法輪。何等四?得陀羅尼。得無斷辯知。入一切眾生心行。不觀種姓而為說法引入涅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於一切法得灌頂位。何等四?出過諸行住菩薩行。得無生法忍示現生死。為不退轉印之所印入如來印。住第十地善知諸地。是為菩薩成就四法,於一切法得灌頂位。」
佛說如是諸四法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於上空中百千億天,作天伎樂歌詠讚歎,雨天曼陀羅華,作是歎言:「如來世尊無量阿僧祇劫所集無上正真道法,皆悉於是諸四法中開示顯說。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受持、讀誦兼復書寫,於大眾中廣分別說,當知是人不從小功德來。若有眾生聞於如是諸四句法,聞已信解受持、讀誦,在大眾中廣為人說,不離菩提心,彼人不久當於人天諸大眾中大師子吼,如今如來大師子吼。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聞如是諸四句法,復能信解演說如是諸四法。」
時八萬四千人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天冠菩薩白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佛涅槃後得聞是經,受持讀誦兼復書寫,於大眾中廣說顯示?」
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菩薩成就八法,佛涅槃後受持讀誦書寫此經,於大眾中廣分別說。何等八?志意成就專向菩提。究竟行慈於諸眾生無侵害心。住於大悲化諸眾生。常求法利樂法欲法求法集法,心無滿足如海吞流。放捨身命守護正法。厚種善根集諸福德。發起大願諸佛護持。降諸魔怨離大眾畏。天冠!是為菩薩成就八法,佛涅槃後能得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經法,在大眾中廣為人說。」
當于演說如是法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六種震動,坑坎、堆垖、諸山、污穢,江河、池流及諸大海,皆不復現,亦不惱觸水性眾生。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悉平如掌微妙莊嚴,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歲枯樹皆生花葉,傾向於佛,諸生卉樹花葉果茂亦傾向佛。此大地上生諸蓮花,大如車輪雜色可愛,妙香適意大光普照,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虛空中有諸天子,不現其形鼓眾伎樂,聞是樂音,雪山王中、香山王中,所有諸天倍出妙香,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普悉大香。時雪山王、香山王中,雨眾妙花皆流趣佛,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其餘諸樹亦悉雨花,於上空中有一寶蓋覆萬由旬,是大寶蓋垂真珠貫鈴網莊嚴,諸鈴網中所出音聲柔軟悅意,有大妙音遍聞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大德舍利弗見是變現,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是何光瑞,有是希有未曾之相,普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莊嚴甚可愛樂?」
佛告舍利弗:「是大樹緊那羅王!從香山中與無量緊那羅、無量乾闥婆、無量諸天、無量摩睺羅伽,大眾圍遶,欲來見佛禮拜供養。是大樹緊那羅王欲來見佛先現此相。」語言未久,大樹緊那羅王與無量緊那羅眾、無量乾闥婆眾、無量天眾、無量摩睺羅眾,大眾圍遶,作八萬四千伎樂,以淨妙歌善和眾樂。復有無量百千眾生皆悉隨從,菩薩神通大力所持,上昇虛空普雨眾花來詣佛所。到已,及諸侍從頂禮佛足,右遶七匝住世尊前。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以己所彈琉璃之琴,閻浮檀金花葉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在如來前善自調琴,及餘八萬四千伎樂。是大樹緊那羅王當彈此琴,鼓眾樂時,其音普皆聞此三千大千世界,是琴音聲及妙歌聲,隱蔽欲界諸天音樂。
爾時欲界所有諸天,皆捨音樂來詣佛所。是大樹緊那羅王當鼓琴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叢林諸山,謂:須彌山、王雪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黑山,及眾藥草、樹木叢林悉皆涌沒。涌、漸遍涌、等遍涌,動、漸遍動、等遍動,震、漸遍振、等遍震,猶如有人極為醉酒,前却顛倒不能自持,諸山須彌頗峨涌沒亦復如是!
大樹緊那羅王當鼓琴時,佛大眾中,人、王眾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若人、非人及離欲者,唯除菩薩不退轉者,其餘一切諸大眾等,聞是琴聲及諸樂音,各不自安從座起舞。
時諸一切聲聞大眾,聞琴樂音不能堪耐,各從座起,放捨威儀誕貌逸樂,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
爾時天冠菩薩語是一切諸大聲聞、大迦葉等:「汝諸大德已離煩惱,得八解脫見四聖諦,云何今者各捨威儀如彼小兒舉身動舞?」
於時大德諸聲聞等答言:「善男子!我於是中不得自在。何以故?由是琴音,我等各各不安樂坐,其體動舞不能自持,所有心念不能令住。」
爾時天冠菩薩語大德迦葉言:「如何耆年少欲知足,修行頭陀常樂空靜,天人、阿修羅敬汝如塔,大德云何不能持身,猶小兒舞?云何不護是大眾心?」
大迦葉言:「善男子!如旋嵐大風吹諸樹木、藥草、叢林,彼無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樂,然彼鼓動不能自持。善男子!今此大樹緊那羅王!鼓作琴樂妙歌和順,諸簫笛音鼓動我心,如旋嵐風吹諸樹身,不能自持。是善丈夫誓願威勢福德神力,於諸聲聞及諸緣覺所有威德,彼為殊勝。」
爾時天冠菩薩語大迦葉:「汝今觀是不退菩薩威德勢力,彼琴樂音不能令其動搖驚揚。大德迦葉!誰見如是而當不發無上正真菩提道心?何以故?今有無量智所有威力,不如琴聲,令如是等大威德人聞是琴聲不能自持,其向大乘不退轉者,不能令動。」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更易調琴并及八萬四千餘樂,佛威神力及大樹緊那羅王宿善根力之所持故,諸琴樂音說是偈言:
「一切諸法向寂靜,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靜寂滅無惱患,無垢最上今顯現。
諸眾生等無眾生,過去現在亦復爾!
