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筆耕建淨土|要有文化熱

聖嚴法師

要有文化熱

一個文明的社會,不能沒有文化的活動,而且,唯有文化活動最熱烈的社會,才是最夠資格稱為文明的社會。

一個文明社會中的文明人,不能離開文化的吸收與發揚而生活,而且,唯有最能吸收文化的人,才是最夠資格稱為文明社會中的文明人物。

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便會接受天然的淘汰;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便與禽獸無異;一個沒有文化基礎的集團,便會很快地消散;一個沒有文化熱忱的人,便會與草木同朽。儘管有很多的歷史人物,並沒有親手從事於文化的工作,但他們確為文化工作者,製造了發揚文化的材料。

人類的歷史,實即一部文化史,如果沒有文化,根本也談不上歷史,史前的人類祖先,正因為談不上文化的發揚,所以也就沒有歷史的記載。

我們佛教之被公認為精深博大,原因也在其深厚的文化基礎;佛教之能歷久而常新,正因為佛教之中歷代都有著許多高僧與居士,為著文化做努力;佛教能被世人之所尊崇者,主要是在有著一部浩瀚的三藏教典。

因此,在佛教史上最能受到後人敬仰和嚮往的,也是那些為佛教文化出力最多的高僧;影響後世佛教最深,恩澤後世佛教最多的,也正是那些為佛教文化出力最多的高僧。

在一切的工作中,以文化的工作最難做,也以文化工作的責任最重大。一個國家中,如果沒有出色的文化工作者,那便是個黑暗國家;一個時代中,如果沒有出色的文化工作者,那個時代便是無聲無光聽不到也看不見的盲啞時代。在佛教的僧團中,如果大家都是不學無知,既不受教也不教人,那便稱為「啞羊」的僧團。

在今天的時代之中,印刷術與交通工具,實在太便利了,古時作書雕版,固然困難,書本的流通,也非易事,所以文字的運用,力求經濟簡要,既然求之於簡要,便不能不失之於明白。故凡求學知識,除了讀書,還得親近師教。今日則已大不相同,君不見有許多函授學校的設立嗎?那便是利用明白如話的教材,印成書籍,寄給學生,達成教學授受的目的,雖然這是一種補助學校教育之不足的教學方法,但其功效是不能否認的。

因此,在今日的美英等國,印刷物的普及與便利,是世所公認的,在東方則以日本印刷物的產量占第一位。一個文明社會中的家庭裡,如果沒有訂閱新聞紙,那是笑話的,一個文明人的家庭中,如果不訂幾份定期雜誌,也是說不過去的。因為文明社會中的文明人,雖皆各有自己的職業,但仍不會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機會,他們盡可利用空閒,閱讀報章雜誌,並從報章雜誌之中,吸收各自所需要的知識學問。

反看今日中國(臺灣)的佛教界,雜誌雖已不少,但在寫與讀的熱忱上,還差得太遠。寫的人數太少,寫的分量太輕;讀的人數太少,讀的興趣太低。這是需要大家來努力振奮的一樁大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筆耕建淨土|怎樣批評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三輯 文集類|03-11 文集|筆耕建淨土|弘揚正法就是抵禦外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