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下篇 自序|《聖嚴法師教禪坐》大陸版序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大陸版序

回憶我從一九七六年起,於美東地區教授禪的修行觀念及其方法以來,在東西方幾乎遍及各大洲,直接或間接以此與人結緣,層面日益深廣。過程中所做講錄,被整理而集印成中英等各種語文出版者,迄今已達三十多冊。這冊小書,能被北京宗教出版社接受出版,又是一項榮幸!

禪,可以分作禪定學及禪學的兩門學問來看,在印度佛教經論中所介紹的禪那,乃屬於禪定學,稱為禪觀、禪數,是以修習禪定為目的,必須是長年累月,退隱山林,修呼吸法、住心,以九次第定為階梯,以四聲聞果為目標。乃是解脫道的修行途徑。

另一種則是盛行在中國中唐以來的禪宗,雖是根源於梁武帝時代來華的菩提達摩,卻成熟於第六祖惠能,立基於百丈懷海建立了叢林式的農禪制度,將禪法的修行,轉成為生活化、人間化、普及化的型態,禪修者不必離群獨居,不必逃避世間,甚至不一定要終身出家。只要隨時隨地承擔一切也放下一切,活生生的過生活,踏踏實實地生活在當下現在的一念、一物、一事、一境之中,而不以主觀的自我及客觀的他者,來規範判斷其善惡好壞,你便是一個從煩惱獲得解脫的自由人,此乃屬於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法門。

如果要修行禪定學,不論依據大乘或小乘經論的步驟,都很繁瑣,要獲得禪定的身心利益,必得花上長時間的功力。至於中國的禪法,只要掌握到《六祖壇經》所說:「不思善不思惡」而練習體驗「無相」、「無念」、「無住」的原則,你即可立時頓悟。

如果開始時無法立即承擔一切放下一切,不妨首先從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況(例如呼吸)和觀察自己的身心反應,來了解自己的存在,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生理現象及心理行為,如此則你會肯定你的存在是事實,卻不會執著你的存在是永恆不變。在肯定自我的同時,也在成長自我及消融自我。

所以本書中介紹的課程,雖只有三天及一天,假如用之順利,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晚練習,隨時隨地可用。真如原版自序中已說,本書是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四年我在臺北及紐約兩地,對社會菁英禪修營學員做的講錄。時隔十多年,本書也給無法參加我親自指導禪修的朋友們,透露了一點訊息,但願大陸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吝指教。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下篇 自序|序單德興居士譯《禪無所求——聖嚴法師的〈心銘〉十二講》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5 書序|下篇 自序|序《遊心禪悅——聖嚴法師 法語.墨緣.興學 墨迹選》——我的書法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