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慈基會特刊《感恩與分享——走過二○○五年》——表達人間的一份溫暖

聖嚴法師

序慈基會特刊《感恩與分享——走過二○○五年》——表達人間的一份溫暖

這次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出版的《感恩與分享》特刊,副題是「走過二○○五年」,內容是向所有的支持者、贊助者以及參與的奉獻者,表達我們衷心的感恩,同時也向大家分享,至二○○五年底為止,我們的心得與成果。

事實上,我們感恩的對象,不僅僅是付出者、奉獻者,我們也要感恩有這些因緣,讓我們從奉獻中受教育,而成長而淨化我們自己。對於能夠讓我們奉獻的國內外各種狀況下的受災戶、貧民戶或者清寒的學生,都要把他們當成是佛菩薩的化身,或者是佛菩薩藉由他們的故事來向我們說法,來讓我們成長,就是所謂菩薩的示現。

如果能夠有這層認識,當我們參與奉獻的時候,就會對奉獻的對象感恩、尊敬。他們是來成就我們的,為了成就我們,所以受苦受難。用這個角度來看待受苦受難的菩薩,我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是施予者,而他們是受惠者。實際上,我們做的只是雪中送炭,只是表達人間的一份溫暖,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人伸出溫暖的手,讓他們有勇氣繼續努力,繼續往光明和希望的一面前進,對生命珍惜,對生存喜悅。真正的救濟,並不是我們可以給予的,而是要靠他們自己的努力,所以,我們要懷著慚愧心來感恩他們。

除了感恩,也是報恩。佛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如何地報答四重恩?最好的途徑就是救濟苦難中的眾生。四重恩是指的父母恩、三寶恩、師長恩、眾生恩。也有一說是國家恩、三寶恩、父母師長恩、眾生恩。不過,此處所講的國家恩,乃是指的大社會,並非單一的地區或者國家。

要真正的報答四重恩是很不容易的,像是我對我的父母,我父母的恩情,我無從報起。還有對於我的師長、我的恩人,以及幫助我成長的人,當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已不在我身邊,我失去了報恩的機會,我只有把我自己奉獻給整個社會和一切的眾生。這是我要跟所有慈善基金會的菩薩們分享的感恩觀念。

此外,我一向說,法鼓山是一個辦教育的團體,主要是三大教育,有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和大關懷教育。我們慈善基金會所做的工作是屬於大關懷教育。所謂大關懷就是普遍的關懷,要關懷我們團體內的信眾,也要關懷團體外的人;要關懷國內,也要關懷國外;要關懷現在的人,也要關懷後代的子孫。行有餘力的時候,也要關懷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必須救災、救難、救苦、救急。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絕對不可忘記我們是賦有教育任務和教育責任的。教育的任務,首先就是把自己教育好。用什麼來教育自己?當我們在關懷的時候,或者是與社會上各種慈善團體互往、參與,不僅僅是在人力、物力上來幫助人,更要用法鼓山的理念來產生教育的功能。

我們教育的重點是四種環保,而以心靈環保為主軸。我們的心一定要練習著保持清淨。用感恩心、慚愧心、報恩心、感謝心來待人處事,自然而然我們的精神就會提昇起來;要隨時隨地學習法鼓山落成大典的主題「大悲心起」,效法觀音菩薩的精神,做觀音菩薩的化身。這樣一來,儘管自己還有煩惱,可能內心還有衝突,但是當我們去參與救濟、關懷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學習著做觀世音菩薩,給人溫暖,給人安全,給人一種受到照顧、扶助、愛護和認同的感受,這就是同理心。深層的同理心,也就是大慈悲心。

以「大悲心起」來勉勵自己,捐助需要幫助的人,自己也投入時間,這樣子我們就是在受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家,能使得接觸我們的人,不僅得到物質上的幫助,也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對於未來的希望,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其次,禮儀環保,對人要有禮貌。從團體來講,只有兩個人以上一起行動,服裝應該是整齊的,才能夠表現法鼓山的精神。一個人、兩個人,一百個人都是相同的。不要兩個人以上,態度、行為就參差不齊了。個人要有儀態,團體要重視整齊和諧,就是我們說的「悲智和敬」。在這個原則下,大家共同來從事關懷的工作,就是關懷的教育。

第三,生活環保。從事慈善工作的時候,要把一個錢當兩個錢用,金錢與物資不可浪費。我們看到有些救災的場合,因為物資過剩而造成浪費,非常可惜。因此,我們在提供救援物資時,必須要考慮到什麼是災民的真正所需。另一方面,自己要節省,除了安全和健康的必需品之外,不可浪費。我們救災的每一分錢,都是捐助者的慈悲心,要把每一分錢用到被救濟者的身上。我在這裡勉勵所有的工作人員,生活要簡樸、要節儉,要有計畫。

第四,自然環保,就是對於大自然生態的保護。平時也好,災區也好,我們對於自然環境的一草一木,乃至於小昆蟲、小動物,都應該保護牠們,即使如毒蛇對人類有傷害的威脅,也應該保護牠們生存的空間。自然生態裡的每一種動物都有各自的功能,不要以我們人類的角度,認為牠們有害、可能傷人,就去虐待或者殺害牠們。這就是對大自然的保護。另外,要適度地宣導,今天許多的大災難,如風災、水災、土石流、地震,或者是新流行的怪病,都跟人類破壞大自然的平衡有關。人類什麼動物都吃,結果病從口入,帶來各種古怪的病。還有現代社會運用科技、化學的有毒飼料、營養劑、農藥,造成陸地與海洋的嚴重汙染,稱為共業所感,這個觀念也要常常宣導。

我們在從事大關懷教育的時候,如果能夠把四種環保一起推廣出去,相信所有的參與者、響應者、施者和受施者,都能用法鼓山的理念來提昇自己的品質,同時也把我們的理念普及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慈善基金會的規模不大、能力有限,但是希望我們的力量就像是一盞燈,一盞大慈悲心的無盡燈,能把慈悲的光傳給全世界,達成全世界的淨化。

再次地感恩,感恩所有參與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每一個成員,以及認同、支持、協助我們的每一位菩薩,我在這裡致上無限的敬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江逸子居士《因果圖鑑——地獄變相圖釋文》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上篇 他序|序沈芯菱居士《一○○萬的願望》——臺灣新希望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