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宏印法師《怎樣讀妙雲集》
經過長期沉默的中國佛教思想界,由於印順論師的出現,無異是給萎頓的中國佛教,帶來了新的機運,雖然印公在其最近編印的《法海微波》序文中自嘆:「一生寫作、出版而不能對佛教界有些影響,不免有浪費紙墨的感覺。」其實這是他的自謙,據我所知,國內外有許多讀過印公著作的人,無不同聲讚揚。他一生甘於淡泊,耐於寂寞,窮於三藏聖典的整理研究,勤於思想而做多層面的撰述,若在日本,應該要被視為國寶級的文化財了。
印順論師的思想,不受中國傳統佛教思想的約束,而是直探印度原始佛法的源頭,以開展其大乘佛教的精神,此雖與中國傳統的宗派佛教觀點不甚相應,確與近代世界佛教學術的潮流相融,假以時日,若有多一些人以外文翻譯及介紹印公的著作之後,印公必將成為世界級的佛教學者。對於信仰的佛教而言,我也主張應以印公的思想立場為指歸,否則難免有不落於斷見便墮於常見的危險。因此,印公的著作,雖非如通俗小說那樣的暢銷,確也是許多探究佛法者所喜讀的佛書。特別如宏印法師所說:《妙雲集》的精神是人本的、入世的、利他的、今世的、自力的、肯定的。這也正是現實人間所需要的佛法。
不過,印公的書,重於理性的探索與思辨,少涉感性的敘事與抒情,所以要付出耐心,才會一本接一本地讀下去。故對他的文集,《妙雲集》計上、中、下三篇二十四冊,全部讀完讀通的人,恐怕不多。幸好在青年輩的法師之中,出了一位宏印法師,相當熱心《妙雲集》的研究、介紹與弘揚,先後寫成了〈妙雲集的特色與精神〉、〈妙雲集宗趣窺探〉、〈怎樣讀妙雲集〉。文字細緻流暢,條理清楚,敘述簡明,使人讀後,對於《妙雲集》的體裁內容,便有一目瞭然之功,雖非出於研究性的論文方式,若能據此脈絡來讀《妙雲集》,確有看圖索驥的便利。因有高雄旗津佛教居士林林長魏宗仁居士,發心將此數文編印成書,宏印法師及魏居士同函來信,問序於予,故述所見如上。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果祥仁者《紫柏大師研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