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開幕詞

聖嚴法師

「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開幕詞

李總統登輝先生、諸位貴賓、諸位參加大會的佛教學者: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的目的是:為國家作育人才,為學術提供奉獻,為人間倡導心靈淨化,為世界促進人類和平。我們除了對於高級佛教學術人才的培養和儲蓄,也在做著世界各系佛教學術文化的交流。本所師生的教學研究範圍,包括印度的、漢傳的、藏傳的、南傳的,著眼於引進國際學者的學術成果,開發古為今用的學術領域。

因此,我們除了向國內先進學者們求取經驗和智慧,也向國際間邀聘高明的學者,來臺灣發揚他們的專長。我們除在國內培育研究人才,同時也逐年派遣優秀青年,赴東西方各國深造。

本所為了讓國際間的傑出學者們,了解今天臺灣的佛教學術及其研究的狀況,並且請他們將臺灣的訊息帶回去告訴關心我們的朋友,我們也希望從國際間的傑出學者們,獲得最近的研究成果。所以於一九九○年元月、一九九二年七月,已召開了兩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會議的永久主題是「從傳統到現代」。每屆的開幕典禮中,都承蒙李總統登輝先生頒賜賀詞,勉勵我們。本屆大會,更蒙李總統親自蒞臨指導,使得大會的意義更崇高,功能更廣大。

本屆大會主題是「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副題是「傳統淨土思想的人間性及其現代意義」。我們相信,學術的研究,應當與現實人間的需要相結合,所以,本屆會議的精神,與李總統正在提倡的「心靈改革」運動,不僅是相應的,根本是相同的。

本屆學術會議,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一百六十多位知名的佛教學者,他們分別來自歐、美、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十多個國家,分成中文、英文、日文三組,在三天的議程裡,共計將發表四十六篇論文。若以研究的地域及其傳承來區分論文的性質,有印度、南傳、漢傳、藏傳、現代的佛教;若以實用性的角度來區分,則有哲學、文化、歷史、信仰、戒律、修行、社會、婦女、環保等的層面。

站在現代人的立場,我們必須相信,佛教已經是整體的,在認知上,已經不可分割。當在「人間性及其現代意義」的原則下,各系的佛教之間,各個學術的領域之間,乃至各個宗教之間,已不可能向他人堅持著說「唯有我的信念、我的傳統,才是最好的」了。我們必須從相互包容及彼此學習之中,為人間淨土的理念,為心靈改革的運動,帶來成功的希望。

最後,願以至誠心,祝福大會成功,祝福諸位健康。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第二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閉幕詞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閉幕詞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