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踏實的人生|自尊

聖嚴法師

自尊

前些時在《覺世》一○九期刊出了〈獨立〉一文,有些師友讀過之後,告訴我,對他們的鼓勵很多。這使我非常欣慰,也使我極為慚愧。其實,那是寫來鼓勵自己的,鼓勵他人,卻不敢希望。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在策勵向上,力求進取這一方面,說來容易,做來太不容易,似乎總有許多的障難,絆繫著自己。為求對於自己的警惕,故而又寫了這篇短文。

俗說:「人到無求品自高。」當我們有求於人而又遭到侮辱的時候,如果還有一點自尊心的話,便將羞愧得無地自容;當我們接受他人的求助,而發現求助者那副卑恭謙抑的態度時,如果還有一點仁者之心的話,便會覺得求助者的可憐可哀。但是,不論你接受侮辱或接受可憐,都是一種自尊心的損傷。

事實上人之遜抑,人之虛懷若谷,人之謙和待人,都是非常可貴可愛的,但是由謙而成為卑,那就悲哀了。謙虛,只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並不等於否定自己。事實上也只有能夠肯定了自己的人,去尊重他人,他人才會感到此一尊重的可貴,否則的話,自己的浮力不夠,要想入水救人,那是笑話!所以佛教的法門雖多,然皆不離自尊心的激發與升拔,佛有佛性,所以佛能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佛的境界是崇高偉大的,如要學佛,也要先從學習崇高偉大的行門做起。學佛成佛是自己的事,所以一旦開始皈依佛教,就要提起你的自我的尊嚴。否則,不能尊重自己,一味自暴自棄,那是成不了佛的,甚至連一個基本的人格都無法建立。

有人愛好心切,唯恐他人不尊重自己,唯恐他人不發現自己,唯恐他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到處爭面子,到處搶地位,到處向人要尊重,弄到最後,卻是招來了更大的損失;他會發覺他的周遭,並不曾因了他的追求尊嚴,而使他變得更為尊嚴,同時他的自卑感日益增加,自尊心則日漸下降。因為自尊者,是要我人自己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是人,所以不做禽獸的行為,並來促進人類世界的和平康樂;尊重自己是個國民,所以不犯國法並為國家謀福;尊重自己是個佛教徒,所以不犯戒律並為眾生做渡船;尊重自己是個社團的社員,所以不背社團的規約並為社團求進步;尊重自己是父母,所以要愛護子女;尊重自己是師長,所以要為弟子的表率;尊重自己是兒女、是子弟、是朋友、是親戚、是……,皆能一本其位,從善以行,這才是個真正能夠自尊的人。否則,自己不能尊重自己,而要去向他人爭取自尊,要求他人還回自尊,實即等於宣布自己的尊嚴,已經破產!

自尊的目的,並不是要求他人的欣賞,乃是在於自我人格的建樹與自我意志的提拔;自尊者的意向,並不是反抗他人對自己的輕視,乃是在於還給人人各自的尊嚴。所以能夠自尊的人,他們的人格必定接近於完善或趨向於完善的,他們的意志,也必定堅貞不貳勇往直前的,他們與人相處,也必定是友善可親的。他們不要求他人的欣賞。他們不反抗他人的輕視,但是,他們必將獲得他人的敬仰,也必將獲得他人的尊重,因為他們已有內在的涵容,實實在在,不浮不蕩,將尊重自己的工夫,表達於尊重他人的行為之中。這就是常不輕菩薩的精神: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都將作佛。因為人人都將成佛,所以不敢輕視,所以要以虔敬懇切之心去對待人人;因為我是人人之一,所以也將成佛,所以要尊重自己。

當然,自尊是人人都希望享有的(實際上有許多人要求的並不是自尊,而是屬於他尊,甚至壓迫他人來尊重自己),但是,有些人當他有了地位(名利權力)之後,往往只知自己應該享受尊嚴,對於他人(他的屬下以及他的權力之下)的尊嚴,便覺得,那是一種多餘的浪費,他可隨便侮辱他人,也可隨處侵凌他人的尊嚴。如果我們潔身自好,自尊尊人,不幸而遇到了這樣的人,為了保持尊嚴,最好是離之他去,否則,我人的自尊雖不會因了權力的侵凌而有所褪色,但也並不就是理想的際遇。因為他既不能自尊,我人何必吃力不討好地向他尊重呢?我想,佛陀規定弟子們不得向國王大臣及大富巨賈等的攀緣,理由即在於此,唯恐佛弟子受了侮辱,有損佛教的莊嚴。

其實,我人只要無所貪求,無所貪執,對於自己的尊嚴,他人便奈何不得。有些人,為求達到貪求(財、色、名、位、食等)的目的,不惜施用任何卑劣的姿態和手段,像這樣的人,他是毫無尊嚴可說的。也有些人利用了人們貪求的弱點,設陷張網,把你圈套束縛起來。你要財產、你要美色、你要名望、你要地位、你要大吃大喝,什麼都有,只要你能聽話,叫你向東,你不要向西,叫你下海,你不可上山,叫你去毀滅,你不可生存!事實上,人一到了這種境地,不但自尊不保,連生命也將斷送。如果我人無所貪求,便可拒絕一切自己所不同意的言行。我人的自尊也就不為任何的外力動搖。外在的惡勢力,可以監禁,可以封嘴,甚至把我人的腦袋砍掉,我人的自尊還是我人的自尊;因其干涉不到我人的思想、我人的人格、我人的心。經中說,釋迦世尊,為度此一娑婆世界的眾生,來此八千往返,千次捨身,最後一生,捨身飼虎。我人學佛,不但可以不貪,並且能夠力捨:捨財寶、捨妻子,乃至捨去頭目骨肉,無所不可施捨,還怕什麼不能保全我人的自尊呢?我想,佛陀制定出家弟子戒禁的八不淨物,目的也在治去人之貪求,保留各人的自尊,返還本來的面目。

但願我們尊重自己,也去尊重他人;不要否定他人的尊嚴,更要守住自己的尊嚴。否則的話,便是背向了成佛之道,急轉直下,不堪設想!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踏實的人生|獨立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踏實的人生|想起來會微笑的坎坷童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