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共存共榮

聖嚴法師

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共存共榮

諸位世界各宗教領袖、諸位世界佛教領袖,以及諸位法鼓山護法:

我在這裡首先表示萬分地歡迎,感謝諸位到來。

此次由於法鼓山第一期建設工程落成,邀請諸位貴賓蒞臨指教,我們希望法鼓山的硬體建設,是屬於臺灣的,亦是屬於國際的;是屬於現在的,亦是屬於未來的。值此落成機緣,除了邀請諸位貴賓指教之外,也期望大家攜手,共同為世界人類的永久幸福與和平做一些事情。

法鼓山落成開山大典的主題為「大悲心起」。慈悲,有大慈悲心,有小慈悲心。「大悲心起」是指廣大的慈悲心,但願全人類都能有廣大的慈悲心。一般的慈悲,是指同情、有條件的互換,或者是占有的愛。廣大的慈悲,則是把所有的人當成自己,不僅僅是當成家人,更是待人如己。因此,不管在世間任何一地、有任何一人遭受苦難,我們都要想辦法予以濟助。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則要呼籲有能力的人;如果自己沒有錢,則要呼籲有錢的人;如果自己沒有智慧,則呼籲、祈禱有智慧的人參與奉獻,這就是「大悲心起」。

今晚出席的貴賓,都是世界各宗教的精神領袖,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人誤解,認為不同宗教之間必然互相排斥,或者堅持唯有自己的宗教是最好的,只有自己的宗教主導全世界,方能免除戰爭的威脅,獲得永久的和平。事實上,這種觀念已經落伍了。任何宗教的產生,自有其文化背景,如地區背景和民族背景等,因此而有不同的宗教理論和觀念。但是,所有宗教的目的和功能,都是為了保護人類永久的平安、快樂與幸福,這是所有宗教共同的價值。

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世界尚未有真正的和平,各宗教之間仍缺少良好的互動,甚至同一宗教之中也出現不同的派系,各自分歧、互相批評,藉由貶低其他的教派,來強調自己的教派才是最好的。因此,法鼓山落成開山大典期間,將有三場次的宗教座談會,座談會的焦點,都是敦請諸位把各宗教最好的精華貢獻出來,分享給全世界的未來。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多元文化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凡是不能接受多元文化的人,必定會很痛苦,會被孤立。唯有接受多元文化,包容多元文化,自己同時也成長,並與多元文化結合,才會有希望。因此,未來的世界仍會有不同的宗教與派系,但是共同的方向,必定是為了人類整體的平安與世界永久的和平而努力,否則,本來該是講求愛人的宗教,只因立場不同而互相批評甚至發生衝突,這是很悲哀的事。但願在二十一世紀,經由大家的努力,能使所有的宗教,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共存共榮,把地球村建設成人間的淨土、人間的天堂。

過去,我曾經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聽到一位穆斯林學者告訴我,穆斯林講的「聖戰」,是指「戰勝自己邪惡的心」。這在佛教亦有相同的說法。

佛教裡有一尊佛的名字叫作「鬪戰勝佛」,他不是以暴力求勝,而是以慈悲和智慧,來降伏自己,降伏他人。實際上,對人付出的關懷愈多,就能有愈多的人接受降伏。如果對人採取武力的攻擊,得到的反而是報復,甚至掀起戰事,怨怨相報,無有盡期。

這許多年來,我接觸到許多偉大的世界宗教領袖,他們都是那麼慈悲,那麼心胸廣大,都是為了全體的世界人類著想,而不會只關愛自己宗教的信徒。這些偉大的宗教領袖,包括我在泰國見到的伊朗宗教領袖,我們的觀點完全相同,這讓我相當驚訝。和天主教、猶太教的宗教領袖們相處時,我也發現他們非常地慈悲。這不禁讓人慨嘆,人與人之間所以隔閡,都是因為缺少互動,如果彼此能多了解對方,都把自己的優點奉獻給他人,便處處都有路,處處都是淨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以慈悲和智慧處理各種衝突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上篇 演說|四環即佛法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