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自序(英文本)
我曾經以中文及日文寫過不少書,一九七五年冬,我到了美國,便有好多人希望我,也用英文介紹禪的思想、禪的體驗和禪的修行方法。遺憾的是,我的英文表達能力不夠,使我無法報答他們的美意。
幸運的是,我在美國的弟子及學生之中,有幾位是中英文程度都相當好的人,當我講出任何關於禪的主題之時,都會被立刻譯成英語,經過整理、編輯,便成了一篇篇的文章,自一九七七年三月起,在我們自己出版的《禪》雜誌及《禪通訊》上,逐期地陸續刊載出來,並且受到不少讀者的愛好。這也正是出版本書的第一個因緣。
禪,本來是直指人心之本源的無上真理,它不否定什麼,也不肯定什麼,不必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它,即使用盡了一切語文的表達方式,也無法把禪這樣東西表達出來。因為禪是超越了一切知識、思想、邏輯、觀念、符號的實在。你可以稱它為空,但不是什麼也沒有的空,你可以稱它為有,又不等於常識世界的有。它是視之無色、聽之無聲、嗅之無味、捉摸之無感觸、嘗之亦無滋味的存在,但也未嘗離開我們日常所處的世界。所以它是到處都有、時時都有、人人本有的。但是唯有通過了修行的方法始能體驗到禪,它本來就是我們自己,卻是從未見過面的自己。這個自己,可稱為自性清淨心,或稱為佛性,它已從自我中心的時空之中得到解放,它既與全部的時空相等的長久和廣大,也不受時空的觀念所拘束。那是純淨的智慧,也是超絕的自在。然而,禪雖無法用語文表達,進入禪門的修行方法和修行過程的指導,仍得假藉語文作橋樑。這是出版本書的第二個因緣。
我來美國之後,講過許多不同的主題,對於美國的聽眾,多少均有用處。我的弟子和學生們,認為在所有的主題之中,關於禪七以及禪七的效果,最具特色,所以本書的編者,從我五年多來的講稿之中,選取了與禪七有關的文章,重新組織,編輯成書。願見此書的出版,能為對它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僅帶來關於禪的消息,也能提供禪對美國社會的利益,這是出版本書的第三個因緣。
本書編輯組的優婆塞王明怡君、比丘果忍甘迺迪(Paul Kennedy)、沙彌尼果閑史華恩(Karen
Zinn)、優婆塞史蒂文生(Dan Stevenson)等四位,不僅為我擔任翻譯、也為本書的編校,出力良多。文字的潤飾是 Harry Miller,美術設計是 Marina
Heau,總其成者、花費的心血最多,乃是 Ernest Heau。我在此向他們表示謝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下篇 自序|《密教史》譯序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