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慧寂一日上堂說法:「我這裡是雜貨鋪,有人來找鼠糞,我給他;有人來求真金,我也給他。」56
在古代社會,雜貨鋪的功能相當大,凡南貨、北貨、衣食住行的日常用品,乃至包括醫藥金器飾物等等,應有盡有,相當於現代具體而微的百貨公司。
仰山慧寂是一位有教無類、春風化雨的禪師,根器高的人可以從他得到大利益,根器低的人也能得到若干啟發。此在《法華經》中的〈藥草喻品〉,有很貼切的比喻:天降雨水,是普遍而平等的,可是地上的花草樹木,葉莖枝幹,有大有小,根部入土有深有淺,葉片分布有疏有密,所能承受的雨水分量,當然各不相同。仰山接引後進,也有同樣的胸襟,不論資質優劣,凡是有心向學,他是來者不拒,好像有人要黃金,他就給黃金;有人只要老鼠屎,他也給他老鼠屎。不過,仰山所給的是同樣的東西,只因徒眾本身的條件所限,智者從他那兒得到的是貴重的黃金,愚者不識貨,竟把黃金看做鼠糞。
這表示仰山的弟子層次各異。有的善根深厚,親近仰山之後即得大利益,見性開悟,然後各自弘法利生。等而次之的只能得到一些小利益,雖不能開悟,但尚能自飽,聽了一些道理也能現買現賣,轉告他人、幫助他人。再差一等的得到的利益更少,也不能把學到的東西跟別人分享,但至少對自己有一點幫助。
最下一等人雖也在仰山那兒聽法修行,但是沒有成長,反而橫加批評、惹事生非;當他們離開之後,還到處散播偏執之言,誹謗仰山的名聲。還有一種原因是不善運用所學到的觀念和修行方法,遑論實證親驗。他聽的雖是佛法,心中反應的卻是外道法、邪法、魔法。他的觀念、行為的確學自仰山,但他沒有學好、學對,只是帶著成見而來,又抱著偏見離開,還告訴人家這就是仰山的東西,結果害己又害人。這等於在仰山的雜貨鋪得到老鼠屎,到處散放。
——聖嚴法師《公案一○○》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