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開幕詞
諸位長老、諸位法師、諸位首長、諸位學者貴賓、諸位護法居士:
一個偉大的宗教,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是信仰的實踐。
第二是理論的基礎。
第三是學術的研究。
若無信仰的實踐,便不是宗教而僅是倫理學說;宗教的信仰和實踐,又必須有其深厚的哲學理論做為指導的基準,方不致流為地方性、民俗性和非理性的鬼神信仰;如果不做學術性的研討,便不會知道如何運用既有的資源,來給每一個時代的社會,提供多功能的服務與高品質的奉獻。
佛教發源於印度,歷經兩千五百數十年的流傳,早已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正因為具備了以上的三個條件,所以可大可久,歷久彌新。
我們既有幸而信仰佛教,享受了佛法的利益,就有責任對於內容豐富的佛教,做縱橫面的研究,以備為我們的世界,開展更為安和、更為幸福的明天。
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自一九九○年以來,這是第二屆。在多目標的前提下,期為國內與國際帶來三項近程的效果:
(一)希望當今優秀的國際佛教學者們,獲得一分值得欣喜的消息,那就是代表著中國傳統的臺灣佛教界,已經起步朝著純學術的方向努力。
(二)希望臺灣島內乃至中國文化圈的知識界,大家來重視擁有廣大空間的佛教學術。
(三)使得島內正在接受佛教學術熏陶的青年們,不必出國遊學,便能呼吸到今日世界佛教學術的最新空氣,同時鼓勵他們迅速地為了迎向世界級的學術水準而努力。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由第一屆會議的與會學者們所建議,本屆會議所邀請的對象,是經與五所國外的協辦單位請教,而推薦了當今十多國家的佛學專家中,對於戒律有研究的傑出學者三十多位,以「傳統戒律與現代世界」為焦點,從各種角度,用中、英、日三種語文,提出二十六篇精闢的論文。
本屆會議,乃是眾緣所成,聖嚴要藉此機會,向教育部、文建會、太平洋文教基金會、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等贊助單位;日本佛教大學及立正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及密西根大學,泰國法身基金會等協辦單位;以及故宮博物院的配合,法鼓山護法會的支援,一併在此致最誠懇的謝意。也要謝謝出席本屆會議的諸位學者及諸位貴賓的光臨。
祝福諸位健康!祝福大會成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承先啟後——召開「中華國際佛學會議」緣起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