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法鼓人文學報》創刊號
《法鼓人文學報》的創刊,是一大事因緣。在學報發刊伊始,我願就《法鼓人文學報》的緣起、宗旨與願景,略加說明,以就教於海內外讀者。
人類歷史進入第三個千年紀元,充斥於世界各地的現象是戰火頻仍,社會動盪,政治鬥爭激烈,人心苦悶不安。這些現象的根源在於人心。《大乘起信論》云:「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所以,我從一九八九年創立法鼓山,就提倡「心靈環保」做為對治世紀亂象的藥方。三界火宅,有身皆苦,二十一世紀人類離苦得樂的根本正道,唯有求之於心靈之淨化。只有徹底講求「心靈環保」,才能將人文關懷、自然關懷真正實踐於大眾生活之上。
本於上述理念,我們經過長期的籌備,即將創辦法鼓人文社會學院,以教化青年,接引後學,為國家社會培育新時代的人才。《法鼓人文學報》的創刊,正是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這份學報自立於從嚴謹的學術立場,探索人文學術的各種議題,尤其對「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的相關課題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我們希望以《法鼓人文學報》做為海內外人文學術界對話的平台,並以學報帶動本校人文學術研究的高度、廣度與深度,我們更希望,這份學報能與關心人文學術的朋友,共同深入挖掘,我們東方人文思想的傳統,融舊鑄新,並參與二十一世紀諸大宗教與文化的對話,以致力於世界的和平與人心的平安。
總之,道假眾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的創立,雖然僅是法鼓山教育事業的一個起點而已,但是在長達十年的籌備過程中,卻是匯聚十方大眾的心力,才能規模初具。展望未來,《法鼓人文學報》秉持學術開放與學術自由之理念,更需要海內外學術先進與十方大德堅定不移的鼎力支持,共同為二十一世紀人文學術研究開創新局。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施叔青居士《心在何處——追隨聖嚴法師走江湖訪禪寺》——禪法長河增一瓢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