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0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校註

聖嚴法師

校註

1

參見《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二一五。

2

參見《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二○四。

3

觀身中三十二物,請參見《法觀經》(T15, no. 611, p.
241a10-13)
等;觀身中三十六物,請參《禪法要解》卷上(T15, no. 616, p. 286c1-4)等。

4

參見《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T30, no. 1579, p.
440a21-p. 442a17)
等。

5

參見《楞伽師資記》(T85, no. 2837, p.
1285a11-b17)

6

參見《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二一四。

7

參見《攝大乘論釋》卷十三(T31, no. 1595, p.
247a27-b6)

8

參見《教觀綱宗》(T46, no. 1939, p. 940b10-p.
941a9)

9

參見《大般涅槃經》卷二(T12, no. 375, p.
616b10-17)

10

參見《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四十一〈偈讚品〉第二十(T36, no.
1736, p. 318a26-b2)

11

參見《楞伽經》卷三〈集一切法品 〉第二(T16, no. 672, p.
607a18-b14)

12

參見《異部宗輪論》(T49, no. 2031, p.
16a1-3)

13

參見《楞伽師資記》(T85, no. 2837, p.
1290a27)
等。

14

參見《雜阿含經》卷十(T2, no. 99, p.
67a4-8)

15

參見《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T24, no. 1485, p.
1014b19-23)

16

參見《阿彌陀經》(T12, no. 366, p.
347a12-23)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0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八、藏傳佛教三大寺的十二年教育課程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