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下篇 致詞|從本土到全球

聖嚴法師

從本土到全球

我能以一介僧侶的身分,獲頒二○○○年行政院文化獎,這是做為一個佛教徒的光榮。雖然從一九六九年以來,我的生活環境,已是國際性的;我的文化背景及民族源流,卻是中國的。

我的基礎是在臺灣,支持我的人,多半在臺灣。我的著作及出版物,已有八十多冊,包括日文、英文,其中十分之八是中文;所寫的內容,全是站在中國文化的立足點上,廣泛討論中國佛教現代化、國際化、人間化的問題。有幾本書不僅持久地流傳於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全世界的華人社會,也被譯成近二十種歐亞語文,在各地流傳。

我的目的,是將優良的中華民族文化的遺產,分享予今日世界的人類社會。這次我能與國內當今的文化界耆老黃海岱、王叔岷、葉石濤等三位先生一同受獎,也感到無比的殊勝。

我們四人,正好代表著今日臺灣文化的本土草根性及歷史淵源性。唯有地域性文化結合外來文化及古民族的歷史文化,才有可能產生傑出的新文化。

所以我一向主張,每一個時代的政治局面都是片段的,整體的民族文化是永續的。文化的變遷與成長,是從不同文化的相互激盪中形成的。

就拿歐美文化來說,在傳統的歐美環境中,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偉大的思想家出現,那是由於溫故而知新的功能;美國建國僅二百二十多年,基本上接受歐洲文化的影響,卻重視本土文化的開創,美國的特色是從多元的文化中孕育出新文化的活力。

所以,直到本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柯林頓總統在白宮召集的「文化及外交會議」中,也強調這個會議是「面臨全球化之時為促進多元文化」而做的努力。

多元文化是為全球化必然的準備工作,臺灣在加強推展本土文化的同時,必須承先啟後;承先是對中國文化的回顧,啟後是對世界文化的前瞻,否則臺灣文化的環境,便成死水一潭。例如黃海岱先生的布袋戲,看來純粹是臺灣民間文化的創作,但其呈現的故事情節,卻扎根於中國儒家文化的教忠教孝及佛家文化的因果報應。

又如林懷民先生的雲門舞集,看來純粹是美國現代舞的風格,他採用的題材及精神內涵,卻又是中國的古典文化及民族文化,乃至也融入了佛教文化;而且,林先生創作的故鄉是臺灣。

就我所弘揚的佛法而言,基礎是印度及中國的,著眼及著力點是臺灣本土的,也是當今世界的。我個人非常淺薄渺小,慚愧無能;自知對我們當今的文化環境,影響非常微弱。唯對於本土化及全球化的文化責任,倒是非常強烈。

我的本土化是指多元文化的融合與推陳出新,我的全球化是指多元文化的吸收與重新出發,多元發展而目的相同。本土化與全球化,多元化與世界化,只有呈現的方式各異,沒有好壞對錯的不同。

最後,謝謝文建會及諸位評審委員先生,謝謝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下篇 致詞|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開幕致詞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下篇 致詞|弘一大師——近代佛教的完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