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張草居士《明日滅亡》
這本書是作者所寫「滅亡三部曲」的完結篇,凡是讀過《北京滅亡》及《諸神滅亡》兩書的人,都已知道張草先生在科幻小說界,不僅是今日的新秀,其實已是頂尖的能手和高手。
我不懂小說的種類究竟有多少,至於科幻小說乃是結合了神怪、武俠、傳奇、歷史、科學、宗教、社會、言情等各類小說的長處,加上作者豐富的想像力,能把怪誕離奇得出乎常情的故事情節,寫得出神入化,而且合情合理;能將書中的人物,穿透時空,可使過去及未來,倒轉重疊、任意交錯,呈現於一個一個的場景之中。
因此要把科幻小說寫得懸疑重重,高潮起伏,氣勢迴蕩,除了作者的想像力,尤其重要的是文學創作的素養,足夠的科技及人文知識,精細的觀察能力,清晰而又複雜的表達手法。
作者寫《明日滅亡》,如果是預言,當然說得通,如果是故事,依常識而言,就不合情理了,可是通過科幻的敘述,能將時空倒置逆轉,生活在今天的人類,便可親眼見到明日世界的毀滅。以宗教經驗來說,這應該就是被稱為天眼通的範疇了。因為運用宿命通能看到過去時空中的景物,藉天眼通可看到未來時空中的景物。能不能把已過世的人送往未來的時空,能不能把今天的人送回歷史上已成過去的時空?從神通的原則來說,那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神足通僅用於當時的空間環境,變大小、變遠近、變多少。可是在張草的科幻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就能自由自在地優游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之間,也就帶領著讀者們,縱貫三世、橫遍十方、做穿越時空的遨遊,比起列子的〈御風〉,莊子的〈逍遙〉,更富於想像力了,也比一般所說的神通力還要棋高一著。
不過,作者是一位已經學佛多年的佛教徒,本名張容,閱讀過不少的佛書,二○○○年來到法鼓山的農禪寺,正式皈依了三寶,我給他取的法名是常運,因此他在寫「滅亡三部曲」時,雖以科幻的筆觸,創造人物、描寫景象、敘述故事,萬分精彩,也總會提醒讀者,幻化是無常的,所以稱為「滅亡三部曲」。特別是在《明日滅亡》之中,非常熟練地引用了不少佛學的知識和觀點,也可以說,這是一部寓佛學的小說。他自己告訴我:「本書為科學加歷史加佛學加預言之綜合,試圖以更廣闊的視角,檢視成住壞空之無常。」
我對科幻小說是外行,但也翻閱過幾本倪匡先生的作品,所以也能看出,張草先生的確又是另一位箇中的奇才,何況他是藉科幻小說的創作,向當今學養豐富的讀者們介紹佛法,因此略述所見,算作是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江曉航先生《觀世音菩薩聖像百幀(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