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慧思(西元五一五──五七七年)
天台宗第二祖
釋慧思,俗姓李氏,武津人也,少以弘恕慈育知名,閭里稱言頌逸恆問。嘗夢梵僧,勸令出俗,駭悟斯瑞,辭親入道,所投之寺,非是練若,數感神僧訓令齋戒,奉持守素,梵行清慎,及稟具足,道志彌隆,逈棲幽靜,常坐綜業,日惟一食,不受別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絕。誦《法華》等經三十餘卷,數年之間,千遍便滿。(中略)
自斯已後,勤務更深,剋念翹專,無棄昏曉,坐誦相尋,用為恆業,由此苦行,得見三生所行道事。(以上錄自《續高僧傳》卷十七,《大正藏》五十.五六二頁下)
又於一夏,行法花懺,唯行及坐,脅不至床,夏竟。歎曰︰「吾一夏勤苦,空無所獲,方欲放身,倚憑繩床,豁然開朗,心意明徹,證入法門,未敢自信。試讀《大智度論》初卷,即便心悟,一不遺忘,兼識言下之旨。如是遂讀通一百卷,並能誦記,明解義味。(本段錄自《弘贊法華傳》卷四,《大正藏》五十一.二十一頁下―二十二頁上)
又夢彌勒、彌陀,說法開悟,故造二像,並同供養。
又夢隨從彌勒,與諸眷屬,同會龍華,心自惟曰︰「我於釋迦末法,受持《法華》,今值慈尊,感傷悲泣。」豁然覺悟,轉復精進;靈瑞重沓,瓶水常滿,供事嚴備,若有天童,侍衛之者。
因讀《妙勝定經》,歎禪功德,便爾發心,修尋定支。時禪師慧文,聚徒數百,眾法清肅,道俗高尚,乃往歸依,從受正法。性樂苦節,營僧為業,冬夏供養,不憚勞苦,晝夜攝心,理事籌度。訖此兩時,未有所證。又於來夏,束身長坐,繫念在前,始三七日,發少靜觀,見一生來善惡業相;因此驚嗟,倍復勇猛,遂動八觸,發本初禪。自此禪障忽起,四肢緩弱,不勝行步,身不隨心,即自觀察︰「我今病者,皆從業生,業由心起,本無外境;反見心源,業非可得,身如雲影,相有體空。」如是觀已,顛倒想滅,心性清淨,所苦消除,又發空定,心境廓然。
夏竟受歲,慨無所獲,自傷昏沉,生為空過,深懷慚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間,霍爾開悟「法華三昧」。大乘法門,一念明達,十六特勝,背捨徐入,便自通徹,不由他悟。
後往鑒、最等師,述己所證,皆蒙隨喜。研練逾久,前觀轉增。名行遠聞,四方欽德,學徒日盛,機悟寔繁。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敷揚引喻,用攝自他。
眾雜精麤,是非由起,怨嫉鴆毒,毒所不傷,異道興謀,謀不為害。乃顧徒屬曰︰「大聖在世,不免流言,況吾無德,豈逃此責,責是宿作,時來須受,此私事也。然我佛法,不久應滅,當往何方,以避此難?」時冥空有聲曰︰「若欲修定,可往武當南岳,此入道山也。」(中略)
初至光州,值梁孝元(西元五五三年)傾覆國亂,前路梗塞。權止大蘇山,數年之間,歸從如市。(中略)思供以事資,誨以理味。又以道俗福施,造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華》,琉璃寶函,莊嚴炫曜。(中略)
後命學士,江陵智顗,代講《金經》,至「一心具萬行」處,顗有疑焉,思為釋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華》圓頓旨也。吾昔夏中苦節思此,後夜一念頓發諸法,吾既身證,不勞致疑。」
顗即諮受「法華行法」,三七境界,難卒載敘。
又諮︰「師位即是十地。」思曰︰「非也,吾是十信鐵輪位耳。」時以事驗,解行高明,根識清淨,相同初依,能知密藏。又如《仁王》,十善發心,長別苦海。然其謙退,言難見實,故本跡叵詳。(下略)(以上錄自《續高僧傳》卷十七,《大正藏》五十.五六二頁下―五六三頁中)
附錄:二種行
(一)無相行︰無相行者,即是安樂行。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故名為無相行也。
常在一切深妙禪定,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
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二禪地、三禪地、四禪地、空處地、識處、無所有處地、非有想非無想處地,如是次第,有十一種地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毘曇雜心聖行。
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何以故?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
(二)有相行︰此是〈普賢勸發品〉中,誦《法華經》,散心精進,如是等人,不修禪定,不入三昧,若坐、若立、若行,一心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是名文字有相行。
此行者不顧身命,若行成就,即見普賢金剛色身,乘六牙象王,住其人前,以金剛杵,擬行者眼,障道罪滅,眼根清淨,得見釋迦及見七佛,復見十方三世諸佛。
至心懺悔,在諸佛前,五體投地,起合掌立,得三種陀羅尼門︰一者總持陀羅尼,肉眼天眼菩薩道慧。二者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具足菩薩道種慧,法眼清淨。三者法音方便陀羅尼,具足菩薩一切種慧,佛眼清淨。是時即得具足一切三世佛法。
或一生修行得具足,或二生得,極大遲者三生即得。(下略)(以上錄自《法華經安樂行義》「四安樂行」段,《大正藏》四十六.七○○頁上―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法聰禪師(西元四六八──五五九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天台智顗(西元五三八──五九七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