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為源;含識之流,總法身而為體。只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達本情亡,知心體合。今此大方廣佛華嚴經者,明眾生之本際、示諸佛之果源,其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盡源成。源本無功,能隨緣自在者,即此毘盧遮那也。以本性為光,智隨根應,大悲濟物,以此為名。依本如是設其教澤,滂流法界以潤含生,於是寄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場內示蘭若以始成、普光法堂處報身之大宅,普賢長子舉果德於藏身、文殊小男創啟蒙於金色,以海印之三昧周法界而降靈、用普眼之法門示塵中之剎海,依正二報身土交參、因果兩門體用相徹,以釋天之寶網影十剎以重重、取離垢之摩尼明十身而隱隱,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其為廣也,以虛空而為量;其為小也,處極微而無跡。十方無卷,匪虧於小相之中;纖塵不舒,含十方而非礙。恒居智海,分果德於五位之門;常住法堂,示進修於九天之上。此方如是,十剎同然。聖眾如雲,海會相入。智凡不礙,狀多鏡以納眾形;彼此無妨,若千燈而共一室。此經總有四十品之勝典,玄開果德之法門;百萬億之妙言,咸舉佛華之行海。十身十會,闡十十之法門;十處十方,啟十通而疎十辯。〈出現品〉內,示因果以結始終;給孤獨園,利人天而明法界。目連鶖子,隔視聽於對顏;六千比丘,啟十明於路上。覺城東際五眾咸臻,古佛廟前同登十智,善財發明導首,用彰來眾齊然。又成五位法門具德,行其軌範,令使啟蒙易達解行無疑,遂信首文殊之前、正證妙峯之頂。經過五眾,成一百一十之法門;至慈氏之園,結會一生之佛果。返示文殊之初友,明以果同因;後入普賢之身,彰體用圓極。此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大以無方為義,方以理智為功,廣即毫剎相含,佛乃體用無作,華喻行門可樂、能敷理事之功,嚴即依正莊嚴,經即貫穿縫綴。〈世主妙嚴品〉者,菩薩示生皆為世主,同臻海會故號妙嚴。品者,類會同流、法門均隔為品。此經總有四十品之勝典,此品建初,故稱第一。是故言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
新華嚴經論 第一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卷
新華嚴經論 第四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五卷
新華嚴經論 第六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七卷
新華嚴經論 第八卷
新華嚴經論 第九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一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二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三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四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五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六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七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八卷
新華嚴經論 第十九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一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二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三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四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五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六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七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八卷
新華嚴經論 第二十九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一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二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三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四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五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六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七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八卷
新華嚴經論 第三十九卷
新華嚴經論 第四十卷
总共: 40卷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