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寬厚.奮發
近來有幾位年輕的師友,或在通信之中,或在交談之間,向我提出幾個切身的實際問題,問我究竟應該怎麼處置?我的答覆很簡單,除了容忍、寬厚及奮發之外,別無更好的辦法。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動亂不已的時代,在此動亂不已的時代之中,人類的精神無法求得一個寧息的機會來予以徹底的安頓,正因時代而沒有時代精神的準繩,所以生存於此一時代之中的青年也最為苦悶!只看到現實的社會,充塞了物欲的傾軋與自私的鬥爭,哪條是出路,哪條是末路?徘徊於你爭我奪的十字街頭,驚惶失措,不禁要喊:人類的社會呀!你是一個人吃人的世界啊!
當然,這是時代的悲劇,不是人類的罪惡,絕對多數的人類,總還是好的,總還是無辜的,但是時代吞嚼了他們,所以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之中,互相吞嚼起來。青年的頭腦是幼稚的,但也是純潔的,青年們抱著虔誠的熱心,一旦跨進社會的門限,臨面吹來的便是一陣陣徹骨的冷風,實在無法不感到寒心。
挽救時代,人人有責,青年的責任更大,我們不滿現狀,卻不能隨著此一渾濁洶湧的潮流順流而下,沒頂以去。我們應該拿出大禹治水的大無畏精神,來疏通此一時代的潮流,來澄清此一時代的潮流,為時代樹立準繩,替人類的精神做橋樑,引導皈命,落實安頓。
憤世嫉俗,是青年人的通病,不過憤世嫉俗的最初一念,並非不善,若能善導憤世嫉俗,而成悲天憫人,便是宗教家的救世精神。世態不善,所以憤恨,風俗惡劣,所以不滿。但是世態風俗之可惡,並不是單憑我人的討厭就可好轉起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先去容忍,和氣相處,寬厚以待,以身作則,期收移風易俗之效,終收轉變世態之果。且舉數例如下:
佛陀時代有一位大弟子,名叫富樓那,他為了化導邊遠地區野蠻的人群,便請求佛陀准他到輸盧那國去布教。因為那裡的民性強悍,沒有文化,所以佛陀並不希望富樓那去冒險。富樓那去志堅決,所以還是去了。因為他已準備去挨罵、挨打、挨殺,他已準備去逆來順受的,即使為了傳道而犧牲,他也在所不惜。終於他是成功了,不但沒有因此犧牲,並且在輸盧那國,成立了佛教的僧團。
美國的民主總統林肯,在屬僚無能、政黨非難、聯邦分裂的南北內戰期中,受到侮辱、誹謗、攻擊,但他都在不激不餒的情形下,加以容忍、加以寬恕、加以自奮自勵地來處理一切。所以他個人成功了,同時也挽救了美國的命運。
印度的甘地,他在英國勢力的壓迫統治之下,以和善的不合作為抵抗,以絕食來爭取英人及其同胞的同情,英人施壓力,他絕食,同胞要暴動,他也絕食。他容忍英人的政治壓力,也容忍同胞的激越情緒,他愛他的國家,也愛一切的人類,所以他感動了外國人,也感動了他的同胞。他以寬恕向外國人爭取獨立,也以寬恕領導他的人民。
像這樣的例子,中外史書中很多。餘如韓信在微賤之時受胯下之辱,張良在少年之時受黃石公圯下之試。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志氣有抱負的人,不要斤斤較量於當前的得失與榮辱,應該努力於未來前途的建樹。不要因為現實的可惡,便來詛咒現實。現實的可惡,也不即是現實中的人類全都可惡;相反地,生存於可惡之中的人類,並不值得厭惡,倒是值得悲憫的。否則我們也去加入可惡的一群,幫著製造可惡,豈不更加可惡?
人罵我,我也罵人,那是無聊的舉動;人對我壞,我也對人壞,那不是人道的精神。以諍止諍,諍諍不已,以鬥止鬥,鬥無已時,容忍以待,爭鬥自息。同時,容忍也不即是弱者的表示,否則佛陀主張忍辱度眾生,也就無從著力。萬一不幸而成弱者,弱女的遭遇總比莽漢的強暴容易得到大眾的同情。只要含辱以圖,自強奮發,不愁沒有雨霽雲開的一天。如果自己不做實際的努力,即使有個粉飾的表面,那也毫無意義。
總之,我們處身於當今的時代之中,誰最容忍,誰最寬厚,誰最奮發,誰就可以站得起來,誰就可以得到人類大眾的竭誠愛戴,誰就可以成為時代精神的中流砥柱。因為,唯有這樣的人,才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可是今日的社會中,這種風氣的建立,還有待於多方面的努力。我們是佛教徒,尤其應該向此目標努力——容忍、寬厚與奮發。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踏實的人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