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正見法師英譯《華嚴經.如來出現品》
印度大乘聖典的出現,可以分作初中後的三期,般若及華嚴兩大系統,則屬於初期。華嚴略晚於般若,般若宣揚畢竟空的勝義,華嚴則依於空義,建立純淨無限的妙有世界。
《華嚴經》的部帙浩大,內容雖豐富,思想則一貫,所以它不是編集不同經典而成叢書,乃是首尾一貫的大經。
從原始佛教的業感緣起的人生觀,到《華嚴經》中則發展為淨心緣起的世界觀,其所說「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因緣分,皆依於一心」。故在《般若經》的十二緣起是出於妄心,《華嚴經》的三界由於心,是指的淨心。此乃本經特有的思想。
什麼是清淨心的妙有,《華嚴經》認為全法界(宇宙),皆是清淨的法身佛毘盧遮那(Vairocana)的顯現,這就是妙有的淨心緣起觀。
在西元一五○年至二五○年之間,《華嚴經》已在印度流傳,它的漢譯本,有簡有繁。除了大家知道的那樣,《華嚴經》有六十卷、八十卷、四十卷的三種譯本之外,尚有四十三種屬於《華嚴經》系統的經典,短的僅一卷,長的為十卷,例如西晉(西元二六五─三一六年)竺法護(Dharmarakṣa)翻譯的《佛說如來興顯經》計四卷,詳說如來出現及佛界之真義,即是八十卷《華嚴經.如來出現品》的異譯。
原籍南斯拉夫的正見比丘,不僅英文程度好,中文能力也強,尤其他又具備相當深的佛學基礎知識。近兩年多來,偶到紐約東初禪寺(英文名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Culture)及臺北的法鼓山(Dharma Drum
Mountain)小住,使我知道他正在研究《華嚴經》,並且翻譯其中的〈如來出現品〉為英文。最近他以全部的文稿示我,得悉他不僅翻譯經文,同時也引用了中國古代華嚴學者如宗密及李通玄的看法,以便利讀者的了解。尤其在譯文之前,也對佛果位的意義,《華嚴經》的來源、傳承、特色,〈如來出現品〉在整體《華嚴經》中的地位,以及有關研究此品的文獻(Documents)等,做了分析介紹,的確是一冊相當好的作品。當它由著名的Wisdom出版公司出版前,我應作者之請為之寫序,乃是一項光榮。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愍生法師《辨破楞嚴真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