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三篇 曹溪及其門下|荷澤神會(西元六八四──七五八年)

聖嚴法師

荷澤神會(西元六八四──七五八年)

曹溪惠能——荷澤神會

釋神會,姓高,襄陽人也。年方幼學,厥性惇明,從師傳授五經,克通幽賾;次尋莊老,靈府廓然。覽《後漢書》,知浮圖之說,由是於釋教留神,乃無仕進之意。辭親投本府國昌寺顥元法師下出家。其諷誦群經,易同反掌。全大律儀,匪貪講貫。

聞嶺表曹侯溪慧能禪師,盛揚法道,學者駿奔,乃斅善財南方參問,裂裳裹足,以千里為跬步之間耳。

及見能,問會曰︰「從何所來?」答曰︰「無所從來。」能曰︰「汝不歸去。」答曰︰「一無所歸。」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緣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無滯留。」(下略)(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八,《大正藏》五十.七五六頁下

年十四為沙彌,謁六祖,祖曰︰「知識遠來,大艱辛,將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師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祖曰︰「遮沙彌爭合取次語?」便以杖打。師於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識,歷劫難逢,今既得遇,豈惜身命。」自此給侍。

他日,祖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師乃出曰︰「是諸佛之本原,神會之佛性。」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本原佛性。」師禮拜而退。

師尋往西京受戒。唐景龍中(西元七○七―七○九年)卻歸曹谿。

祖滅後,二十年間,曹谿頓旨,沉廢於荊吳,嵩嶽漸門,盛行於秦洛。乃入京,天寶四年(西元七四五年)方定兩宗南能頓宗,北秀漸教,乃著《顯宗記》,盛行于世。

一日,鄉信至,報二親亡,師入堂白槌曰︰「父母俱喪,請大眾念摩訶般若。」眾纔集,師便打槌曰︰「勞煩大眾。」

師於上元元年(西元七六○年)五月十三日中夜,奄然而化,俗壽七十五。(下略)(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十一.二四五頁上―中

附錄:與惠能大師六問答.無念無作為最上乘

(一)與惠能大師六問答

師於《大藏經》內有六處有疑,問於六祖︰

第一問戒定慧曰︰戒定慧如何所用?戒何物,定從何處修,慧因何處起?所見不通流。六祖答曰︰定則定其心,將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見自知深。

第二問︰本無今有有何物?本有今無無何物?誦經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答曰︰前念惡業本無,後念善生今有,念念常行善行,後代人天不久;汝今正聽吾言,吾即本無今有。

第三問︰將生滅卻滅,將滅滅卻生,不了生滅義,所見似聾盲。答曰︰將生滅卻滅,令人不執性;將滅滅卻生,令人心離境。未若離二邊,自除生滅病。

第四問︰先頓而後漸,先漸而後頓;不悟頓漸人,心裡常迷悶。答曰︰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頓漸是常因,悟中不迷悶。

第五問︰先定後慧,先慧後定,定慧初後,何生為正?答曰︰常生清淨心,定中而有慧;於境上無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無先,雙修自心正。

第六問︰先佛而後法,先法而後佛,佛法本根源,起從何處出?答曰︰說即先佛而後法,聽即先法而後佛,若論佛法本根源,一切眾生心裡出。

(二)無念無作為最上乘

真三摩提,法無去來,前後際斷,故知無念為最上乘。曠徹清虛,頓開寶藏,心非生滅,性絕推遷。自淨則境慮不生,無作乃攀緣自息。吾於昔日轉不退輪,今得定慧雙修,如拳如手。見無念體,不逐物生,了如來常,更何所起,今此幻質,元是真常;自性如空,本來無相。既達此理,誰怖誰憂?天地不能變其體。心歸法界,萬象一如,遠離思量,智同法性,千經萬論,只是明心。既不立心,即體真理,都無所得。告諸學眾,無外馳求,若最上乘,應當無作。(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大正藏》五十一.四三九頁中―四四○頁上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三篇 曹溪及其門下|永嘉玄覺(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三篇 曹溪及其門下|南嶽懷讓(西元六七七──七四四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