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心靈環保——闡明心靈環保的精義,以及與心靈貧窮的關聯
一、環保觀念必須突破
(一)檢討現代文明的環保觀念
1.是在保護自然資源的永續使用:但是除了太陽能和雷電等,沒有幾樣自然資源是可被永續開發和永續使用的,這包括空氣、水、土地、地下的礦藏等。
2.是在保護自然生態的永久平衡:但是自然生態必須依靠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的流失,必定會給自然生態帶來災難。所以光是倡導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的環保觀念,乃是不夠積極的。
3.是在以科技的開發來保護地球環境:現代的科技文明,的確為人類的生活條件,增加了許多的便利,豐富了物質的享受,也架起了全人類相互交往、互通有無的橋樑。但是科技的開發,是否也消耗了自然資源、破壞了自然生態?值得研討。是否也為地球環境製造了汙染、增加了垃圾?又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課題。至於做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比起五百年前的古人,是否生活得更快樂,並且有了更多免於恐懼和苦難的自由呢?也是另一個問題。
(二)如何突破既有的環保觀念
1.是以珍惜自然資源取代不必要的浪費和汙染:這應當從日常生活中,盡量節儉、盡量簡樸做起,不論用水、用電、用土壤、用各種礦資源及其相關的製品,能夠不用的盡量不用,非用不可時則盡量少用,在使用之時,則要知道,是在消耗愈用愈少的自然資源,好像是在侵蝕人類共同的身體。
2.是以尊敬自然界的各種生命取代控制性的生態保護:這應當從改革人類的飲食觀念和生活態度做起,不要以為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供給人類吃喝及使用的,非不得已,絕不輕易傷害任何一個生命,也絕不輕易破壞任何一類生命的生存環境,一切生命都應當被看作是人類的兄弟姊妹,都像是人類的骨肉同胞。否則的話,每天都有數量可觀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絕對會給人類帶來生存的危機。
3.是以珍惜自然資源、尊敬自然生命的立場來發展科技生產:這應當從著眼於全人類的普遍幸福及永恆利益做起。發展科技,不可以短線操作,不可以僅僅為了商業的利益,不可以為地球世界帶來無法挽救的後遺症。必須考慮並預先做好處理各種負面影響的準備工作,千萬不要說「留待後續的科學技術,來處理先前所造成的環境惡化問題」。那是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是極不道德的想法。任何一項科技的產品,縱然不能不消耗自然資源,至少也不得給自然環境造成汙染,也不得多為自然生態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因為凡是由於自然環境受到破壞,自然生態便會失去平衡,全人類的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類此環保觀念的突破及改革,便與我們法鼓山所提倡的心靈環保是相一致的。因為心靈環保便是著重在舊觀念的檢討和新觀念的建立。
二、心靈環保與心靈貧窮的關聯性
(一)心靈環保的定義
1.心靈的層面可有三種:那就是心理的、思想的、精神的三個層面。心理的層面是屬於情意的,思想的層面是屬於理智的,精神的層面是屬於情意和理智的昇華,也就是把我們從自我中心的束縛之中釋放出來,所出現的慈悲和智慧,那是平等而無條件的愛。因此,心靈環保是以情意及思想為基礎的著力點,使得我們淨化或轉化成為具有高尚的品德標準,並有無限愛心的偉大人格。
2.心靈的事實表現可有三種:那就是對於自然世界充滿了平等而無私的愛心,對於每一個生命都抱持崇高的敬意,在和任何人相遇相處之時,都能絕對地真誠與絕對地謙卑。因為對於自然世界的一切對象,有平等的愛心,便能珍惜自然資源,便能尊重各類的生命,便能願意過節儉和簡樸的生活;因為對於每一個生命都能抱持崇高的敬意,跟任何人相遇相處之時都是真誠的、謙卑的,便會以感謝心相看,便會以禮貌的言行舉止相待了。
3.心靈環保的內涵有四種:那就是以保護自然資源及自然生態而言,稱為自然環保;以生活的節儉、整潔和簡樸而言,稱為生活環保;以真誠、謙卑和禮貌與人相處而言,稱為禮儀環保;以上三種環保的出發點,乃是出於人的情意、觀念(思想)、精神的淨化,稱為心靈環保。因此我們法鼓山這個團體,是以心靈環保為主軸,提倡四種環保。
(二)心靈環保如何落實
1.從情緒的穩定做起:情緒是心理的重要因素,情緒容易波動和衝動,便是不健康的心理,便會給自己增加煩惱,也會給他人帶來困擾。穩定情緒的方法可有很多,例如欣賞音樂、做運動、旅遊、向朋友傾訴、找心理醫生諮商等等。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宗教的靈修祈禱,或者是學習佛教的禪修。
2.從觀念及思想的疏導做起:健康和優良的觀念及思想,應該是以平等的愛心為起點,是以追求人類共同的倫理價值及永久的安全和平為目標。有了平等無私的愛心,必定會生起尊敬心及感恩心,必定會以真誠心待人接物、會以謙卑心自我約束。基督教說:「愛你的敵人。」佛教說:「一切的生命,皆是現在的菩薩,皆是未來的諸佛。」哪裡還會有對立和衝突的仇恨呢?哪裡還會需要以戰爭流血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呢?
3.從精神層面的提昇做起:精神,是從心理情緒的穩定及思想的淨化所產生的心靈層次,因為心理層面及思想層面,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兩種可能,也是可以隨著身心及環境狀況的影響而有起伏改變的。至於精神層面,則是可以通過文字、藝術、哲學、宗教等的欣賞、思辨、修養、實踐,而能體驗到個人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的環境世界,是不可分割的,這時便會以平等而無私的愛心,看待一切人和一切物了。如果運用佛教所說「無我、無常、空」的觀念來實踐菩薩道的精神,就能超越個別的小我和整體的大我,而實證大解脫、大自在、大慈悲的境界了。所以,心靈環保的核心價值,是在於淨化及深化每一個人的心靈,來提昇精神的層面。
4.心靈環保可以消弭心靈的貧窮:物質的貧窮,只會使人類的生活陷於困苦,心靈的貧窮,則可能為地球世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凡是有人不顧他人的安全、不顧全球性的倫理價值,只為一己之私的利益,或者只為一個族群的利益之私,而永無休止地追求權勢、追求強大、追求財富,便是屬於心靈貧窮的人;他們可能會破壞自然地球環境,也可能會破壞社會環境秩序,製造人與人的對立、族群與族群的衝突,乃至發動大小毀滅性的戰爭,這都是由於他們的貪欲,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緣故。如果能以心靈環保的理念和方法,讓大家體驗到個人的物質生命是短暫的而渺小的,全體的精神生命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便可以化解由心靈貧窮所帶來的災難和危機了,這就是心靈環保。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以教育來建立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