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我們應該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圖書

聖嚴法師

我們應該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圖書

為人父母者,應當關心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兒女,協助他們選擇有益於身心發育的健康圖書。中小學的老師們,應當勉勵青少年的學生,如何來審慎選擇優良的課外讀物。社會大眾的各種傳播媒體,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應當盡量節制,對國內外有關色情與暴力的新聞勿做渲染、聳動的報導。寄望有抱負的出版業者,應當以愛護民族幼苗的情懷,計畫性地出版有益於青少年心智的優良讀物。各級政府的教育部門,應當以政策及法令來輔導獎勵青少年的好圖書,取締戕害青少年身心的壞圖書。我們宗教界,也當有計畫地以青少年為對象,編印有深度、可讀性的優良圖書。

一、影響深遠的青少年讀物

青少年時代所接觸的讀物,能對人的一生,造成決定性的影響。一般人在一生之中,也以青少年時代的求知欲最高、閱讀量最多、購買圖書的意願最旺盛。千萬不要為了商業的利益,斲喪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千萬不能讓青少年們,在人生的起步點上,認錯了方向,走錯了跑道;千萬不可讓青少年的心靈,被性氾濫及強出頭的犯罪意識所汙染。

青少年的閱讀傾向、求知欲與好奇心,都很凸顯。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充分的溫暖與關懷,在學校中有課業的壓力、同學之間有競爭的衝擊,結交的朋友不夠慎重,加上社會環境的許多誘惑,以及成人世界的種種型態,都會使得青少年們很容易地從書報攤販、租售書店、錄影帶租售店、連環漫畫圖書出租鋪,獲得暫時的安慰而影響其一生的心智。

二、父母陪孩子一齊成長

佛教徒非常重視下一代的教育,並且主張對於下一代的教育,當從父母結婚時,就要為了迎接兒女的來臨,保持身心的平衡健康。受孕懷胎期間的夫婦雙方,都要負起胎教的責任,經常以歡喜心相處、以關懷心相待、以希望心過生活、以慈悲心看世界、以智慧心消煩惱。

孩子出生後,不論貧富貴賤,要給他們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使他們有安全感和安定感。給他們講故事,以及一齊閱讀討論各種愛人愛物的寓言、童話、歷史偉人的小說故事等。父母的責任,對啟發孩子們的愛心,要比增進孩子們的知能,更加重要。

孩子們在溫暖、健康、快樂、平安的家庭教育中,由父母雙親陪伴著一齊成長。孩子們到了青少年期,雖然公共的大環境,仍有種種問題,就不會那麼容易地接受感染,也不容易產生叛逆小子的現象。因為對父母親有充分的信心和向心力,孩子們表示的孝順,便是自然的天性。父母給孩子們的印象,不是權威感而是安全感,父母輔導他們,也伴著他們選擇好書、閱讀好書,共同享受好書,談論好書,便是一幅一幅其樂融融的天倫讀書圖。

問題是,現代的父母們,不論雙親家庭或單親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白天都有外出工作的必要,晚間又有應酬交際的活動,假日也有成年人的休閒方式,那就沒有多少時間可跟孩子們一同讀書了。不過,既已為人父母,就得設法找出時間,盡父母的天職,來陪伴孩子讀書,除了關心學校的課業,更要留意消遣遊玩的讀物。

三、獨立人格及獨立判斷

人在青少年時期,可塑性最高,可染度也高,遇紅則紅,遇黑則黑,聞香則香,聞臭則臭。特別是在青少年時代的苦悶階段,不知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也不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如果沒有選對閱讀圖書的性質,若不是慫恿他們為求一己的放縱、刺激、快樂、出鋒頭,而去胡作非為、叛逆父母、困擾社會,便是暗示他們變成消沉、頹唐、悲觀、逃避現實,而憤世嫉俗的性格。

為青少年選擇圖書,也要漸漸養成尊重青少年的獨立人格及獨立判斷,切不可以成年人的立場,強制青少年們應該閱讀什麼,又不該閱讀什麼。至少父母及老師們,必須知道哪些是好書,好在什麼地方,也當理解青少年的個別性向及其接受的能力、接受的程度。

四、因材施教,寓教於樂

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弟子群,不論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有大量的青年男女,也有少年兒童,他們都能受到完整的照顧,也有各種年齡層次必須要讀的書。佛教傳到中國內地,以及蒙古、西藏,都極重視青少年階段的各項功課,以及閱讀的方向,並且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由老師依照每一個青少年的資質及習性,分別指導他們做最佳的圖書選擇、最經濟的時間應用。最好的指導方式,往往是寓教於樂,在歌唱、舞蹈等實景演練之中,達成了陶冶青少年身心的目的。

我自己在青少年時代,閱讀過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包括詩詞、散文、小說、戲劇等,也讀了不少東西方的哲學書及宗教書,乃至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入門書。給我影響深遠的,卻是歷史偉人的傳記,使我注意歷史的因果關係,也使我獲得人格成長的方向和立場。讀多了歷史偉人的傳記,未必就能使自己成為歷史偉人,事實上歷代的古聖先賢,多半出身寒微,不求聞達,只顧努力,方能成為偉人。

我自己也愛讀歷代的佛教高僧事蹟,從那些讀物之中,可以體會到高僧也是人,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和溫暖。因為他們抱有堅貞的毅力、開朗的胸襟、仁慈的悲願、無限的希望,所以他們能夠成為高僧。最難得的是使我了解到,名副其實的高僧,都是如此地謙虛、如此地平易近人,很少有人自以為是異於凡人的高僧,他們都是在極其平凡之中,讓後人見到他們的不平凡之處。

五、為青少年而寫的高僧小說

因此,在一九九三年的時候,當時擔任東初出版社的主編潘庭松先生,提出編寫一套高僧小說系列的計畫,我非常贊成,尤其這套高僧小說系列,是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透過國內現代的兒童文學創作名家們生動的筆觸,輔以優美的漫畫插圖,使得人性化的歷代高僧事蹟,像電影般地呈現於讀者眼前,比起我青少年時代,須從古書中看懂它們的情況,覺得現代的青少年們真有福氣。

有遠見的出版家,能夠用自家開創的出版品風格,帶動讀者群的閱讀傾向,既是倡導社會新氣象,又能獲得大量經濟利益的回饋。沒有遠見的出版商,只圖私利,出版戕害青少年心靈的圖書,獲得了暴利,卻喪失了良知。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創新佛教傳播事業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3 教育.文化.文學|上篇 教育與文化|知識分子與宗教關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