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聖嚴法師

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人類文明已進入二十一世紀,雖然由於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在資訊、交通、生活資源等各方面,都比過去更方便更富裕,但也使得各種傳統的價值觀,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

尤其對於一般保守性的宗教信仰、種族尊嚴、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等,在機制全球化、社會多元化、思潮後現代化的局面下,無時無處,不在遭受著批判和激盪。

宗教乃是全人類共同的源頭和依歸,我們又不能否認,由於若干保守的宗教人士,易將異己者誤視為邪惡,形成排斥和對立,製造仇恨與衝突,這是我們必須化解的問題。

以奉獻和布施化解衝突

本次會議應該討論的重點,是宗教領袖如何協助聯合國,來化解宗教與族群的衝突?如何紓解世界的貧窮問題?如何做好全球性的環保工作?以及如何消弭暴力的戰爭與恐怖的攻擊事件?

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的宗教領袖,必須於傳播各自所信的宗教之外,也應扮演好挽救人類危機的多重角色。

這些項目,也正是我所屬的團體「法鼓山」,在最近十多年來努力倡導及實踐的工作。現在介紹如下,敬請指教:

一、如何化解衝突?不論是宗教、政治、文化等各種族群之間,均應有「求同存異」的共識。當在追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標時,不妨允許有歧異的想法和作法,例如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之中的成員,也允許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一樣。

中國儒家主張「和而不同」;佛說「眾生有種種根性,都有成道的機會」;又說「叢林之中,能容千萬種眾生」。其實,宗教不會有衝突,被信的神也不會有問題,唯有人類愚昧的詮釋,才會造成對立與衝突。所以我們必須呼籲:凡在聖典中見有與人類和平牴觸的文字,均應給予新的詮釋。

二、如何紓解貧窮?貧窮應該有二類,一類是物質的,另一類是心靈的。物質的貧窮,使人的生活困苦;心靈的貧窮,卻能造成毀滅性的大災難。物質貧窮的族群,非常可憐;心靈貧窮的族群,則極具危險性。今天在國際間人道救援的對象,除了荒旱、水澇、地震等災區,主要的還有兵亂的戰區。由於生產力的不足和遭到戰爭的破壞,所以物質貧窮;族群之間的衝突和戰爭,則是由於心靈的貧窮。

因此,我們如果希望紓解貧窮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由宗教領袖們來鼓勵人人發願,轉變掠取和占有的自私心,而成為慈悲心的奉獻和布施,物質富裕的族群,應當奉獻和布施;物質貧窮的族群,也該用隨喜的心做布施。若能普遍推廣這種奉獻和布施的運動,既可紓解物質的貧窮,也可解決心靈的貧窮,世界的永久和平才有希望。

永久和平建築在尊重、寬容之上

三、如何做好環保工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已在迅速惡化中,主要是出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及浪費,造成自然資源及生活環境的大量損耗及破壞,故對於如何做好環保工作,已是燃眉之急。可是環保必須要從世人價值觀念的改變做起,所以我們法鼓山這個團體,正在以心靈環保為主軸,再推展出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資源及自然生態的環保。

心靈環保是向內心省察,啟發智慧心及慈悲心,心靈富裕之後,便有充分的安定感及安全感,對內心、對外境,便不會矛盾衝突;與人相處之際,便會尊重對方,時時以禮相待;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不會因為奢求物質享受的滿足而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環境。因此,對於宗教領袖而言,心靈環保特別重要。

四、如何消弭暴力及恐怖事件?站在宗教領袖的立場,慈悲和博愛,乃是絕對的真理,正義及和平,不可能分離。如果為了主持正義、崇拜真理,而訴諸暴力及恐怖的行為,都是必須接受勸阻的,也是應該受到譴責的。

動用武力,也許會有暫時的震懾作用,永久和平的基礎卻必然要建築在對等的尊重及相互的寬容之上,不僅是互惠互利,甚至要做不求回饋的布施,要做無條件的奉獻。在全心的布施及全力的奉獻中,自己必然生產得最多,成長得最快,也最強大,所以也是徹底消弭暴力及恐怖事件的最好辦法。

綜合以上所說的求同存異、奉獻布施、心靈環保、尊重寬容,便能使得人類可望在本世紀中,漸漸獲得普遍的和平,這也正是我們提倡的願景:祈禱天國降臨到地球,把人間建設成為淨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心靈環保——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結合婦女力量尋求世界和平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