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神秀門下選例五則

聖嚴法師

神秀門下選例五則

一、五台山巨方禪師(西元六四七──七二七年)

安陸人也。姓曹氏,幼稟業於明福院朗禪師,初講經論,後參禪。

會及造北宗,秀師問曰︰「白雲散處如何?」師曰︰「不昧。」秀又問︰「到此間後如何?」師曰︰「正見一枝生五葉。」秀默許之。入室侍對,庶幾無爽。尋至上黨寒嶺居焉,數歲之間,眾盈千數。後於五台山闡化,涉二十餘載入滅,年八十一。(下略)

二、河中府中條山智封禪師(生卒年不詳)

姓吳氏,初習《唯識論》,滯於名相,為知識所詰,乃發憤罷講。遊行登武當山,見秀禪師,疑心頓釋,思養聖胎,乃辭去。居于蒲津安峰山,不下十年,木食澗飲。

屬州牧衛文昇,請歸城內,建新安國院居之,緇素歸依,憧憧不絕。

使君問曰︰「某今日後如何?」師曰︰「日從濛氾出,照樹全無影。」使君初不能諭,拱揖而退,少選開曉,釋然自得。(下略)

三、兗州降魔藏禪師(西元六四五?──七三六年)

趙郡人也,姓王氏,父為豪掾。師七歲出家,時屬野多妖鬼魅惑於人,師孤形制伏,曾無少畏,故得降魔名焉。

即依廣福院明讚禪師出家服勤。

受法後,遇北宗盛化,便誓摳衣。秀師問曰︰「汝名降魔,此無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師曰︰「有佛有魔。」秀曰︰「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議境界。」師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秀懸記之曰︰「汝與少皡之墟有緣。」

師尋入泰山,數稔學者雲集。一日告門人曰︰「吾今老朽,物極有歸。」言訖而逝,壽九十一。(以上三例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十一.二三二頁上―中

四、京師興唐寺普寂禪師(西元六五一──七三九年)

姓憑氏,蒲州河東人也,年纔稚弱,率性軒昂,離俗升壇,循于經律,臨文揣義,逈異恆流。

初聞神秀在荊州玉泉寺,寂乃往師事,凡六年,神秀奇之,盡以其道授焉。(中略)

中宗聞秀高年,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師統其法眾。開元二十三年(西元七三五年)勅普寂於都城居止。時王公大人,競來禮謁。

寂嚴重少言,來者難見其和悅之容,遠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西元七三九年)終于上都興唐寺,年八十九。(中略)賜謚曰大慧禪師。(下略)(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九,《大正藏》五十.七六○頁下

五、吉州志誠禪師(生卒年不詳)

少於荊南當陽山玉泉寺,奉事神秀禪師,後因兩宗盛化,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曰︰「能大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所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無滯於此,可往曹溪質疑,他日迴復,還為吾說。」

(志誠禪師)聞此語,禮辭至韶陽。隨眾參請,不言來處。時六祖告眾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師出禮拜,具陳其事。祖曰︰「汝師若為示眾?」對曰︰「常指誨大眾,令住心觀靜,長坐不臥。」祖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下略)(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十一.二三七頁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度門神秀(西元六○五──七○六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三篇 曹溪及其門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