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門下其餘選例二則
一、福州大安禪師(西元?──八八三年)
本(福)州人也,姓陳氏。幼於黃檗山受業,聽習律乘。嘗自念言︰「我雖勤苦,而未聞玄極之理。」乃孤錫遊方。將往洪州,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謂師曰︰「師往南昌,當有所得。」
師即造于百丈,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師曰︰「識後如何?」百丈曰︰「如人騎牛至家。」師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百丈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同參祐禪師創居溈山也,師躬耕助道,及祐禪師歸寂,眾請接踵住持。
師上堂云︰「汝諸人,總來就安,求覓什麼?若欲作佛,汝自是佛,而卻傍家走,怱怱如渴鹿趁陽焰,何時得相應去?」(中略)
「安在溈山,三十年來,喫溈山飯,屙溈山屎,不學溈山禪。只看一頭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牽出;若犯人苗稼,即鞭撻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如今變作箇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終日露逈逈地,趁亦不去也。」(下略)(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九,《大正藏》五十一.二六七頁中―下)
二、福州古靈神贊禪師(生卒年不詳)
本州大中寺受業後,行腳遇百丈開悟。卻迴本寺。
受業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曰︰「並無事業。」遂遣執役。
一日,因澡身,命師去垢。師乃拊背曰︰「好所佛殿,而佛不聖!」其師迴首視之。師曰︰「佛雖不聖,且能放光。」
其師又一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師覩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得。」其師置經問曰︰「汝行腳,遇何人?吾前後見汝,發言異常。」師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箇歇處,今欲報慈德耳。」
其師於是告眾致齋,請師說法。師登座舉唱百丈門風。乃曰︰「靈光獨耀逈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其師於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聞極則事。」(下略)(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九,《大正藏》五十一.二六八頁上)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黃檗希運(西元?──八五○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趙州從諗(西元七七八──八九七年)
發表評論