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林子青居士文集》
有關我與林子青老居士的因緣,在我的《火宅清涼》第八節中,曾經比較詳細的介紹過。
關於這部文集的編成及出版,便是由於我在一九九一年春到北京訪問時,當面向他勸請邀約的。一則我知道他的一生寫過不少與近代佛教文史相關的論文及散文,若不及早由他親自輯集成書,時間久了,恐怕會不易收集,散佚了就是文獻史料的損失,非常可惜。二則林子老是我留在大陸的少數老師之一,他的文采與人品,一向使我景仰,為了報答他對我生平的影響,所以願意為他出版這部文集。
林子老生於一九一○年,畢竟歲數大了,對於編輯他自己的文集之事,有點意興闌珊,一九九五年林子老因參加「弘一大師墨寶展」來臺,我再度敦勸,進度還是十分緩慢,幸有他的女兒林志明女士,從中協助聯繫,也幫忙整理並且催促,終於將一大包的原稿資料,託由她外孫女帶到了臺灣,使我如獲至寶。卻由於文章中有些處所與現下時空稍感不妥者,尤其要將大量的簡體字,轉成繁體,使得法鼓文化公司的編輯同仁,頗費周章,跟林子老之間的書信往還,一再磋商,以致延遲至今,始得問世。今年林子老已經九十高齡,正好以此為他祝壽,這是我最高興的事,相信也是林子老喜歡的一份壽禮。
本書作者,是研究弘一大師最具權威的專家。對於近代中國佛教的傑出人物以及書畫藝術,均有獨到的認識。所以讀完第一冊的十五萬字,無異是親炙到了弘一、太虛、曼殊、八大、石濤等諸大師的芳範。
本書的作者對於中國佛教的歷代高僧、生活規制,遺事佳話,有其深度的探索,因此讀完第二冊的十七萬字,對於中國歷代的諸祖,例如禪宗、淨土宗、律宗的大師們,就會有更明確的印象,對於傳戒及佛門儀軌,也會了解其源由。
本書作者,對於房山石經的研究,用力極深。對於《大藏經》的翻譯、刊行、版本,也花了很多心力。對於歷代僧人從事塔寺及橋樑的建築,調查、考查,為佛教保留了珍貴的文化史頁。所以讀完第三冊的十七萬字,可以認知中國佛教的歷代文物,真是琳琅滿目,瑰麗無量。
因為林子老精通佛學、史學、文學,也能嫻熟地運用漢文、日文、英文。畢其一生,從事佛教文史的研究與教學,所以文字素養加上學術的基礎,使得本書的可讀性很高。可以做為文學的佛學作品讀,也可以做為史學的文學作品讀。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林其賢居士《聖嚴法師七十年譜》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法鼓山九二一震災週年紀實《人心重建——法鼓山的任務》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