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開幕詞
諸位海內外的國際佛教學者,諸位貴賓,剛剛過完二○○二年新年,祝福諸位新年如意,歡喜吉祥。
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創所以來,第四次主辦國際佛學會議。本次大會主題是「佛教與二十一世紀」,將討論佛教在二十一世紀中應重視的修行問題、社會關懷及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結合。
這次會議共分十四個場次,有三十五位學者發表論文,包括主持人及參與討論的回應人在內,共有五十九位學者,分別來自十一個國家地區。他們將本著各自的專業領域,提供寶貴的研究成果,奉獻給本世紀全世界的人類社會。
比起前面的三屆,本次會議有四項特色:(一)發表論文及擔任回應的學者,參加英文組的人數超過中文組的。(二)比丘、比丘尼身分的學者共有八位,是以前所不及的。(三)討論資訊科技與佛教文獻的有十位,占的分量最多,也是新世紀的新氣象。(四)沒有勞動政府首長蒞臨指導,只有學術,沒有其他。
本所召開第一屆國際佛學會議之時,本人曾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引進國際先進的學術風氣及研究成果,將國內的學術信息傳到國際上去,並且鼓勵國內的年輕學者們,勇於出席國際的學術活動,最好也能參與國際佛教學術的成果分享及經驗交流,以提高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
就我所知,西方佛教學者們學習日本語文,多數是為了吸收現代日本佛教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然而西方佛教學者們學習中國語文,則多數是為了直接研究中國佛教的古代典籍,以及認識現代中國佛教的教團狀況。
所以,我們當然非常高興地見到了臺灣佛教學術界的不少新秀,但仍希望他們百尺竿頭,繼續努力,以期與國際佛教學術界攜手前進。
最後,感謝中央研究院提供我們場地,感謝護法信眾們的支持。再一次祝福諸位身心平安。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下篇 致詞|人文指導科技.科技服務人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