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0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一、無常觀與不淨觀

聖嚴法師

一、無常觀與不淨觀

修習無常觀的要領和次第

丹增諦深喇嘛(以下簡稱丹):修無常觀者,對日常生活中的色聲香味觸法的態度應如何?

聖嚴法師(以下簡稱師):修習無常觀而尚未成就者,應時時刻刻、念茲在茲,提念修習。若已成就者,不需蓄意作觀,因為無常即空,觀無常即觀空,既已契入空性,則毋須再觀無常,但其知覺仍在,雖有知覺而不執著,此即「覺照」。

古德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此中的「念」有二意:一是未證空性的念,二是已證空性的念。未證者是散亂的妄念,及專注於方法的正念,是有取捨的;已證者是覺照及智慧,不與喜怒等煩惱心相應,是任運自在的。

所以對正在修行的人而言,必須時刻照顧念頭;對已有修證的人而言,只知有境界在,卻不會隨境妄動,而又不相妨礙。

一般而言,無常觀很不容易修習,必須有數息觀和不淨觀的基礎後,才較易得力。

就修行次第而言,西藏密教講前方便的四加行,中國佛教雖無「加行」之說,但是強調以懺悔做為修行的前方便,因為不懺悔,很難使心念安定下來,心不安定,修觀必不能成就。

推知宿業實存的方法

丹:佛法常說:「懺悔業障」,如何才能相信我們確實有無始的宿業存在呢?

師:我們有許多煩惱,乃至修行時的種種身心障礙,都可以說是業障現前。所以從身、心、環境的種種障礙,即可推知確實有無始的宿業存在。

問題的產生與對治方法

丹:修無常觀時,產生二種完全不同的反應:一是因做無常想,以致使心變得急躁不安。一是認為無常的現象既是自然的規律,那又何必太在乎?因一切終究是無常的,所以態度變得無所謂,得過且過。應如何對治這二種心理反應?

師:以出離心為基礎而修無常觀,必能精進努力而不敢放逸地隨波逐流。

以菩提心為基礎而修無常觀,但願眾生能成佛,自己並不要緊;能放下自我,自然不會急躁不安。

不淨觀與密乘本尊修法的異同

丹:我曾試著去修不淨觀,以致對自己的身心產生很大的厭惡感,自覺不妥,便停止不再修了。

師:這是在修不淨觀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自然現象,應繼續修習下去。

丹:修不淨觀,看上去好像與密法中自觀身口意即是本尊之修法相矛盾,但我相信兩者間應有其圓融的中道。

師:修密法要求觀修自身即本尊,二者合一無別,但最後仍需與空性相應,那並非容易的事。至於修不淨觀,最終目標是成就大光明三昧。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0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自序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0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二、禪境.聞思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