以音聲說令眾聞,是聲同等如法界。
諸世界同無世界,說事猶如虛空相;
無生無增亦無減,顯示虛妄如虛空。
善覺諸佛悉同等,法界決定無毀壞;
解達施戒及智慧,一相平等同無相。
諸結寂滅永無結,妄想於彼生分別;
無內無外亦無中,從於妄想顛倒有。
若法非法無妄想,推求諸法無所有;
覺了名色如實性,彼行於世無染著。
過去未來無邊量,所演說法亦如是,
本際寂滅無盡滅,無有方所無住處。
以文字故說是法,而此文字是盡相;
知是文字盡相已,於一切法無妄想。
持心等持無所持,彼此不違於法相;
心及數法無有生,知一切法入平等。
際無際斷無所斷,前後及中同叵得;
了知三世平等已,彼智無邊無有量。
世間貪著於名色,有邊無邊皆寂靜;
了知因緣法相已,無我、眾生、命妄想。
所起我見永無起,一切諸法亦無起;
若所起者本無起,彼常隨順順法忍。
其性猶如雲中電,一切法如我實性;
我人眾生性自空,入此陀羅尼印相。
隨所覺知三脫門,一相無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無邊量,法法自無有妄想。
以文字說分別法,若上若中及與下;
文字亦無有妄想,推求分別真實義。
義及文字共相應,以音聲說無二義;
若知本性常寂靜,彼本際性常自斷。
若本際性常自斷,為利世故修諸行;
推求本際無本際,彼大慈悲最清淨。
若大慈悲最清淨,苦樂同等而修行;
亦復無高亦無下,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靜最寂靜,若見不見常寂靜;
亦復無增亦無減,彼性離作常寂靜。
如空中聲叵捉持,雖可聞知不可說;
是演說者及聽者,悉皆不實得自在。」
當諸琴樂演出是偈法音之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從何而出?」
佛言:「善男子!汝今自問大樹緊那羅王!彼當答汝。」
爾時天冠菩薩問於大樹緊那羅王:「緊那羅王!如是妙偈從何而出?」
答言:「善男子!從諸眾生音聲中出。」
又問:「諸眾生音聲從何而出?」
答言:「善男子!眾生音聲從虛空出。」
天冠菩薩問言:「緊那羅王!眾生音聲非口出耶?」
答言:「善男子!是眾生音為從身出、為從心出?」
天冠答言:「不從身出、亦不從心。何以故?身癡無知如草木瓦石;心無形色,不可覩見,無有觸礙,不可宣說,猶如幻化。」
大樹緊那羅言:「善男子!若離身心,從何而出?」
天冠答言:「從於思惟出生音聲。」
又問:「若無虛空,聲何由出?」
天冠答言:「若無虛空,聲終不出。」
緊那羅言:「善男子!是故當知一切音聲從虛空出,當知是聲即虛空性,聞已便滅,若其滅已同空性住,是故諸法若說不說同虛空性,是故應當不捨空際。如音聲分,諸法亦爾!若以音聲有所說法,而是諸法於音聲中求不可得,音聲於法求亦叵得。善男子!是故說言:『一切諸法不可言說,但以音聲名為言說。』當知言說為無所說,又以音聲名為言說。然是音聲本無住處。若無住處則無堅實,則名為實;若其是實則不可壞;若不可壞則無有起;若無有起則無有滅;若無有滅是名清淨。若是清淨是則白淨;若是白淨是則無垢;若是無垢是則光明;若是光明則是心性;若是心性則是出過;若是出過則出過諸相;若出過諸相則是正位;若菩薩在正位是則名得無生法忍。若得無生法忍一切能忍,亦忍於空亦忍於人。何以故?不離於人名之為空,人即是空。忍於無相亦忍於相。何以故?是相實性即是無相。忍於無願亦忍於願。何以故?願實性相即是無願。一切法性及眾生性,一切常滅亦如是忍。何以故?一切眾生生死之性猶如幻夢,是名菩薩得無生法忍。不違一切法、不逆一切法,若順此忍則亦忍順隨諸法去;若無去則無來;若無去來知一切法是常住性如法常住,眾生亦爾!若得是處如法隨順、如處修行,是名成就無生法忍。一切言說即是音聲,為語他故起是音聲,是無生法忍無有能說無有能聽。何以故?是義不可得故,而是法忍非聲非說。
「善男子!如來世尊有大威德,同不可得義,不可得義說於有得。」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一
下一卷: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第二卷
返回目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