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一輯 教義論述類|01-02 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校註

聖嚴法師

校註

1

參見《大般涅槃經》卷八(T12, no. 374, p. 410c20-22)

2

參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三(T25, no. 1511, p. 794b23)

3

《維摩經》原文為:「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末句「想」,《大乘止觀法門》則用「相」。

4

參見《維摩經》卷上〈弟子品〉第三(T14, no. 475, p. 540b7-8)

5

參見《法華經顯應錄》卷上(R134, p. 825b8-9)

6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T51, no. 2076, p. 431a14-28)

7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書之序文,為「釋元照」所作,非天台大師親筆。

8

《入唐求法目錄》一書中,查無《無諍三昧》《隨自意三昧》,但另一位圓仁大師的《入唐新求聖教目錄》則有提及。

9

「舊譯」指求那跋陀羅所譯之四卷《楞伽經》,但未見此偈頌。此句可見於《成唯識論》卷四(T31, no. 1585, p. 20c20-23)。另可參見《楞伽經參訂疏》卷一(R27, p. 17a8-12)

10

本句係引自荊溪湛然之《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大品》云:一切法趣一法。」等,而非直接出自《大般若經》。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一輯 教義論述類|01-02 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第三章 《大乘止觀法門》的基本思想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一輯 教義論述類|01-03 戒律學綱要|序竺摩長老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