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蔡念生長者《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

聖嚴法師

序蔡念生長者《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

遼東國大代表蔡公運辰念生長者,早年皈依虛雲長老,法名寬運。於漢文藏經事業,抱極度熱忱,期成歷史偉業。一九二四年日本《大正新脩大藏經》(以下略稱《大正藏》)編印伊始,採會員制;時蔡公任職哈爾濱濱江道尹公署,加入請藏名額,成為第一四○四號會員。殆播遷臺灣,此藏淪胥,不唯全藏難覓,即普通經典,亦甚寥寥。遂於一九五一年三月,撰〈編印藏經的建議〉,刊於《覺生》月刊第九期,主張以本小紙簿、長行細字,便於研究攜帶。當時公所提出常見的整部藏經,共計四部:《磧砂藏》、《龍藏》、《頻伽藏》、《大正藏》。以其各有待商榷之處,而建議重行編印,然此計畫龐大,非少數人才、時間、財力所能辦到。

兩年半後,又於《人生》月刊六卷一期,發表〈編印藏經的再建議〉,改擬四個方案,範圍由大而小,方法亦由繁而簡,用人用錢由多而少,時間由長而短。1.編印《漢文大藏經》:將《大正藏》正續編,增入未收的中國歷代大德作品及日本所出法相叢書、天台叢書,並類似各叢書內的重要作品,全部總和,應該超出《大正藏》正續編之一倍以上。2.編印《中華大藏經》:與《漢文大藏經》不同者,唯限於中國的翻譯著作,依據《大正藏》正編計五十五冊,加入歷代未入藏的中國大德著作全部,總數當與《大正藏》相同或超過之。3.新編影印《大藏經》:仿照商務印書館當年影印四部叢刊的辦法,選擇善本彙編成藏,以漢文為主,並考慮兼收日本及高麗著作。4.縮印或攝製膠片《大藏經》:仿照上海哈同之仿日本宏教書院藏經,增減付印之《頻伽藏》,揀取一種現成藏經,縮印流通,並主張選取《大正藏》。

蔡公刊出〈編印藏經的再建議〉後又二年餘,未得任何反應,故於一九五五年六月,在《中國佛教》月刊一卷十二期,發表〈影印大藏經的新建議〉。此一動機係由臺灣藝文印書館影印四部古籍引起,首先實行預約,二十六冊一年出齊,基本訂戶預約特價,一次付款新臺幣七百元,分十二個月零付者,共七百六十八元。就日本《大正藏》正編五十五冊而論,全價在新臺幣三千三百元以內,每月出書一冊,四年半可完成,這是每個普通寺廟及私人所能勉力擔負的。公且深願竭盡所知,不計報酬,期於編輯方面有所裨益。蔡公此稿刊出,不數日,即收到先師東初老人及藝文印書館經理嚴君的信,經會商結果,在張少齊、孫張清揚等大德贊助之下,決定由先師主持的中華佛教文化館招商承印,成立「中華佛教文化館印藏委員會」,發起人則為副總統陳誠、行政院長俞鴻鈞、監察院長于右任、教育部長張其昀,以及後來榮任總統的嚴家淦、總統府祕書長張群等政府首長及社會名流教育緇素共三百二十位。而此〈影印大藏經緣起〉一文,則出於蔡公手筆。

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中華佛教文化館開始接受請藏預約,全藏依日本《大正藏》正編影印,內計二千二百三十六部,九千零六卷,精裝五十五冊,平裝百一十冊,兩年半出齊,一次付款新臺幣三千元,按月分期付款新臺幣三千一百二十元。共計出版五百部。

此事對於蔡公長者,固然極感欣慰,但亦使之更為忙碌,先後於《人生》月刊七卷九期及十一、十二期,發表〈影印大藏經答客問〉及〈再答客問〉。復於《人生》月刊七卷十期及十一、十二期發表〈普勸預約影印大藏經〉及〈普勸預約影印大藏經廣播詞〉二長文。

至一九五八年二月,正編影印告竣,應請藏者之紛函要求,接印續編,蔡公再寫〈普勸預約續藏經〉文,刊於《覺世》五十二號及《人生》十卷九期。一九五九年仲春,蔡公編輯《印藏記略》,撰〈跋〉以敘始末。

由於印藏因緣,蔡公與先師東老人,交往頻仍,志同道合,互為增上助緣,合作無間,論道彌歡,嘗先後為中華佛教文化館影印之《禪學大成》、《雲棲法彙》作序,又為東初老人或撰、或輯之《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國佛教近代史》、《戴季陶居士佛學論集》等書作序,對東老人為佛教文化事業之獻替及禪修教義之造詣,推崇備至。

唯中華佛教文化館之印藏事業,尚非重新編印,而僅影印,且其《大正藏》原本也有兩項缺點,即是去取未盡適當,校對未盡完善。故於一九五五年,另有佛教同道設立「修訂《中華大藏經》會」,聘蔡公為總編審。將欲彙萃各藏,稽核同異,因編《三十一種藏經目錄對照表解》,乃窮四年之力,忍疾病,謝賓客,耐寒暑,蒐羅古籍,獺祭群書,翻檢參校,凡得刻藏目錄十八種、輯藏目錄八種、專書五種,合為三十一種。綜合排比,鈎稽部數,校註異文,其對照表,分成兩種目錄,首以《大正藏》排列,為第一目錄;《大正藏》所無者,序列於後,為第二目錄。舉各藏所有經書,凡得四千一百六十六目。更就其所見,分門別類,排定次序,編為新藏目錄草案,附於卷末。此乃近代修藏大業及藏經目錄學中唯一的一部偉構,已由「修訂《中華大藏經》會」,於一九六○年四月刊印五百部。

嗣因所訂目錄草案,滯礙難行,遂仿日本緣山三大藏總目錄編輯之意(合《宋藏》、《元藏》、《麗藏》,附以《明藏》,合四藏之經,不重不闕),而以現成數種藏經,編作四輯,名為《中華大藏經》。第一輯是《磧砂全藏》及《宋藏遺珍》,第二輯為《嘉興正續藏》,第三輯為《卍字正續藏》,第四輯彙合各藏而為補遺。在排比校訂中,發現《金藏》目錄,列入表解,而成三十二種。今蔡公刪去八種輯藏成二十四種,加《大正藏》而為二十五種,經十餘年,寢饋於斯,於一九七一年始完成本書。仍分二種目錄,第一目錄仍為二千四百七十目,第二目錄則為一千七百七十八目,都四千二百四十八目。

就中國藏經目錄學史而言,如此精細審慎之工作,可謂尚無前例。原擬交由「修訂《中華大藏經》會」集資出版本書,終以因緣未具足,該會發生人事變故,蔡公亦移居美國德州依養。因其年事日高,體力漸衰,故嘗於一九七九年函予,提及本書原稿之校讀、謄寫、出版等事宜;信中頗多感喟,詢予能否助成其心願,並囑為之撰序。蔡公與先師東老人及予,兩代均有殊緣,予又感其用心,故由本館延聘畢業於輔仁大學圖書館系之王淑禎仁者,負起精校及謄清工作。越二年有餘,得新文豐高本釗先生,為之排印發行。欣見此鉅著之問世,並為答謝念生長者之知遇,乃敬述其始末謹以為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唐湘清居士《佛法心要》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劉國香居士《語體文大方廣圓覺經》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