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法鼓山九二一震災週年紀實《人心重建——法鼓山的任務》

聖嚴法師

序法鼓山九二一震災週年紀實《人心重建——法鼓山的任務》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在臺灣的大地震,很快已經屆滿一週年了。

在這一年之中,法鼓山自始至終都與受災的菩薩們患難與共,不僅深入災區救援,並且持續提供實質上的幫助,以及精神上的支援。

歷經這樣巨大的變故,有許多人不願再提起九二一大地震這件事,也不願回顧地震所造成的苦難,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經恢復平靜,但是在內心深處,慘痛的經驗所帶來的悲慟,其實並沒有消失。

因此在地震災變發生之後,我就思考到,災後的「人心重建」,將會是最艱鉅的工作,可能需要投注十到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法鼓山為了人心的安頓,發願要長期在災區以及全臺灣進行這項工作,因此成立了「安心服務團」。

事實上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之後,法鼓山各地區的義工菩薩們,便自動自發投入救災的行列。由於法鼓山從來沒有過類似的救災經驗,所以剛開始幾天並沒有一定的計畫和指揮系統。可是當我到災區慰問的時候,隨處都可以看到穿著法鼓山義工服的菩薩們,正在進行救援以及慰訪的工作。而我們所設置的臨時救災中心,也儼然成為救濟物品的發放中心,許多善心人士都很主動把物資交給法鼓山來處理。也有一些菩薩,本來不是我們法鼓山的信眾,也主動來到我們的臨時救災中心,加入我們的行列,令我十分感動。

經過幾天之後,我們開始有了計畫,首先在災區設立了救災指揮站,同時安排來自全省各地的義工菩薩,一批批進入災區服務。其中在東勢地區,我們只是派人前去指導,協助他們自己組成救援團體,由他們自己幫助自己,結果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當我抵達當地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穿上了法鼓山的義工制服,很感謝我們所提供的指導與協助。這於是引發了我一個靈感,那就是:從外地進入災區救援固然是需要的,可是由於地緣的關係,很可能會事倍功半,如果能由當地人互助自救,會是更有效的。

因此,當「安心服務團」成立之後,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相關的課程,授課對象除了有熱心投入災區服務的各地義工,也特別針對災區的民眾開課;許多受災的菩薩們,因此成為「安心服務團」的重要成員。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為他人療傷,往往也是為自己療傷最好的辦法。

震災發生之後,很多人房子倒了、親人往生了,或者是農田毀壞了,一時間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災民最欠缺、最急需的是物資的協助,因此我們首要的救援行動,也是盡量想辦法提供帳篷、食物、飲水等物資,並且提供金錢的協助。但是在臺灣的社會環境中,要維持最低的生活條件,取得基本的溫飽,是比較容易的,房子雖然不是那麼容易馬上可以建好,但還是可以慢慢找到遮雨避風的住宿之所。反而目前他們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是震災所帶來的心理上的創傷——恐懼、悲傷、憂愁、無奈以及失落感等,不知如何自處,不知道何去何從?這不是靠物資的救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一再強調「心靈重建」的重要,希望大家能對自己產生信心,對未來懷抱希望,對過去坦然面對。我告訴受災的民眾說:「只要你還有一口呼吸在,表示你還有無限的希望,這就是最大的財富。」

我也告訴他們,天災已經造成我們很大的傷害和損失,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只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不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佛陀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被射了一枝箭,最重要的應該是趕快療傷,而不是放任傷口不管,一直去研究這枝箭的材質、是誰射的等問題,更不該愚蠢到拿第二枝箭,再射自己一次;而懊惱、後悔等負面的情緒,就如同第二枝箭。

我又提出一個觀念:「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在這次震災之中,罹難的菩薩們都是我們的老師,是救了我們下一代的大菩薩。」我又說:「受災的人還能救災,那真是大菩薩。」菩薩都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所以,在這次災難發生之後,也成就了許多人的菩薩心,在此我們要虔誠地感謝,有那麼多人共同參與救災行動。

我又提出的另一個觀念是,已經往生的人並不希望活著的親人,永遠為他們的過世而痛苦、悲傷。生者為了協助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要很勇敢地活下去,為他們多念佛、祈願。類似這樣的觀念,對災區的菩薩們是非常有用的。

這本週年紀實,除了為我們留下震災的歷史資料外,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菩薩們的愛心,我願意在此時,向全體參與救災工作的菩薩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和謝意。

本書主編楊慧華菩薩,為了編寫這冊紀實,不眠不休、廢寢忘食、忍苦耐勞,她也是這次震災之後,自始至終都走在第一線的人,實際參與策畫及執行等工作,所以,本書資料的蒐集和文字的編寫,都能得心應手。我要在此特別表示感謝。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林子青居士文集》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李恆鉞長者遺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