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中華佛學研究》發刊詞

聖嚴法師

《中華佛學研究》發刊詞

學術的研究及學術研究的成果,必須有出版其論文的論壇與市場,否則辛苦地耕耘、播種,而收穫卻乏人問津,對於從事研究工作者不僅得不到鼓勵,也無法獲得相互切磋的機會,不能激揚研究的風氣。

因此,不論東西、無別古今,研究人才的養成,其著作之發表與出版乃是必要條件。例如凡是著名的學校都有校刊,所系有所系刊物,學會有會刊或學報。一個機構及團體,如其人事穩定、制度健全,且具有發展創新的潛力者,必定會培養研究的人才,也宜編印有其代表性的期刊。

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溯自前身中國文化大學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時代開始,就已於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六日起,出版《華岡佛學學報》年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改隸屬於中華佛學研究所,更名《中華佛學學報》,繼續發行迄今。此期間,我們提供了論壇,會集了很多相當優秀佛學研究人才。在這近三十年來,我們很欣喜地見到國內也的確出現了很多相當年輕優秀的佛學研究人才。

而國內對於研究佛學的風氣,已在漸漸地普遍,除了佛教界自己辦了幾家研究所,召開研究會,一般公私立大學的文史哲學研究所中,也有開設佛學專題的研究課程,造就了研究佛學的青年學者。同時若干私人,由於興趣相投而成立研究班及研究社等。中華佛學研究所自一九九○年起,設立了博碩士論文獎學金,每年有三至五位入選,本所每年也有三至六位研究生通過論文考試畢業,其中大多論文發行出版,頗獲佛教學術界的好評。

我們的《中華佛學學報》已經無法容納國內佛學研究成果的生產量,雖然,若干博碩士論文,接洽東初出版社代為發行,其所消化的程度,仍舊無法應實際的需要。基於此,本所在副所長惠敏法師的規畫下,得到所長方甯書教授的同意、資深老師李志夫教授的建言,以及董事會的支持,創辦了本所的第二份學術年刊《中華佛學研究》。

本刊的服務對象是:1.本所研究生的畢業論文,2.本所研究生學期研究報告,3.接受本所獎助的各大學博碩士論文,4.接受國內外各系所以及其他青年佛學學者投稿。當然,以上論文必須經過本所編審委員會嚴格之初審、複審才能採用出版。為了節省資源與校對人力,本刊不再重新打字、排版,或許在字體等方面不太一致,但卻是順應環保時代潮流之一種新的嘗試,希望讀者們能諒解。

本刊是專為青年佛學學者提供的園地,今天是這塊園地的耕耘者,希望在可預見的將來,本園地的耕耘者會將自己甚至也會將這塊園地帶向國際學術的領域。孔子說「後生可畏」,我們是以這種無限敬畏與期待的心情,來創辦這份刊物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教育的佛教——《華岡佛學學報》第五期序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勉《人生》改版發刊詞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