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與現代社會
諸位貴賓、諸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學者:
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召開的第五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我們的永久主題是「從傳統到現代」,也就是說,研究傳統佛教的學術問題,是為了使得傳統的佛教智慧及佛教的文化遺產,能對現代世界的人類,做出正面和積極的貢獻,以俾促進現代人心的安寧、現代社會的和樂及現代世界的和平,並為我們全球的未來,普遍實現人間淨土的願景。
現在我想要說明一下,為什麼這一次國際佛學會議的主題選為「觀音菩薩與現代社會」,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我個人從小就實踐與修行觀音法門,也用觀音法門來指導人修行,而且我已經兩度編寫了有關於觀音法門的書,第一次是一本小冊子,書名是《觀世音菩薩》,第二次是《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由梁寒衣小姐把它編輯成書,現在已收錄在我的《法鼓全集》之中。
第二,法鼓山從一開始就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讓我們找到了法鼓山這塊山坡地,而原來在這塊山坡地上,有一座觀音廟,是廟中的觀音菩薩把我們找來的,也就是我們找地,觀音菩薩找人,結果現在成了法鼓山這個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因此法鼓山的開山是觀音菩薩,是觀音道場。
現在我們山上已經有了三尊觀音菩薩,一尊是開山觀音,在法鼓山大殿正後方的山頭上,另外一尊在接待大廳,名為「祈願觀音」,還有一尊現在正在鑄造之中,名為「來迎觀音」,這三尊都是銅鑄像。
但是,法鼓山這三尊觀音菩薩的名字,在經典中並沒有記載,而在經典中有記載的,如《摩訶止觀》中有十五種觀音菩薩名字,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則有二十五種觀音菩薩的名字,而普通經典中僅列出三十三種觀音的名字,在圖像、繪畫之中,大概也有三十三尊觀音菩薩的名字。
可是到了中國、韓國以及日本之後,觀音菩薩的形象和名字,又出現得更多了,其中有不少是自創的,例如:法鼓山的開山觀音、祈願觀音以及來迎觀音,在經典中是看不到的。其實觀音菩薩應眾生希望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而在這一次的論文中,也有學者提到了這樣的問題。
所以,雖然山上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三尊佛像——釋迦、彌陀、藥師三方佛,而本山的主尊是觀音菩薩。
第三,去年(二○○五年)在法鼓山落成開山大典時,依據觀音菩薩的特色而推動了一項世界性運動——「大悲心起」,希望把觀音菩薩的精神和慈悲的影響力推廣到全世界去,不論是否信仰佛教,「大悲心」卻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因此,我們在去年十月二十一日舉行落成開山大典的時候,來自全世界各宗教的高層領袖們,包括西方的三大一神教,以及東方的印度教,都非常認同「大悲心起」這個主題,因為慈悲正是人人所需要的,也是現在人類所缺少的,所以我們要努力把這個運動推廣出去,亦即法鼓山採取這樣主題的原因。
流布最廣、最久的大乘菩薩
二千多年以來,觀音菩薩在大乘佛教流行的各地域、各民族之中,受到普遍的信仰,從印度到中國的西北、內地及沿海,處處都有觀音菩薩的信仰和遺跡傳聞,然後由中國傳到韓國、日本、越南,以及臺灣和東南亞的華人社會,甚至在斯里蘭卡也有觀音菩薩信仰的遺跡。所以觀音菩薩是佛經記載的諸佛菩薩之中,流傳最普遍也最持久的一尊大菩薩。
再從諸部大乘佛典之中看觀音菩薩,例如:華嚴部、法華部、般若部,以及經集部,不管是屬於中觀系的、瑜伽唯識系的,或者是如來藏系的各大乘經典裡,觀音菩薩出現的場面最多,而討論觀音菩薩事蹟、觀音菩薩請法及說法的記載,應該也是所有菩薩之中分量最多的一位。
因此,無論是從學術思想或信仰實踐的立場,或是從藝術、雕塑、繪畫,乃至於民間習俗的角度來看觀音菩薩,他也是流傳最廣,而且時間最久的一位大乘菩薩。
最有趣的是,觀音菩薩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及《楞嚴經》中說到,他有三十三或三十二種化身,或者是無量化身,因此在顯教和密教中,觀音菩薩的地位都極重要。在密教的聖典之中,觀音菩薩的法門與自在威力,可以說超過了釋迦牟尼佛的地位。而在傳說中,觀音菩薩的感應事蹟相當多,我想這些都要請教今天的主題演說人于君方教授,她撰寫了一本論文,書名是《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
