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昭慧仁者《如是我思》

聖嚴法師

序昭慧仁者《如是我思》

近年來常在《獅子吼》月刊讀到昭慧法師的論作,覺得很有說服力和吸引力,觀念不落老套,運用文字的技巧和對於資料的採集處理,都具有大將風度。

文章寫到能使廣大的讀者了解、認同、讚許,很不容易,能使讀者希望反對而又無法提出更有力的依據來反駁,則更不容易,那需要有足夠的思辨力和學識基礎做為後盾。我看昭慧法師的作品,就有這樣的潛力。

本書在三年前曾由臺北的大乘精舍印經會發行第一版,嗣後又發現他刊出了數篇新作。像這樣的作品,應該被推介到佛教內外的各階層去,要達到此一目的最好辦法,是通過出版社行銷網的輸送管道。而東初出版社雖屬初創,但其出版品的水準已受到文化界愈來愈多的關注,故囑人與昭慧法師接洽,希望為他出一本學術性的論集,以資鼓勵有更多的佛教青年,加入寫作的陣容。

佛教的化世功能,端賴佛教徒的言教及身教,佛教為歷史留下的文化遺產,則在於三藏聖典及祖師們的撰述,凡是佛教隆盛的時代,必定有大量的文獻流傳。所以我們要有實踐與學問並重的佛教人才,佛教才能在明日的社會爭取到生存的空間。

以我的觀點,做為一個佛教的信仰者,可以沒有個人的事業和地位,卻不能沒有護法的熱忱與弘法的願心;真心護持佛教,必定會以身作則地從事佛法的修證工夫;有願弘揚佛法,必定會全心以赴地從事法義的探究工作。若把學問與修行斬成兩截,那是不正確的看法,因為印度的諸大菩薩,如馬鳴、龍樹、無著、世親,中國諸大祖師,如智者、賢首、道宣、永明、蓮池、蕅益,無一不是戒行冰清而禪慧麗天的大師,他們都有著述傳世。

本書作者,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出家後事母至孝而學法不懈,以自修佛學至今日的功力,固由於天賦異稟,尤出於奮勉過人。

觀本書所收各篇的所涉範圍,從宗教、學術、戒律、緣起論、《妙雲集》,而至瑜伽、唯識思想,作者思考問題,也能帶動讀者思考問題。欣喜見到青年法師中,有如此活力的人才,謹申所見,用報作者囑序之雅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惠敏仁者等著《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一)》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見正仁者《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