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創新佛教傳播事業

聖嚴法師

創新佛教傳播事業

今日的佛教,能夠獲得社會大眾普遍的認同,因素當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突破,應該是新興傳播媒體的應用。

近四十多年來的臺灣佛教界,首先是刊物的出版,帶動了以語體文寫出通俗佛學作品的契機。雖然能夠持久發行,並且擁有眾多讀者群的佛刊佛書,不是很多,然風氣的開創,則值得讓我們感謝。

一、朝向多樣化的弘法利世

至於立體傳播媒體的運用,最先是幾位僧俗大德,在幾家廣播電台定時播出講經說法的節目,雖其聽眾限於固定的某一層次、某一些人,總是要比在某寺院講經時的聽眾要更普及化了。然後向電視台買了時段,開講佛經、禪話、通俗講座,向社會各階段的滲透面就更加寬廣了。

又有幾位法師專門有計畫地製作講經、演說、弘法的錄音帶及錄影帶,編成有聲有畫的書籍,廣事流通,使得家庭主婦、開車上班的族群,乃至在醫院療養的病患們,都能不拘形式地隨時可以聽聞到佛法。

也有舉辦演唱會,通過多媒體的畫面,及富音樂舞蹈效果的聲光演出,頗能收到寓教於樂的成果。

唯在出版物方面的進步,最為快速,我在一九八五年的《人生》二十七期,曾寫了一篇〈佛教的印經事業〉,一九八六年又在《人生》四十期,寫了另一篇〈佛教書刊改良芻議〉;時隔十年的今天,看我當年的建議,大概已大有改善。先後出現的佛教界的專門出版社,有計畫地大量編印、編譯,也出現了幾位以寫佛教文章,而快速成為暢銷書排行榜的專業作家,如林清玄便是其中的傑出,且最受讀者群歡迎的名作家。

同時像正中書局因為出版我的書,而連續兩年得獎,圓神及圓明兩家出版商,對於發行佛教的新出版品,也成了專家。其各書店的門市部,多有專櫃提供佛教的新書及好書上架。又如期刊《普門》及《金色蓮花》,均以走通俗而又能雅俗共賞的路線,普獲讀者群的好評,而進入了一般消費者市場的行銷網。

我們的《人生》月刊,贈閱時期最多曾發行到六萬份,一向是走清新而較有深度的路線,改為訂閱之後的發行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也尚未打入期刊雜誌的廣大市場,但它的訂閱戶正在持續成長;為了因應未來二十一世紀社會大眾的需求,我們也正在策畫著另一種更能切入社會脈動,而又在不失以佛法淨化人心的基本原則下,開創一個新局面來。

我們的東初出版社,迄今為止,已出版了近百種的佛教新書,並且正在計畫出版套書及叢書。為了配合運作的更大空間,我們法鼓山體系內,即將另外新成立「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請來具有高度出版專業的總經理,為之策畫並訓練培養出版編採及發行的人才。

二、掌握時代脈動的佛法傳輸

我對未來的佛教傳播事業,抱有無限的希望和堅定的信念。在硬體方面的工具,除了加強增多以上數種的品質及用量之外,今後對於電腦網路的運用,光碟磁片的製作,應該要積極推動。在軟體方面,除了正統性的佛經整理及闡釋之外,也應當密切配合並運用現代化的科技媒體及其專才,多樣化地表達佛法的內涵。為了推廣佛法,深入人心,表達的形式是可以隨時隨地開發新的面貌。例如許多人從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漫畫小說、傳記小說中,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教常識;也有不少人因為看了《殺子報》、《火燒紅蓮寺》等的戲劇或電影,而對佛教的僧侶產生厭惡感。卻有不少人由於看了《舊約》故事及《新約》故事的影片,對基督教有了正面的印象。

今後佛教界的傳播事業及其媒體製作,又何妨用各種方式鼓勵專業的公司,結合宗旨相近的機關團體,共同投資類似高賣點及高品味的影片和影帶呢?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管道及不同的方式,一面從事培養各種傳播媒體的人才,一方面也禮聘或鼓勵已經成熟成名的各種傳播媒體人才,來投入佛教媒體的創作、製作、操作。只要目的正確,觀點健康,心存淨化,則其取材的範圍,可有自由的廣大空間,不拘是光明的正面描寫,或者是黑暗的反面警惕,都是可以試著做的媒體工作。

現代人由於多忙,也就非常健忘。任何觀念、任何風氣的培養,並希望保持其熱度不退,都需要不斷地再三傳播,反覆地加深印象,經常地創新形象,才不致很快地被社會大眾淡忘。因此,佛教的弘法工作,也就不能不跟上時代的腳步,甚至要帶動時代的風向,朝人類文化史的新境界前進,佛教才會更有將來性,眾生才會得到更多幸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擊法鼓吹法螺——談東初出版社《人生》月刊編輯部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我們應該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圖書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