因為觀音菩薩是見到什麼型態的眾生,就顯現什麼型態的菩薩身,而來適應、救濟與接引,所以在民間信仰裡,是沒有人反對觀音菩薩的,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佛法僧三寶是什麼,但是卻不會不知道觀音菩薩,甚至於臺灣有些民間的神廟,認定觀音菩薩是吃葷的,在祭典時會「賽豬公」。「賽豬公」的意思,就是把豬養得很肥很肥,在觀音菩薩誕辰或是紀念日的時候,把屠體放在廟裡比賽。我們雖然覺得這樣的觀念與行為,太過誤解而且扭曲觀音菩薩的信仰,但是對於民間信仰來講,他們是把觀音菩薩視為保護神來看待。
因此,也有人認為閩南以及臺灣地區,原來是漁民信仰中心的「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這究竟好不好,我們不去討論,但是觀音菩薩信仰是深入漢民族人心之中的。因此在漢民族中,有這樣二句成語:「家家彌陀、戶戶觀音」,也就是每一家都供奉阿彌陀佛,每一家也都供奉觀音菩薩。
觀音從何而來?
觀音菩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在民間的小說裡有一部《觀音得道》,也不斷地被編成電影故事來傳播,內容描寫觀音菩薩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出家得道,而妙莊王究竟是在哪個地區、哪個國家、什麼時代?並沒有人知道。但是在古老的印度,觀音菩薩有一個古道場,即是位於印度南方海邊一個名為「普陀洛伽」的地方,這是《華嚴經》中所提到,善財童子參訪的一位大善知識——觀音菩薩。
在中國浙江省定海縣的海上也有一座「普陀山」,由來是在西元第九世紀有一位日本僧慧鍔(八六○─八七三年來華),將一尊請自五台山的觀音像留在該島,那座小島即名為「普陀山」,並成為觀音菩薩在中國的道場。
至於在其他的經典裡,我們看到彌陀淨土的經典裡提到觀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兩大脇侍之一;還有一部《觀音授記經》,說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一生補處菩薩,於阿彌陀佛涅槃之後成佛,那時的國土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佛號是「遍出一切光明山功德如來」。
另外,我們也看到經典《一切功德莊嚴經》裡說,觀音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脇侍之一,也就是說,他並不只是阿彌陀佛的脇侍;《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中也說,普賢菩薩是釋迦佛左脇侍,觀音菩薩是右脇侍。
目前我在著作裡面介紹的觀音菩薩法門共有七種,內容有淺有深,即是《延命十句觀音經》、〈白衣大士神咒〉、〈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心經》和《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
這其中除了《延命十句觀音經》之外,其他的大家都很熟悉,而我現在勸勉大家念誦《延命十句觀音經》,這是我在日本看到的,日本白隱禪師(一六八五─一七六八年)曾寫過一本《延命十句觀音經》的靈驗記,近代的原田祖岳也有這種講法。現在我為大家念一下:「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收錄於《大正藏》冊四十九頁三四五)
感謝學者參與發表研究論文
最後,我要感謝諸位學者所發表的二十五篇論文,其中只有四篇主題不是討論觀音菩薩。這次發表論文的諸位學者們來自七個國家地區,其中美國最多,共提出八篇,日本有五篇,海峽兩岸各有四篇,此外,澳洲有兩篇,韓國和德國也各有一篇;而以語文發表的場次來分,以英文發表的一共有十四篇,以中文發表的有十一篇,這是大會值得讚歎的事。
我相信在召開第五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之後,一定能夠對我們這個世界的人類社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在此祝福大家平安健康,也祝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夠發起像觀音菩薩那樣的大悲心。祝福會議圓滿成功,祝福大家健康愉快。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07 致詞|下篇 致詞|法鼓山要發揮的教育功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