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鳥窠道林(西元七四一──八二四年)

聖嚴法師

鳥窠道林(西元七四一──八二四年)

牛頭法融——牛頭智巖——牛頭慧方——牛頭法持——幽棲智威——鶴林玄素——徑山道欽——鳥窠道林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本郡富陽人也。姓潘氏,母朱氏,夢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誕,異香滿室,遂名香光焉。

九歲出家,二十一於荊州果願寺受戒,後詣長安西明寺復禮法師,學《華嚴經》、《起信論》,復禮示以〈真妄頌〉,俾修禪那。師問曰︰「初云何觀,云何用心?」復禮久而無言,師三禮而退。

屬唐代宗詔(賜號)徑山國一禪師至闕。師乃謁之,遂得正法。

及南歸,先是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時道俗共為法會,師振錫而入,有靈隱寺韜光法師問曰︰「此之法會,何以作聲?」師曰︰「無聲誰知是會?」

後見秦望山,有長松,枝葉繁茂,盤屈如蓋,遂棲止其上。故時人謂之鳥窠禪師。復有鵲,巢于其側,自然馴狎,人亦目為鵲巢和尚。

有侍者會通,忽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對曰:「會通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會通遂領悟玄旨。會通禪師(中略)唐德宗時為六宮使,王族咸美之。……七歲蔬食,十一受五戒。……二十有二為出家故休官。……鳥窠即與披剃……師常卯齋晝夜精進,誦大乘經而習安般三昧。尋固辭遊方,鳥窠以布毛示之悟旨,時謂布毛侍者。

元和中(西元八○六―八二○年),白居易出守茲郡,因入山禮謁,乃問師曰︰「禪師住處甚危險。」師曰︰「太守危險尤甚。」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禮。

師於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報盡。」言訖坐亡。壽八十有四,臘六十三。(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十一.二三○頁中―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徑山道欽(西元七一四──七九二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東山弘忍(西元六○二──六七五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