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楊蓓居士《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掌握溝通之道

聖嚴法師

序楊蓓居士《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掌握溝通之道

人,打從初出娘胎開始,就註定了必須面對人際關係的命運。是幸運,也是不幸。因為,能有許多的關係人,做為自己的支援者,所以值得慶幸;因為,有許多的關係人,帶來複雜而多樣化的狀況,而窮於因應,所以做人很難。

人際的關係,能夠圓熟自在,而又不失做人的原則,便會受人尊敬和信賴,自己也會活得輕鬆和愉快。如何達成這樣的目標,幾乎是人人都希望知道的訣竅。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其成敗的因素很多,綜合地說,大概不出於:一、接納他人;二、被他人接納。一般人的習性,都是希望他人接納自己,卻不先考慮他人願不願意接納自己。但是,如果雙方都是抱持這樣的心態,必然會造成衝突!如果能先放下自我的考量而理解他人,並且接納他人,便很有可能也被他人接納了。這其中的關鍵便是:若想他人接納我,必先設法接納人。

我對於做人方法的勸勉,共分三個層次:一、自我肯定的自知之明;二、自我成長的反省改進;三、消融自我的絕對奉獻。在這三個層次的過程中,以接納他人做為貫串,以識己識人做為溝通,以放下自我做為完成自我的方法。

近年來,在坊間可以看到不少有關於心理輔導、人格成長、訓練人際互動關係、培養溝通協調能力的指導書或參考書,也出現了好多位此一領域中的專家學者,為我們的社會增加了大批優秀的管理階層的領導人才。楊蓓教授,便是這些專家中的佼佼者,她也是我們法鼓山僧團邀聘的特約講師,曾為我的僧尼弟子們上過幾個系列的輔導課,我亦偶爾列席旁聽,見她不厭其煩地解答問題,層次分明地疏導問題,經常引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以娓娓而談的語態,來表達其論點的重心所在;以敘述一個一個小故事的方式,來說明人際互動關係的平衡點,這正是一位好老師的精彩處,如果沒有長期的用心,不可能有這種程度的火候。

現在,我讀楊蓓教授的《自在溝通》,就跟坐在教室中聽她上課一樣,覺得平易近人,而又處處指出溝通的心態、溝通的技巧、溝通原則的所在。

人間的學問,雖有隔行如隔山之說,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再匯集到人文的立場,彼此之間,應該是相接相通的,所以我不僅欣賞楊蓓教授這本著作的內容,甚至要說獲益良多。楊蓓教授,在參加了我所主持的禪修營之後,也正式開始學佛了。可見我與她之間,是亦師亦友,互為師友的關係。在本書出版之前,我有幸先讀為快,謹以數語,用以為序。至於其精闢而又流暢的內容,請諸位讀者們,用自己的智慧來閱讀吧。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於幼華居士編著《環境與人》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推薦序《世界徵象》——化危機為轉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