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
可參閱《太虛大師全書》第二編〈人生佛學的說明〉。
可參閱《太虛大師全書》第十編〈現代僧教育的危亡與佛教的前途〉。
可參閱《太虛大師全書》第十七編〈中國是否有僧伽問題之辯論〉。
可參閱《太虛大師全書》第九編〈精誠團結與佛教之調整〉。
可參閱印順導師《遊心法海六十年》。
可參閱林語堂《生活的藝術》第四章〈論近人情〉。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一集第一卷〈文學改良芻議〉。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二集第一卷〈《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一集第二卷〈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一集第四卷〈不朽〉。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三集第一卷〈我們對於西洋現代文明的態度〉。
同校註11。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二集第二卷。
可參閱《胡適文存》第三集第二卷〈讀書〉。
胡適已於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逝於臺北。
同校註8。
可參閱《太虛大師全書》第八編〈律釋:優婆塞戒經講錄上〉。
參見《優婆塞戒經》卷一(T24, no. 1488, p. 1035b22-24)。
參見《海潮音》四十三卷四月號〈受戒燃香是必要的嗎?〉。
參見《優婆塞戒經》卷二(T24, no. 1488, p. 1041a4-5)等。
出自唐代韓愈〈師說〉。
參見《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六(T12, no. 374, p. 519c28-29)。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出自蘇軾〈范增論〉。
可參閱《魏書.釋老志》。
參見《六祖壇經》(T48, no. 2008, p. 351c9-10)。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6 評介|下篇 書評|一切眾生皆成佛道——《法華經》義示佛本懷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