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梁寒衣居士《無涯歌——元曉大師傳》——才氣縱橫的女作家寫活了才氣縱橫的佛學大師

聖嚴法師

序梁寒衣居士《無涯歌——元曉大師傳》——才氣縱橫的女作家寫活了才氣縱橫的佛學大師

近年來,我應邀為好多位專家學者及散文家們的作品,寫了序,而以寫這一篇序的收穫最多。

因為傳中的主人翁,是古代朝鮮半島的兩位佛學大師。當我於老病忙碌中,抽空一口氣讀完梁寒衣女士的這部近著,便迫不及待地檢閱了許多相關的古籍,除了詳查史傳資料,也勤讀這兩位大師的遺著。讓我欣賞到的,不僅是文學,尤其是佛學。

元曉及義湘,是活躍於西元第七世紀的大思想家,相當於中國唐太宗及唐高宗時代,那也是新羅佛教在義理發揮方面,最輝煌的階段。元曉是一個自學自通的人,不唯漢文的辭章華美、學問淵博,而其思想的縝密敏銳,就像是萬江入海,自然流暢,奔騰之中有其謹嚴的條理。所以他雖未入唐求法,而其深厚的佛學修養,震古鑠今。一生著作,多達八十一部,現存於釋藏中的尚有一十八種,已經散佚而有書名可稽的也有二十七種。他對漢傳系的佛教傳播,影響至為深遠。

義湘是新羅入唐求法僧中的佼佼者,他在中國遊學於「華嚴宗」第二代祖師智儼的門下,與賢首法藏是同學,且為法藏推崇備至,他留下的著作,雖沒有元曉那麼多,但卻是海東華嚴宗的初祖,座下的龍象人才眾多,傑出而聞名於後世的有十位,號稱十大德。

由於元曉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從他深廣的佛學造詣來看,有點像是印度的龍樹及世親,都被譽為百部論主。從他佯狂的行狀事蹟來看,有點像中國的保誌公、傅大士、布袋、濟公。滿腹經論而行儀出格,極富於戲劇性,正好是小說題材的對象,但也不容易寫得向讀者討好。

可是梁寒衣的這部傳記小說,卻被她做到了。

本書呈現的史傳資料,大體是可信的,所以也是一部歷史小說。梁居士以非常用心細膩的手法,運用了那個稱為三國分裂時代的戰亂背景,以及元曉、義湘等的傳記文獻,再以豐富的想像力,創作出了這部小說。

在近幾年前,韓國曾經製作了一部名為《元曉大師》的影集,我只聽到許多人的讚賞,這回為了增加一點參考的依據,特別借來,發現那套影集,跟佛教史傳記載的事實有不少出入,為了渲染戲劇化的效果,甚至也把史傳中的重要情節扭曲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把梁寒衣的這部小說拍成影集,相信會更有看頭。書中寫活了幾個人物,除了元曉為主角,義湘為配角,尚有古訥、瑤石公主、大安,也極生動。寫宮闈鬥爭、三國戰亂、高僧們的胸襟、凡僧們的矛盾、佛教徒的流俗風氣,把人性的優劣,赤裸裸地剖析,都很討喜。

本書的作者,對於佛學也不外行,她在書中,至少已掌握了《大乘起信論》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的要點,也運用到《金剛三昧經》所說「心無出入,本如來藏,性寂不動」的道理。這也正是元曉於悟得清淨與不清淨,皆出於心的分別執著,若住於「無相而無不相」的無心而心智朗然,那就是「心淨國土淨」的維摩境界了。作者又活用了《華嚴經》的〈淨行品〉,譜出了元曉用來普化人間的〈無涯歌〉,也是很討好的。

原先,本書是應我們法鼓文化的青少年讀物「高僧小說系列」寫的,由於它的性質不同,很難歸屬於這個系列,所以讓給了九歌公司,對於我們的法鼓文化而言,真是有些捨不得。

總之,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序文:本書是由一位才氣縱橫的女作家,寫活了新羅佛教史上一位才氣縱橫的佛學大師。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推薦序楊幼蘭居士譯《一分鐘改變人生》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林其賢居士《聖嚴法師七十年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